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5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51篇
综合类   358篇
预防医学   178篇
药学   83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检测实验性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及Bcl-xl、Bad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50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隐睾组(n=23)和对照组(n=27).建立单侧隐睾动物模型,术后3 d,7 d,10 d取材隐睾侧睾丸,对照组同侧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殖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xl,Bad蛋白表达.结果:凋亡细胞主要是初级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隐睾组生殖细胞凋亡指数术后3 d组((5.54±1.93)%)、7 d组((7.33±1.61)%)、10 d组((9.48±2.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6±0.92)%,P<0.01);隐睾组Bcl-xl蛋白表达术后3 d组((67.30±6.11)%)、7 d组((54.00±8.75)%)、10 d组((35.85±6.55)%)均低于对照组((76.00±6.83)%,P<0.01);Bad蛋白表达术后7 d组((46.22±9.30)%)、10 d组((41.30±5.81)%)均高于对照组((13.88±3.58)%,P<0.01).结论:实验性隐睾大鼠生殖细胞凋亡增多,可能与Bcl-xl蛋白表达降低、Bad蛋白表达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92.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罗世祺主编。本书详尽介绍了颅内原发的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临床表现、神经放射学特点、肿瘤标记物的意义、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疾病的预后,对“肿瘤活检”和“诊断性放疗”进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大鼠隐睾、隐睾下降固定对生殖细胞发育、凋亡的影响。方法  6 8支SD雄性大鼠 ,分为三组 :隐睾组 (5 2 ) ;隐睾下降固定组 (8)及对照组 (8)。于日龄 2 2d时复制单侧隐睾模型 ,一部分于单侧隐睾模型术后 14d复制隐睾下降固定模型。采用生物素 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结果  1.单侧隐睾模型术后第 13d内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从术后第 4天起 ,与自身对侧正常睾丸 (4.8± 0 .9) %相比 ,隐睾侧睾丸 (11.2±3.6 ) %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增加 (P <0 .0 1)。 2 .与隐睾组 (47.5± 8.6 ) %相比 ,隐睾下降固定组 (6 .2± 1.8) %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1.大鼠隐睾模型建立术后13d内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 .在日龄 36d时隐睾下降固定能使大鼠隐睾恢复正常的生精功能 ;3.隐睾患儿应及早施行睾丸下降固定术 ,可以恢复其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94.
众所周知 ,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一些组织细胞要发生退化 ,如蝌蚪在生长到一定阶段要失去尾巴。人类在胎儿时期同样随着一些组织的发生 ,另一些组织就要消失。这种细胞的无炎症消亡就是凋亡。凋亡动物发育过程中同生长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换言之 ,凋亡与生长必须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 ,机体才能正常发育。若凋亡过剩 ,则机体发育迟缓或发育障碍 ;若凋亡不足 ,则易诱发一些肿瘤。所以近年来凋亡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1 有关细胞凋亡1972年 kern等发现细胞死亡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人们所熟知的坏死 ;另一种死亡现象却与坏死截然不同 ,它是按…  相似文献   
95.
超声检查18岁以下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1~18岁女性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143例1~18岁女性妇科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3例中发现有超声异常表现者257例(占22.5%),分成3组:<11岁组:性早熟11例,无子宫4例,卵巢肿瘤1例(术后证实为卵巢畸胎瘤)。11~14岁组:多囊卵巢7例,附件单纯囊肿4例(囊肿均小于4cm),卵巢肿瘤3例(术后证实为2例卵巢畸胎瘤,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双子宫3例,阴道-宫颈管-宫腔积血2例,无子宫、纵隔子宫各1例。>14~18岁组:子宫偏小72例,多囊卵巢43例,卵巢肿瘤21例(术后证实为17例卵巢畸胎瘤,3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附件单纯囊肿16例(均小于4cm未行手术而随访),始基子宫15例,无子宫11例,阴道-宫颈管-宫腔积血11例,幼稚子宫7例,纵隔子宫6例,双子宫5例,炎性包块3例,子宫肌瘤2例,子宫腺肌病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1~18岁女性妇科疾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有利于临床早诊断、早处理。  相似文献   
96.
不同日龄隐睾复位大鼠睾丸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13龄隐睾复位大鼠睾丸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72只21 d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隐睾组、双侧隐睾组、假手术对照组各24只.建立单、双侧隐睾动物模型.2周后行隐睾大鼠睾丸下降固定术,于日龄40、60 d处死取睾丸,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精曲小管生育力指数(TFI)和平均精曲小管直径(MTD);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法(TUNEL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隐睾侧睾丸MTD、TFI显著低于阴囊内睾丸,而隐睾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增高于阴囊内睾丸(P<0.05);单侧隐睾组阴囊内睾丸TFI低于相应日龄的假手术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d时单侧隐睾组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AI较双侧隐睾组低(P<0.05),日龄60 d,各组隐睾侧睾丸AI较40 d时明显降低(P<0.05),但单侧隐睾和双侧隐睾A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实验隐睾复位大鼠睾丸AI升高,同时单侧隐睾鼠对侧睾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复位时间的延长,隐睾组织的病理损害有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报道近十年来本院收治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172例,占同期卵巢肿瘤的25.5%。其中成熟型畸胎瘤162例,卵巢甲状腺肿1例,未成熟型畸胎瘤5例,成熟型畸胎瘤恶变2例,无性细胞瘤1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卵黄囊瘤合并成熟型畸胎瘤)1例。本组资料显示:成熟型畸胎瘤合并妊娠者对围产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本文并讨论了未成熟型畸胎瘤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9.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在初治及复发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OGCT)患者中对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OGCT患者102例,记录初治及复发手术时进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情况、病理及其他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与肿瘤复发相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初治及复发病例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疾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初治时肿瘤FIGO分期、化疗方案、手术彻底性和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是影响疾病复发的显著性因素,其中化疗方案的影响最大.对化疗方案分层后,在博莱霉素 足叶乙甙 顺铂(BEP)或顺铂 长春新碱 博莱霉素(PVB)方案化疗时,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肿瘤复发无显著相关性,而在其他方案化疗组及未化疗者中,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显著减少复发.在复发病例中仅手术彻底性与复发后生存时间相关,复发手术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与复发后生存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OGCT的预后无明确的负相关性,对已进行手术而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者,如已开始化疗,无须再次手术,可根据初次手术的结果行BEP或PVB方案规范化疗;对于初治患者,如有足够熟练的手术技巧,在尽量进行肿瘤细胞减灭的同时,应行该术式;对于复发患者,手术的目的是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00.
Aim: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study of seminal germ cell morphology (SGCM) and semen biochemistry could be fruitfully utilized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zoospermic subjects. Methods: In the semen, mature and immature germ cells are contributed by the testes, 70% of glycerylphosphoryl choline (GPC) by the epididymis, fructose mostly or solely by the seminal vesicles and acid phosphate (ACP) by the prostate. In 16 normal volunteers, 12 vasectomized subjects and 186 azoospermic subjects, these parameters have been studied and the data have been analyzed. Results: Both mature and immature germ cells are absent in the semen of vasectomized subjects as well as in obstructive azoospermia; GPC level is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these groups. In cases with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immature germ cells are present and seminal GPC, ACP and fructose levels are normal. The diagnosis of obstructive and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based on these parameters correlated well with “correct” testicular biopsy findings. In some cases of azoospermia due to hypospermatogenesis or spermatogenic developmental arrest, the SGCM studies were very helpful in objectively monitoring the response of the germinal tissue to specific treatments. Conclusion: SGCM and seme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re very valuable non-invasive markers for differentiating obstructive from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The SGCM findings serve as a dependable non-invasive testicular marker with high predictive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