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41篇
  免费   4243篇
  国内免费   2618篇
耳鼻咽喉   659篇
儿科学   931篇
妇产科学   484篇
基础医学   3483篇
口腔科学   972篇
临床医学   10387篇
内科学   5793篇
皮肤病学   886篇
神经病学   1968篇
特种医学   29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5166篇
综合类   21024篇
预防医学   8487篇
眼科学   738篇
药学   8396篇
  76篇
中国医学   8581篇
肿瘤学   2421篇
  2024年   276篇
  2023年   1192篇
  2022年   1364篇
  2021年   1335篇
  2020年   1609篇
  2019年   1887篇
  2018年   1800篇
  2017年   1201篇
  2016年   1449篇
  2015年   1589篇
  2014年   3792篇
  2013年   3366篇
  2012年   4010篇
  2011年   4317篇
  2010年   4113篇
  2009年   4152篇
  2008年   4098篇
  2007年   3909篇
  2006年   3634篇
  2005年   3579篇
  2004年   3281篇
  2003年   3053篇
  2002年   2697篇
  2001年   2568篇
  2000年   2309篇
  1999年   1896篇
  1998年   1688篇
  1997年   1589篇
  1996年   1483篇
  1995年   1400篇
  1994年   1271篇
  1993年   913篇
  1992年   829篇
  1991年   743篇
  1990年   709篇
  1989年   620篇
  1988年   583篇
  1987年   499篇
  1986年   482篇
  1985年   423篇
  1984年   321篇
  1983年   322篇
  1982年   252篇
  1981年   247篇
  1980年   156篇
  1979年   95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44篇
  1965年   27篇
  1959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杨璐  崔换天  刘相国  温伟波  王洪武 《中草药》2020,51(7):1761-177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初步探讨小柴胡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缓解发热及抗病毒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小柴胡汤治疗发热的潜在靶点及通路;从TCMSP、Pharm Mapper数据库收集小柴胡汤的成分和作用靶点;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发热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核心靶点;DAVID数据库和KOBAS3.0进行基于基因本体论(GO)的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2.7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及SARS-CoV-2感染靶细胞关键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结合力较强的活性成分,预测可能的结合位点。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小柴胡汤共筛选出165种活性成分,预测到靶点168个,筛选出发热相关靶点7 006个,取交集得到小柴胡汤与发热相关的靶点141个。GO富集到基因功能292个,KEGG富集到基因通路30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小柴胡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与SARS-CoV-2和ACE2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β-谷甾醇、豆甾醇和3′-羟基-4′-O-甲基葡萄糖苷为结合最强的3个有效成分。结论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了小柴胡汤缓解COVID-19发热的作用机制,β-谷甾醇、豆甾醇和3′-羟基-4′-O-甲基葡萄糖苷可能为小柴胡汤中主要发挥抑制SARS-CoV-2的成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初步探讨mTOR抑制剂AZD201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先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ZD2014(10、100、500、1 000 nmol/L)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再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中含植物同源结构和环指域泛素样蛋白1(UHRF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10、100、500、1 000 nmol/L的AZD2014均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P < 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500和1 000 nmol/L的AZD2014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内UHR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AZD2014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内UHRF1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93.
牛占忠  刘丁丁  岳雁  张喜平 《河北中医》2020,42(1):96-100,131
目的研究补肾疏肝汤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及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均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制备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在造模同时,空白组、模型组均予0.9%氯化钠注射液40 m L/(kg·d)灌胃;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补肾疏肝汤40 m L/(kg·d)灌胃,生药含量分别为17.28、34.56、69.12 g/(kg·d),分别相当于人体用量1、2、4倍,均14 d。比较各组大鼠第1 d首次、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含量。结果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均较模型组延长(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最长(P<0.05)。补肾疏肝汤低剂量组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较第1 d首次力竭游泳时间缩短(P<0.05);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较第1 d首次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MDA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剂量组血清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高于补肾疏肝汤低、高剂量组(P<0.05),MDA水平低于补肾疏肝汤低、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高于补肾疏肝汤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水平最高(P<0.05)。结论补肾疏肝汤能增强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抗疲劳作用,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着床率和妊娠率降低以及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升高。输卵管积水可能通过机械性作用、胚胎毒性、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卵巢功能等影响IVFET妊娠结局。IVF-ET前对输卵管积水进行治疗处理,可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但是因为各种手术的利弊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目前对于输卵管积水的处理原则尚不统一。中医药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治疗输卵管积水,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优势。手术和IVF-ET治疗前后可联合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助于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高龄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总结手术操作体会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7~79岁,均在腹腔镜下行悬吊固定。结肠造影和术中均可见明显增厚且冗长的乙状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宽松,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之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厚,尤其是直肠前壁。术中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脂肪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行结肠直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6.59±14.84)min,出血量平均(63.41±23.6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01±1.57)d。无吻合口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死亡或术后2周内死亡病例。22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2~4年,平均(2.81±0.91)年,患者排便次数1~2次/d,肛门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微创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高龄直肠脱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术后发生脑膨出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重型TBI患者术后发生脑膨出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选择郫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6例重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脑膨出发生与否,分为脑膨出组和非脑膨出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重型TBI患者术后发生脑膨出的危险因素,采用R(R3.5.3)建立预测重型TBI患者术后发生脑膨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 结果脑膨出组患者42例,脑膨出发生率为33.33%(42/126),非脑膨出组8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抗凝药物服用史、脑积水、颅内感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术前颅内压、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是术后脑膨出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抗凝药物服用史、脑积水、DTIH、PADBS以及术前颅内压均为重型TBI患者术后发生脑膨出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57(95%CI:0.823~0.891),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一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817~0.879)。 结论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伴有抗凝药物服用史、伴有脑积水、合并DTIH、合并PADBS以及术前颅内压均为重型TBI患者术后发生脑膨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6项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重型TBI患者术后脑膨出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自然缓解的诱因和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生自然缓解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自然缓解的可能机制。结果 1岁4月龄男性患儿,确诊为急性髓系单核细胞白血病,未经化疗后发生骨髓自然缓解,约1年后出现髓系肉瘤复发,予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目前预后良好。回顾既往文献发生自然缓解患者大部分缓解之前有发热史,通常由感染导致,也可由药物撤除或输血导致。结论髓系白血病发生自然缓解很少见,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免疫疗法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积极与各医疗队进行沟通协调,护理部积极统筹部署,采取系列应急管理策略:梯队调配、建立规章制度、严格岗前培训、提供心理支持和后勤保障等,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顺利进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夏克氏关节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易发于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造成关节的骨质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其主要致病因素也由梅毒逐步被糖尿病取代,并呈现增多趋势。本文根据目前对此病的认识,从致病因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对此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