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57篇
  免费   4419篇
  国内免费   2444篇
耳鼻咽喉   2843篇
儿科学   394篇
妇产科学   1476篇
基础医学   3927篇
口腔科学   1682篇
临床医学   7236篇
内科学   5268篇
皮肤病学   301篇
神经病学   1925篇
特种医学   13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063篇
综合类   16646篇
预防医学   8730篇
眼科学   494篇
药学   9338篇
  68篇
中国医学   13319篇
肿瘤学   2260篇
  2024年   721篇
  2023年   2235篇
  2022年   2274篇
  2021年   2799篇
  2020年   2037篇
  2019年   2248篇
  2018年   1297篇
  2017年   2265篇
  2016年   2559篇
  2015年   2734篇
  2014年   3301篇
  2013年   3166篇
  2012年   4627篇
  2011年   4350篇
  2010年   2959篇
  2009年   4555篇
  2008年   5549篇
  2007年   5042篇
  2006年   4339篇
  2005年   2900篇
  2004年   2886篇
  2003年   1677篇
  2002年   1737篇
  2001年   1483篇
  2000年   1288篇
  1999年   1236篇
  1998年   854篇
  1997年   689篇
  1996年   547篇
  1995年   434篇
  1994年   475篇
  1993年   718篇
  1992年   640篇
  1991年   629篇
  1990年   552篇
  1989年   472篇
  1988年   390篇
  1987年   262篇
  1986年   180篇
  1985年   122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粉防己碱对血小板聚集、粘附及血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外实验中观测到粉防己碱可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反应。对血小板粘附、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凝血酶凝血时间、血浆凝固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Bcl-6和CD10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6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标本及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H)石蜡组织中Bcl-6、CD10蛋白的表达,结合随访资料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 Bcl-6、CD1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26%(51/62)、38.71%(24/62),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的阳性率100%(52/52)、100%(52/52),差别有显著性(P<0.05);Bcl-6的表达与生存期相关,生存期大于5年组中Bcl-6的阳性率为87.50%(21/24),明显高于生存期小于5年组中Bcl-6阳性率50.00%(19/38)(P<0.05).Bcl-6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B症状、结外浸润、治疗结果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临床分期越低,CD10阳性表达越高.生存期大于5年组中CD10的阳性率为75.00%(18/24),显著高于生存期小于5年组中CD10阳性率15.79%(6/38)(P<0.05).CD10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B症状、结外浸润、治疗结果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阳性表达者大部分同时表达Bcl-6,但在部分CD10表达阴性的病例中,Bcl-6也呈阳性表达,Bcl-6、CD10共表达组比非共表达组临床分期低,生存率高于非共表达组.结论 Bcl-6、CD1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均与生存期成正相关,是预后良好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93.
对23例t(8;21)阳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AML1-ETO融合基因可作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亚型的分子标志物;t(8;21)阳性急粒化疗疗效与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相似;肝脾肿大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RASSF1A基因甲基化作为肿瘤生物学标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位于人染色体3p21.3上的抑癌基因。RASSF1表达的缺失是人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个分子事件,目前至少有37种肿瘤存在该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RASSF1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在许多肿瘤组织和肿瘤患者体液中检测到,而在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罕见,提示它具有肿瘤标志物的特征;RASSF1与其他一些基因组合的甲基化分析有助于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肾癌、肺癌等的早期诊断。其次,RASSF1甲基化可作为恶变危险因素的监测,良性增生性病变RASSF1A甲基化的出现往往提示恶变的危险性增高。第三,应用于预后判断,因为某些恶性肿瘤RASSF1A甲基化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联。第四,RASSF1A甲基化提供了顺铂和三苯氧胺治疗是否耐药的一个标志,并可在癌症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给予监控。总之,RASSF1A甲基化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的诊断及其他众多领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降钙素及其基因相关肽的变化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回顾性研究包括对58例甲状腺髓样癌病例血清中降钙素的分析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相应标本中降钙素及其基因相关肽的表达情况;对新入组30例病例进行放射免疫学测定。结果 (1)术后1个月降钙素水平正常与升高的患者之间,肿瘤复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约98%的患者肿瘤标本降钙素染色呈阳性,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阳性率为87.8%。(3)部分术前降钙素水平正常的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升高。(4)术后1周左右降钙素下降至一稳定水平。结论降钙素可以作为指导甲状腺髓样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助于部分降钙素阴性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大剂量干扰素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IFN-TACE)和对照组(TACE治疗),各25例。结果 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实验组患者术中IFNα-2b剂量为900~3000 WIU,平均(1927±496.73)WIU。实验组术后CD4+含量及CD4+/CD8+值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CD4+含量及CD4+/CD8+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CD4+含量及CD4+/CD8+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而两组术后CD8+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大剂量干扰素对肝癌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对NF-κB表达及活性水平的影响,并对其阻滞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进行探讨.方法应用脂质体包裹与eIF-4E mRNA翻译起始点互补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处理人大肠腺癌细胞LS-174T.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eIF-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EMSA用来比较eIF-4E阻滞前后NF-κB活性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S-174T细胞凋亡.结果eIF-4E被阻抑表达后,NF-κB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也有显著下降.伴随eIF-4E表达和NF-κB活性水平下降,LS-174T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本试验证明NF-κB受eIF-4E的翻译调控,eIF-4E的抗凋亡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活性来实现的.此结论对于结肠癌试验性和肿瘤临床的基因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陈国华  于雁  张秋菊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577-1579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RK1/2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ERK1/2及VEGF在NSCLC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没有相关性,而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两者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两者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ERK1/2、VEGF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RK1/2的过度激活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骨肿瘤诊治中的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骨肿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110例患者中102例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40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及对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DR和CT在显示骨质增生、破坏、硬化和病灶边界等方面结果类似,但是DR在颅、脊柱、骨盆病灶、细微病灶、软组织阴影不如CT;DR在骨膜反应中表现良好,MRI在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的影响上特异性最强,但是在显示骨膜增生、硬化、破坏、钙化等方面情况较差.DR诊断的正确率为91.20%,CT诊断的正确率为90.48%,MRI诊断正确率为95.00%.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正确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R平片为骨肿瘤的首选的检查方法,CT主要显示肿瘤的范围和细微结构,MRI对软组织及骨髓水肿具有一定的优势,三者相结合对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判断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对比~(11)C-鬼臼毒素(PD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在荷肺腺癌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在PET中的显像,评价_(11)C-PDT作为新型示踪剂在肺癌显像中的作用.方法 24只荷肺腺癌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入~(11)C-PDT和~(18)F-FDG,于注药60 min后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和~(18)F-FDG在小鼠各脏器内的生物学分布,并行 PET 显像.结果 ~(11)C-PDT和~(18)F-FDG在肿瘤组织中均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但是~(11)C-PDT组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0.65±0.20)%ID/g]明显低于~(18)F-FDG组[(7.44±1.56)%ID/g,P<0.01].~(11)C-PDT组放射性摄取最高的部位依次为肝、肾和血液,而~(18)F-FDG组放射性摄取最高的部位依次为心脏、肿瘤和肾.~(11)C-PDT组中,肿瘤组织对肌肉组织的T/NT值相对较高,达2.02±0.56,但仍低于~(18)F-FDG组(2.95±0.49,P<0.01).~(11)C-PDT组中,肿瘤组织对其他脏器的T/NT值均<2.~(11)C-PDT组荷肺腺癌小鼠PET显像可见腹腔脏器及肿瘤部位有放射性热区,~(18)F-FDG组可见心脏、肿瘤及腹腔脏器放射性浓聚明显,两种示踪剂的肿瘤显像均较清晰.结论 ~(11)C-PDT在肺癌组织中的摄取高于肌肉组织,通过PET显像可以显示肺部肿瘤.~(11)C-PDT可以作为肺癌显像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