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01篇
  免费   3407篇
  国内免费   2458篇
耳鼻咽喉   513篇
儿科学   630篇
妇产科学   405篇
基础医学   3270篇
口腔科学   780篇
临床医学   9026篇
内科学   4733篇
皮肤病学   591篇
神经病学   1764篇
特种医学   25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7篇
外科学   4698篇
综合类   20139篇
预防医学   7260篇
眼科学   826篇
药学   7733篇
  59篇
中国医学   7841篇
肿瘤学   1821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883篇
  2022年   944篇
  2021年   908篇
  2020年   1142篇
  2019年   1267篇
  2018年   1425篇
  2017年   842篇
  2016年   1146篇
  2015年   1264篇
  2014年   3497篇
  2013年   2566篇
  2012年   2864篇
  2011年   3342篇
  2010年   3057篇
  2009年   3209篇
  2008年   3237篇
  2007年   3377篇
  2006年   3136篇
  2005年   3310篇
  2004年   3009篇
  2003年   2727篇
  2002年   2159篇
  2001年   2166篇
  2000年   2487篇
  1999年   2471篇
  1998年   2182篇
  1997年   2144篇
  1996年   2002篇
  1995年   1991篇
  1994年   1678篇
  1993年   1312篇
  1992年   1166篇
  1991年   1084篇
  1990年   893篇
  1989年   755篇
  1988年   478篇
  1987年   388篇
  1986年   318篇
  1985年   291篇
  1984年   242篇
  1983年   246篇
  1982年   220篇
  1981年   189篇
  1980年   128篇
  1979年   94篇
  1978年   45篇
  1976年   26篇
  1965年   31篇
  1964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子痫前期(PE)是围生期母婴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终止妊娠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过去10年对PE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生物学标志物在PE预测、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总结了目前最新及最有可能用于临床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单纯钻孔引流法与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钻孔引流法组(对照组)与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法组(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血肿消失时间、残存硬膜下积液、血肿复发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0 d后复查残存硬膜下积液率及血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钻孔引流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使血肿消失时间缩短,残存硬膜下积液率及血肿复发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铁、宿主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铁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结果 铁对于维持宿主健康和肠道微生物生长定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肠道微生物也影响着宿主铁的吸收利用。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肠道内未被吸收的铁可与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相互作用对宿主形成一种致病关系。结论 避免缺铁和铁过量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可能导致的宿主健康损害和疾病风险,并制订特殊生理状态和疾病状态下补充铁的策略,是目前医务工作者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95.
了解中国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特征,为少数民族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视力防控与治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26个少数民族的80 766名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39.17%,各学段女生视力不良率均高于男生,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127.28,P<0.01).高中(16~18岁)女生视力不良率最高,达63.13%;小学低年级(7~9岁)男生视力不良率最低,为20.50%.各民族视力不良检出率在14.68%~62.94%之间,其中视力不良检出率最高的前5个民族分别为藏族(62.94%)、壮族(62.39%)、朝鲜族(57.92%)、回族(56.48%)、纳西族(51.35%),最低的前5个民族为水族(14.68%)、佤族(17.96)、柯尔克孜族(18.30%)、黎族(19.22%)、哈尼族(22.30%),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 910.34,P<0.01).结论 中国26个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视力水平民族间差异明显.在针对藏、壮等重点民族学生干预的同时,应注重性别差异,加强全民族学生的视力防控与治理.  相似文献   
96.
目的培养脊柱及相关疾病推拿治疗的应用型人才。方法采用编写应用型教材、把教室转移到诊室和示教室、教材-案例“逼真”教学法、创造学生在临床真实环境下的动手操作机会和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法等手段和方法,在内容改革上纳入目前医院和社会机构多使用的规划教材之外的手法技术、现代康复技术和世界各地的脊柱手法技术,拓宽知识面,与临床应用接轨;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通过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切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结果教学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结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脊柱及相关疾病的推拿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辅助治疗脑血管病伴精神行为症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心理学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血管病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奥氮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认知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辅助治疗脑血管病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心理学水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保守治疗,微创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为(7.5±0.6)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显效率为86.7%,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显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ar extraction,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的特征。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29例(58眼),SMILE组31例(61眼),年龄(26±6.5)岁,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5.25±2)D,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眼前节OCT对患者角膜中央2 mm、2~5 mm上皮厚度进行测量。结果术后1个月FS-LAISK组角膜中央2 mm与角膜2~5 mm范围内的平均角膜上皮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6);术后3个月2~5 mm范围,角膜上皮在上方、鼻上方、颞上方与下方、颞下方、鼻下方相比,增厚更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31,P=0.049);术后6个月SMILE组角膜中央2 mm、角膜2~5 mm的角膜上皮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7),2~5 mm范围内,角膜上皮在上方、鼻上方、颞上方与下方、颞下方、鼻下方相比,增厚更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5,P=0.009),上方与鼻侧、颞侧相比,增厚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17);FS-LASIK组,术后1至6个月角膜上皮增厚在0~2 mm内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各个时间段中,FS-LASIK组与SMILE组角膜上皮厚度在0~5 mm范围内各个位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增厚较SMILE术后更加明显。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增厚在角膜切削中央区域变化更加明显,SMILE术后角膜上皮增厚在角膜切除周边区域变化更加明显。随着时间推移,两种手术术后均出现与切口位置相反的角膜上皮局部继续增厚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0.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人格失常等。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1]和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同时还伴有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以及神经元的丢失等。关于AD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如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胆碱能系统损伤假说、氧化应激假说等,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口腔微生物可通过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影响AD。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与AD有关的肠道微生物及口腔微生物对AD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明确肠道及口腔微生物与AD之间的关系,为AD的防治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