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5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观察 5具 10侧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浅支分支处的位置 ,桡神经浅支内侧支与Lister结节、桡骨茎突及头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显示 ,桡神经浅支在距离Lister结节 3.6 7± 0 .99cm、肱骨外上髁最突出点与Lister结节连线外侧 1.39± 0 .35cm处分出内外侧支。桡神经浅支的内侧支位于Lister结节与桡骨茎突的桡侧半 ,与Lister结节的平均距离为 1.4 2cm。表明桡骨远端交锁钉进钉点选择Lister结节不易损伤桡神经浅支 ,但选择切口时应避开头静脉及扩髓时保护周围皮肤  相似文献   
83.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 方法:用RT-PCR法从人肝细胞克隆IGF-1基因,并将其连入Psec Tag/FRT/V5-His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将转染细胞上清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MTT法测定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成功扩增210 bp的IGF-1基因,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具有7.7 kD特异性条带。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随转染细胞上清的浓度、转染细胞上清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结论:成功构建分泌型IGF-1真核表达载体,其表达产物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4.
背景:交锁髓内钉在治疗桡骨多段骨折、骨不连、骨质疏松性骨折上显示独特的优越性,但置入远端锁钉可能会损伤桡神经深支。 目的:对桡神经深支与交锁钉内固定时的相关解剖进行分析。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测量实验,于2002-11/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成人前臂尸体标本44侧由苏州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游标卡尺由振华教学仪器厂生产。 方法:前臂标本44侧解剖显露桡神经深支,将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和桡骨头关节面凹,关节面凹下 1.0,1.5,2.0 cm,桡神经深支穿入旋后肌平面,桡神经深支跨越桡骨平面等6个面的交点,依次标记为A,B,C,D,E,F 6个点。 主要观察指标:测量关节面凹下1.0,1.5,2.0 cm 3个定点在屈肘前臂旋前、中立、旋后位与桡神经深支的水平距离。 结果:关节面凹下1.0,1.5,2.0 cm 3个定点离桡神经深支的距离依次减小;进钉点选定后,在前臂按旋前、中立、旋后位顺序依次变化时,进钉点离桡神经深支的距离越来越远。 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时,宜于屈肘前臂中立位,在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上,距桡骨头关节面凹约1.5 cm的位置,由前臂后外侧向前内侧插入远端交锁螺丝钉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5.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患者中,颈前入路53例,颈后路39例,前后路联合术26例.于术前、术后进行颈椎主动活动度检查、颈椎动力位X线片及脊髓功能JOA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5年.三种手术方法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1.37%、79.49%和80.77%(P>0.05).病程6个月内手术优良率93.02%,明显高于病程>2年者的46.66%(P<0.05).结论 手术治疗疗效与病变时间及神经受压程度相关;创伤轻的手术入路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中枢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微透析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以及脊髓损伤与大脑中枢反应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损伤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损伤组定位脑内纹状体,运用微透析技术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前1 h,损伤后0.5 h,2 h,6 h,24 h,72 h其脑细胞外液(ECF)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选取谷氨酸含量([Glu]d)和天门冬氨酸含量([Asp]d)为兴奋性氨基酸的主要参考值。结果大鼠脊髓损伤0.5 h后脑内[Glu]d和[Asp]分别为损伤前基础值的(402±10)%、(642±7)%(P<0.01),然后逐步回落,于伤后24 h大致恢复正常。结论由于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是大脑内重要的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因此脊髓损伤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一过性升高提示大脑皮质、脑干网状结构正常状态对脊髓易化作用在脊髓损伤后所依赖的神经递质水平受到显著影响,而且微透析技术可以较好地检测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7.
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力学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9具新鲜的成人尸体胸腰椎脊柱标本,采用Panjabi方法制作损伤模型,用ZH椎弓根内固定器、Dick钉、Steffee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分组固定后,分别进行载荷-应变、椎体强度、位移、扭转强度、稳定性与刚度及胸腰椎极限承载能力等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经生物力学测试,椎体应变:ZH内固定器组明显小于Dick钉组和Steffee钢板组,A点应变分别相差7.2%、14%(P<0.05),B点相差17%、28%(P<0.05);椎体强度:ZH内固定器组与两对照组相比A点应力减小7%与14%(P<0.05),B点应力减小17%和29%(P<0.05);纵向位移ZH内固定器组比两对照组分别减少24%和33%(P<0.05),水平位移减少40%和55%(P<0.05)。结论ZH椎弓根内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优良,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8.
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进行评估。方法自2001年2月~2004年8月,对42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结果40例经平均2·5年(1~4·5年)随访。30例Ⅰ度滑脱和7例Ⅱ度滑脱完全复位(占所有病例的92·5%),另3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解剖复位率为92·5%。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65%,B级22·5%,C级12·5%;疗效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72·5%,良20%,可5%,差2·5%。结论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适用于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瞄准器法和直视法置入经椎板螺钉的结果。方法20具腰段脊柱标本(T12~S1),在左侧采用瞄准器、在右侧直视下钻孔,然后置入直径4.0mm螺钉作为经椎板螺钉,观测椎板穿破率和穿破程度。结果瞄准器法和直视法置入螺钉的椎板穿破率分别为37.04%和41.67%,穿破程度均小于2mm,经秩和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瞄准器法或直视法在国人腰段脊柱置入直径4.0mm螺钉作为经椎板螺钉,均较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观察足部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动静脉脉冲组(A组)32例,术后即刻使用,24h×7d;低分子肝素组(B组)34例,术后12h首次使用,每日1次,连用7d;对照组(C组)30例,未予任何干预措施。所有患者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DVT发生率A组15.6%,B组11.7%,C组40.0%(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近端DVT发生率A组3.1%,B组2.9%,C组20%(与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均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动静脉脉冲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对药物预防DVT的软组织副作用有顾虑时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