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国内外学者已应用有限元分析在前臂的桡骨骨折及其固定、尺骨骨折及其固定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力学评价,但还未见应用该方法对下尺桡关节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献报道。 目的:建立并验证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的生物力学研究。 方法:将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右肱骨远端到腕关节中段的CT和MRI图像,导入Mimics10.01和ANSYS10.0中,建立下尺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观测下尺桡关节各结构的应力分布,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生物力学实测数据比较验证。 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共有333 805个单元,508 384个节点,客观反映下尺桡关节真实解剖形态。所建模型在横向拉伸、轴向压缩、旋前和旋后扭转4种工况下,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一致。证实所建的下尺桡关节有限元模型真实性较高,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92.
背景:有研究表明大鼠脑组织提取液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跨种属脑组织固有成分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提取猪和大鼠大脑灰质、白质、垂体、肢体肌肉组织,分别制成匀浆提取液,并设空白对照组,各组提取液分别用于培养大鼠成骨细胞。比较各种组织提取液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相比,猪和大鼠的大脑灰质、白质和垂体组织提取液均显著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P < 0.05),各组间比较显示猪和大鼠的大脑灰质较白质、垂体和肌肉组织提取液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更加显著(P < 0.05)。结果证实,猪脑组织提取液能跨种属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其中以大脑灰质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3.
合并颅脑外伤昏迷者的骨折愈合及其治疗时机选择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临床发现合并脑外伤昏迷的骨折患者骨痂形成时早量多质硬,这将直接关系到骨折的治疗与愈合。如何治疗该类患者仍存在争议。传统认为先制动患肢,待脑外伤救治完毕后再手术治疗骨折,近来不少作者强调应在48h内完成骨折的手术治疗。通过分析124例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骨折的利弊,上述不利于该类患者的全身救治,而应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骨折。认为重症脑外伤患者合并肢体骨折比较复杂,手术治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齿状韧带切断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疗效。方法:随访了1977年2月~1990年8月间以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187例病人,其中72例尚切断齿状韧带。结果表明,齿状韧带切断术无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5.
96.
背景:目前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被认为是颈椎手术中重要的监护手段。目的:分析SEP在颈椎病手术监护中的应用价值及判断颈椎病预后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院骨科。对象:1999-01/2000-0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SEP监护下进行颈椎病手术患者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35~73岁。方法:75例颈椎病术中进行SEP监护,分析其特征、结果及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主要结局观察:患者术前的JOA评分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SEP变化。结果:其中14例(18.7%)术中波幅有轻度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手术结束时又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51例(68%)术前、术中几乎无变化;9例(12%)术中有明显恢复。以上多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1例(1.3%)术中有波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术后症状加重。术前JOA评分平均(11.6&;#177;3.09)分,术后(13.75&;#177;3.25)分。在症状改善明显患者中,术后随访3~6个月,SEP均有潜伏期缩短或波幅明显增高,而改善不明显者,SEP的变化亦不明显。结论:SEP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变化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关系,在颈椎病术中监护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7.
作者对35例37个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前后的临床功能指标及股四头肌、绳肌等速肌肉功能进行随访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患侧股四头肌和绳肌的峰力矩、总功、平均功率和肌肉爆发力较健侧均有明显降低。术后3周上述指标有轻度提高,经4周等速肌肉功能锻炼,前三项指标有显著提高;关节疼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而患侧绳肌与股四头肌峰力矩比率(H/Q)有所下降。提出膝关节镜术后辅以等速肌肉功能锻炼以提高手术疗效的观点。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国人颈胸段(C6~T3)椎弓根的形态特征,探讨其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取30具成人C6~T3标本,测量椎弓根的线性指标,包括椎弓根高度、宽度及长度。(2)在X线片上,测量椎弓根的角性指标,包括椎弓根轴线与矢状面及水平面的夹角(α和β)。(3)确定颈胸段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及进钉方向。(4)在脊柱标本上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拍摄X线片及CT观察。结果 (1)椎弓根高度及长度从C6~T3逐渐递增,而椎弓根的宽度从C6~T3缓慢增加,从Tl√r3又逐渐缩小。各节段高度均大于宽度。(2)椎弓根与矢状面的成角α自C6~T3逐渐缩小,而其与水平面的成角C6~T1相近,T2向尾侧成角最小。(3)确定了颈胸段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及进钉方向。结论 颈胸段椎弓根较小,个体差异大,尤其椎弓根轴线与矢状面成角的变化大,给置钉带来困难。术中解剖结构的确认及X线C臂机透视非常重要,如能在计算机支持的导航系统下置钉则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
颈部旋转与侧屈活动对椎动脉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颈部旋转和侧屈活动对椎动脉血供的影响,探讨椎动脉血供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实验组30例颈性眩晕患者均排除耳源性眩晕,且无需要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3岁,平均52.1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和颈、肩、背部疼痛史。对照组15例无眩晕症状,无需要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自愿者,男8例,女7例;年龄38~70岁,平均49.4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分别在中立位、左右旋转15°、30°、45°、60°及左右极度侧屈体位,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双侧椎动脉颅内段TCD观察,了解不同颈位对椎动脉血供的影响。结果中立位时,实验组椎动脉血流低于对照组(P<0.01)。与自身中立位时血流作对照,实验组转颈到30°时同侧椎动脉血流开始有较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转颈到45°时同侧椎动脉血流开始有较明显下降(P<0.01),转颈过程中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流下降幅度更明显(P<0.01)。侧屈时,实验组有24例、对照组有3例出现同侧椎动脉血流下降(P<0.01)。结论颈性眩晕有静态椎动脉血流下降的基础,即椎动脉血流在中立位时就低于正常,并随着颈椎的活动,出现动态的下降。颈性眩晕的发生可能与转颈过程中椎动脉血流下降幅度或速度超出其代偿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0.
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 ,确定下颈椎侧块螺钉安全的植入途径。方法 取 2 8具C3~ 7标本 ,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钉点后摄取C3~ 7各椎体的横断面X线片 ,测量片上C3~ 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和矢状轴之间的成角。结果 侧块背面中心内侧 1mm处是安全的入钉点 ,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是安全的出钉点。C3~ 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和矢状轴成外偏 5~ 12° ,椎体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颈椎侧块外上象限是螺钉植入的安全区 ,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是安全的出钉点。颈椎侧块螺钉置入时保持外倾 15°以上 ,不会损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