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乳腺囊性增生病癌变过程中部分因素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乳腺囊性增生病(FCD)经不典型增生到癌变部分因素的变化。结果提示:从因明显FCD症状活检至癌变为2~10年;从Ⅱ级以上不典型增生到临床癌变需2~7年;癌变率为3.1%。FCD患者存在性激素分泌调控失常,血浆雌激素和催乳素含量增加,导致上皮细胞增生。乳腺一般性增生细胞的DNA含量和超微结构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似;无肿瘤相关抗原及异常基因产物表达。而发生在一般性增生基础上的不典型增生则呈现细胞基因物质DNA含量增加,部分为超4C的多倍体细胞;同时出现细胞膜和细胞核超微结构异常;雌激素受体含量增加,对性激素的依赖性和敏感性增强;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出现胚胎性肿瘤相关抗原和异常基因产物表达。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至乳腺癌,上述诸因素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规律性。提示FCD上皮细胞从一般性增生经不典型增生至乳腺癌为细胞生物学连续逐渐变化的过程。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中具有癌倾向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异常和表型变化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细胞核DNA含量等异常变化及程度可作为乳腺癌前病变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志  相似文献   
92.
1985~1989年共治疗700例胃癌,40例(32男,8女)因术后并发症再手术,回顾性分析住院及尸体解剖记录,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和手术记录。给果:大部分病人因临床发现腹膜炙、败血症、肠梗阻或出血再手术。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并发症的性质,但需根据临床表现确定再手术。再剖腹数因首次  相似文献   
93.
小肠型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肠型肠套叠临床上较少见,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与婴幼儿回结型肠套叠有很大差别,在外科急腹症中诊断常较困难。我院自1959年1月到1989年1月30年间共收治14例,报告如下,着重对其病因和诊断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CerbB2基因变化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产物表达。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上皮细胞增生Ⅰ级者均无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不典型增生Ⅱ、Ⅲ级和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癌基因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0.0%、40.0%和54.2%。提示该基因的异常改变可发生于正常细胞经不典型增生向癌细胞转化期中,可能是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异常增生的原因或促进因素,是乳腺上皮细胞向恶性转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5.
身体表浅部位肿块或淋巴结肿大是外科常见病症,常不易确诊。我科近年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诊(以下称针吸)206例,现小结如下:男96例,女110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11天。病程最短2天,最长12年。检查部位和结果见表1。经切除包块病理检查证实诊断87例,可与针吸诊断对比者81例,见表2。  相似文献   
96.
肠道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以下简称多原癌)已有较多报告,但在临床上与癌复发或转移不易鉴别,因此常致误诊,影响治疗。我科近年来经治肠道多原癌5例,现报道如下: 例1 男,46岁。1972年7月因腹痛、腹泻5~7次/日、右下腹包块2个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升结肠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恢复顺利,逐年随访。77年1月又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伴下腹隐痛。至8月份左上腹扪及直径4cm大包块,质硬,尚活动;钡灌肠检查见降结肠有8cm长环状狭窄,充盈缺损,诊断为降结肠癌。9月8日手术,见降结肠有4×4cm大肿瘤,已浸润至浆膜,肠系膜淋巴结不肿大,其它部位未见肿瘤。切除肿瘤段结肠。行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病理诊断为降结肠腺癌(Ⅱ级),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用5—Fu化疗,总量5g。痊愈出院,参加全日工作。随访至今,未见复发。例2 男,51岁。80年8月开始感下腹隐痛。10月25日因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肠末端50cm处小肠套叠,经手法复位后见套叠头部为一肿瘤,遂检查小肠全程。自屈氏韧带以下50cm至距回肠末端27cm处有大小不等肿瘤25个,直径在0.5~4.5cm之间,多呈浸润生长和结节样向肠腔内突出。肿瘤间肠管正常。小肠系膜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明显肿大。姑息性切除肿瘤较密集处肠管4段,共长1.2m。术后用环磷酰胺化疗。病理报告:小肠多发性网织细胞肉瘤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出院后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7.
我科自1981年1月至1986年7月共收治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的乳腺导管疾病50例。报告如下,着重讨论乳管系统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8.
隐匿性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36岁,因发现右侧颈部包块2个月余,活检病理报告为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乳头状癌,收入院治疗.查体:甲状腺不肿大,未扪及包块.超声示:①右颈部多个稍减弱回声,考虑淋巴结肿大.②甲状腺左叶下极下方可探及淋巴结回声.③甲状腺未探及异常.核素扫描:甲状腺右叶上份"凉结节".其余检查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现象.血清学检查T3:1.59μg/L、T4:99.71μg/L,均正常.在局部麻醉下手术探查,术中见甲状腺约2.5 cm×2.5 cm×3.0 cm大小,质硬.颈内静脉外侧多个肿大质硬淋巴结,最大有3.5 cm×3.5 cm×3.0 cm大小.切取淋巴结送冰冻检查提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Ⅰ级.将右侧甲状腺、甲状腺峡部、左侧大部甲状腺切除,并行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石蜡切片提示:右甲状腺乳头状癌Ⅰ级.找见淋巴结12枚,其中6枚见癌转移.伤口愈合出院行同位素治疗.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髂-股动脉闭塞介入加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取9例腹主动脉、髂动脉或股动脉急性闭塞的住院患者。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开始,入导丝开通,导管造影经溶栓、碎栓、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8例溶栓、碎栓后血管再通,其中1例伴有动脉残余狭窄置人支架一枚;另1例溶栓、碎栓后放弃手术。结论动脉介入加药物治疗是对急性腹主-髂-股动脉闭塞有效、微创、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其发病趋势亦在不断增长。据统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达60% -90 %。它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感觉及运动障碍等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临床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