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988篇
  免费   8478篇
  国内免费   4533篇
耳鼻咽喉   2140篇
儿科学   908篇
妇产科学   1779篇
基础医学   5588篇
口腔科学   1532篇
临床医学   40431篇
内科学   12270篇
皮肤病学   754篇
神经病学   3559篇
特种医学   60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2篇
外科学   24783篇
综合类   70183篇
预防医学   17981篇
眼科学   11418篇
药学   32529篇
  270篇
中国医学   21850篇
肿瘤学   3879篇
  2024年   713篇
  2023年   2942篇
  2022年   3364篇
  2021年   4439篇
  2020年   5047篇
  2019年   5113篇
  2018年   2405篇
  2017年   4606篇
  2016年   5292篇
  2015年   6102篇
  2014年   12635篇
  2013年   12367篇
  2012年   15969篇
  2011年   17049篇
  2010年   16064篇
  2009年   14980篇
  2008年   19385篇
  2007年   17505篇
  2006年   15299篇
  2005年   18939篇
  2004年   12032篇
  2003年   11085篇
  2002年   8004篇
  2001年   5690篇
  2000年   4200篇
  1999年   3584篇
  1998年   2777篇
  1997年   2157篇
  1996年   1787篇
  1995年   1547篇
  1994年   1253篇
  1993年   694篇
  1992年   645篇
  1991年   651篇
  1990年   445篇
  1989年   462篇
  1988年   193篇
  1987年   174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9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绝经后妇女肥胖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绝经后妇女的腰椎2-4( L2-4)和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粗隆间(InterTro)的骨密度(BMD),探讨绝经后妇女肥胖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269名年龄45 -75岁的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计算体重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和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的骨密度,分析绝经后妇女肥胖与骨密度的关 系。结果 肥胖组绝经后妇女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 01)。绝经后妇女各部位的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各年龄组间的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 <0. 01)。结论 年龄和体重指数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绝经后妇女肥胖者骨密度较正常体型者高,肥胖者可能通过负重等作用,延缓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通过分析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64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腰椎及股骨的平均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临床资料并分析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结果 64例患者平均年龄(58. 47 ±5.81) 岁,平均病程5.5(2.0,12.0)年。骨质疏松比例为62.5% (40/64)。骨质疏松组的绝经时间、ESR、纤维蛋白原、DAS28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龄、体重、BMI、ALB、DMARDs及抗骨吸收药物使用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病程2年以上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其炎症指标亦高于同病程非骨质疏松组。简单相关分析提示BMD与绝经年龄、体重、BMI、ALB正相关,与 DAS28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绝经年龄(OR = 4. 750,95%CI:1. 30247. 327,P = 0. 018)是影响绝经后女性RA患者 BMD的独立因素。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提示BMD与BMI正相关,与DAS28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RA患者BMD受绝经年龄、BMI、DAS28的影响。绝经年龄是影响绝经后女性RA患者BMD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分别测定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及骨密度并比较。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组患者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非骨折组,其差异有显著性;而两者骨密度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以作为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2-12间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行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26.94±12.35)mm,显著优于治疗前(15.23±5.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1.01±0.2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7.64±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7个月,42例患者未发生感染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 d下床活动,7 d后出院。1 a后复查,患者骨水泥充盈良好。结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采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乳腺癌术后肺转移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9例乳腺癌术后肺转移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化疗,治疗时间2~6个化疗周期。第1天,奈达铂80 mg/m2,第1、8天,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滴,21 d为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按照实体瘤疗效标准2009 RECIST1.1,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1例,总有效率(CR+PR)71.8%。主要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呕吐发生率41%,多为I~II度呕吐,无IV度呕吐。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多为I~II,无发生因白细胞减少造成的感染及因血小板减少造成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3.3%、20.5%及12.8%。结论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乳腺癌术后肺转移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依据术后镇痛评级标准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分成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0天的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肝脏贮备功能和营养状况、总共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第10天观察组白蛋白、纤维链接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氮平衡等各种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肝脏贮备功能和营养状况,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系统(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HHA,对照组实施PFNA。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但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完全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骨折、骨质疏松严重、患者术前可行走、能耐受手术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风险小,下床时间和负重行走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800例普外科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率、感染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2.75%(22/800),其中高龄、合并代谢综合征、手术时间过长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涉及患者年龄、基础并发症、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间应针对相关高危因素,实施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24.62%),其中上消化道出血6例,呼吸道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4例,再出血2例。术后存活61例,死亡4例。其中2例并发呼吸道感染引起心血管及呼吸衰竭,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余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规范各项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