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5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86篇
内科学   281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04篇
综合类   1947篇
预防医学   35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29篇
  5篇
中国医学   257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探索在接受抗心衰起搏治疗的患者中,通过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力求QRS波进一步变窄的可能性和方法学。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2月入选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收住入院,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CRT-P/D适应证并成功植入抗心衰三腔起搏器的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87±9.29岁)。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和传统双室起搏两种CRT工作模式。比较兼顾模式和传统模式在心电图QRS波宽度上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的CRT系统在静息状态下,均可借助程控仪和12导体表心电图监测,实现传统和兼顾两种CRT工作模式(成功率100%)。且两种CRT工作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均分别小于CRT术前(115.78±19.30ms和137.03±19.76ms与155.72±28.78ms,P均<0.01)。静息状态下,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畸程度低于传统模式,QRS波平均时限短于传统模式(115.78±19.30ms与137.03±19.76ms,P<0.01)。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较传统模式减少15.5%。结论:传统CRT工作模式强调100%双室起搏夺获,弃用自身房室传导,造成QRS波偏宽畸,可能是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对我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离株进行多间隔序列分型(MST)分型。方法 根据GenBank收录的4株无形体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auve 2.3.1软件行种内基因组比对,选择具有变异间隔区进行引物设计,通过引物特异性及扩增效率等预实验筛选引物,并对实验菌株进行PCR扩增,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将每株菌间隔序列拼接后进行分型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动物种类来源菌株遗传变异关系。结果 共筛选出22对引物,用于我国11株无形体分离株 MST 分型,SNPs 分析显示,碱基转换发生率最高(60.2%,251/417),其中 A-G 转换居首(18.9%,79/417),颠换占23.0%(96/417),插入及缺失发生率占16.7%(70/417)。11株菌22条间隔序列拼接后(约11 047 bp)均为独立变异型。进化分析发现山东省莱州地区重症患者分离株(LZ-H1、H2、H3、H4、H5)及当地长角血蜱分离株 LZ-T1 与美国 Webster 株及 HZ 株聚为一簇,而北京分离株BJ-H1 与新疆分离株 XJ-H1 和 XJ-H3 聚为一类。莱州地区另一蜱分离株 LZ-T2 与新疆另外一人源分离株聚为一类,与莱州重症患者分离株遗传关系密切。结论 我国无形体分离株间隔序列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MST分型技术可用于无形体疫情暴发时的快速诊断和疫情追踪。  相似文献   
93.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碱基序列,运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对长白山地区药用植物龙胆进行鉴别研究,为龙胆药材的基原植物鉴定和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提取法提取龙胆叶片及药材的DNA,对其中特定ITS2碱基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检测后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同属植物序列,运用SeqMan软件对碱基序列拼接后,采用MEGA 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对比,计算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建立邻接(NJ)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NJ聚类树可知,不同种龙胆属植物笔龙胆、三花龙胆、高山龙胆、坚龙胆都自为一支,区分明显,龙胆和条叶龙胆聚在一支未能区分开,同时结合变异位点及K2P遗传距离发现,条叶龙胆和龙胆应用ITS2碱基序列区分时种间差异十分小。吉林省长白山10个不同地区的龙胆种内几乎无差异,经Blast比对确定碱基序列的确为所需要鉴定的品种。结论:运用ITS2碱基序列的DNA分子条形码鉴别方法对龙胆植物及药材进行鉴别有效可行且成功率较高,可以用于龙胆属种间及种内鉴别。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食管癌高发区中国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前病变自然转归情况,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鳞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期间进行内镜病理诊断且未治疗并进行二次内镜随访的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癌前病变病例的具体复查结果,计算进展病例的累积进展率和进展时间,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病例的转归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834例食管癌前病变病例,其中1 148例(62.6%)癌前病变发生逆转,148例(8.1%)发生进展。逆转为正常状态的病例共234例(12.8%),进展为食管癌共17例(0.9%)。各级别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病例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4.9%)、中度异型增生(1.3%)、轻度异型增生(0.2%);其发生癌变的中位进展时间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异型增生(5.62年)、中度异型增生(1.76年)和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61年)。轻度异型增生9年累积进展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以上的进展率远小于中度异型增生(1.81% vs.9.98%),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进展为食管癌的累积进展率始终高于中度和轻度异型增生。  结论  超过一半以上的癌前病变会逆转为较低级别病变或正常状态;食管癌前病变的累积癌变率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大,中位进展时间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缩短。大多数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时间间隔基本与《癌症早诊早治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中的随访间隔相符,可适当对轻度异型增生患者的随访间隔缩短为每2年1次。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病窦综合征的电生理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对病窦综合征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离子通道水平。"膜钟"是指位于细胞膜上具有电压依赖性的膜离子通道的周期性激活与失活。"钙钟"是指局部肌浆网的兰尼碱受体的钙释放可促发内向的钠钙交换电流。"膜钟"和"钙钟"共同参与窦房结起搏活动的调控已成为共识,同时它们的异常在病窦综合征的进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双腔心脏起搏器都有心室安全起搏功能,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不适当地感知非QRS波电信号时抑制心室起搏脉冲发放。心房感知不良、室性早搏、干扰信号等均可诱发心室安全起搏这一功能发挥作用;有时,交叉感知或心律失常可诱发连续性心室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97.
患者男性,77岁。曾因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右室心尖部起搏的VVI起搏器植入术。术后逐渐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为改善心功能,行His束起搏,原起搏系统保留,设置起搏频率40次/分,术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8.
心房颤动(AF)的模型建立中离不开电刺激和起搏的应用。电刺激包括短阵快速刺激(burst刺激)和程序期前刺激,其既可作为急性AF模型的建立,亦可作为慢性AF模型的建立,还可作为慢性AF模型中的诱发方式使用。快速起搏主要用于慢性AF模型的建立。自主神经电刺激可以直接或间接增加AF的诱发成功率;乙酰胆碱、苯肾上腺素使用、一些因素致心脏结构或组织病变后电刺激易诱发AF。电刺激和起搏在制作AF动物模型中,既可短期运用作为触发因素,也可长期运用作为引起电生理和解剖异常而出现"AF致AF"。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最佳的右心室起搏位置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将其分为右心室心尖(RVA)起搏组(48例)和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 RVS组患者术后30天LVEF较术前增加,LVPWT、LVEDD较术前降低;RVA组患者术后30天LVEF较术前减少,LVPWT、LVEDD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0天RVS组患者LVEF高于RVA组,LVPWT、LVEDD低于RVA组(P<0.05)。术后1年RVS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RVA组(P<0.05)。结论 RVS起搏较RVA起搏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心电学会心散点图工作委员会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功能科已于2014年5月19~24日在武汉举办了"全国心电散点图应用技术学习班"。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学员参加了学习班学习。学习班所用教材为《心电散点图》(李方洁、向晋涛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心电散点图形成的原理与应用研究(学习班资料)》,为方便未参加学习班学习的医师或心电图技术人员学习,《心电散点图》作为书讯介绍(本期第321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