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81.
引起变态反应的变应原有多种多样,但在有关变态反应的书刊中几乎尚未提及精液是引起变态反应的变应原。现已知道,正常精液确实含有多种抗原,Jones提出多达30多种,其中精浆18~21种,其余10多种为精子抗原。然而,正常情况下,这些抗原并不引起女性发生变态反应,但过敏体质妇女或女性生殖道有损伤时性交射入生殖道的精液(如阴道粘膜破损、患子宫内膜炎等)能使女性致敏,一旦致敏,随后每次性交射精,即使生殖道粘膜完整无损,也会被加  相似文献   
82.
以脑实质病变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例佟明生,王一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以急淋较多见,且多以脑膜白血病为主,而以脑实质浸润旦引起偏瘫为首发表现的ANLL则少见,我院诊断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5岁。于1995年1月3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相似文献   
83.
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免疫组织学的确立。骨髓干细胞的分离、胸腺微环境的发现、中枢及外周淋巴器官的区分、各种免疫活性细胞形态与分化成为免疫组织学的主要内容。然而绝不能把免疫组织学的研究仅仅局限在免疫系统范围内,几乎每一个器官和系统的研究中均会涉及到免疫学问题。尤其是生殖活动要牵涉到三个个体——父体、母体及子体。三个免疫性能各不相同的个体生殖活动中息息相关,整个生殖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免疫现象。研究生殖活动中免疫现象的科学即为生殖免疫学,其中的组织学部分又可称为生殖免疫组织学。生殖免疫学的研究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免疫避孕的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AAG对耐药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MTT法检测17-AAG对细胞增殖抑制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激光共聚焦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及P-糖蛋白(P-gp)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17-AAG能够明显抑制K562/ADR细胞的生长,大量细胞的核内DNA发生断裂,细胞核边缘化,加药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加药后细胞被阻滞在G1期,pro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结论 17-AAG可以通过诱导耐药细胞株K562/ADR的凋亡而抑制细胞生长。P-gp和Caspase-3的表达与凋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c-myc与K6蛋白的表达,探讨该通路与皮肤溃疡难愈性的关系。方法以正常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β-catenin,c-myc与K6蛋白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慢性难愈性创面处β-catenin,c-myc与K6蛋白在表皮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β-catenin在创缘呈现异常核表达;K6,c-myc全层表达,且在颗粒层表达增强,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myc与K6表达增强,提示Wnt信号通路异常可能与创面迁延不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在Caco-2单细胞层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 将染料木黄酮的细胞样品经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以乙腈-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以睾丸酮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检测。考察时间、pH值等因素对染料木黄酮吸收的影响,测定透过Caco-2单细胞层的染料木黄酮浓度并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Caco-2细胞对染料木黄酮的吸收在1 h内呈线性,药物摄取时间定为1 h;pH值对染料木黄酮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染料木黄酮的线性范围为0.625~40 μmol/L,日间、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5%。Papp从基顶侧(apical,AP)到基底侧(basolateral,BL)为1.51×10?5 cm/s,从BL侧到AP侧为1.84×10?5 cm/s,其渗透系数Papp(BL-AP)/Papp(AP-BL)为1.22。结论 染料木黄酮在肠道的吸收主要以被动扩散为主,UPLC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研究染料木黄酮在Caco-2单细胞层模型上的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生肌化瘀方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效应。方法以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配伍比例的生肌化瘀方(生肌方与化瘀方分别按2:1、1:1和1:2比例组合)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皮肤渍疡组织中MMP.3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TIMP.1蛋白表达。结果在成模各时间点,各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正常创面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创面面积处理前后差值方面,生肌化瘀3号方组、正常创面组均明显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0.05)。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生肌化瘀2号方组MMP-3蛋白表达高于生肌化瘀3号方组(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生肌化瘀2号方组TlMP.1蛋白的表达低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和生肌化瘀1号方组(P〈0.05),生肌化瘀3号方组的表达高于生肌化瘀2号方组(P〈0.01)。结论在创面修复早期,采用生肌化瘀3号方生肌方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在创面愈合晚期,采用生肌化瘀2号方可能有利于抑制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88.
王治平  周群  樊化  王一飞 《中草药》2014,45(5):635-641
目的 制备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并考察其主要有效成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溶出度。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以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以人工胃液(pH 1.2)为溶出介质,考察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及其物理混合物中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溶出度。结果 单因素试验并验证制备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其粒径、多分散指数及Zeta电位分别为(479.7±14.7)nm、0.524±0.220及(29.68±3.97)mV。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4种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显著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 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液冻干粉制备方法简便,能显著提高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有望成为葛根总黄酮的新型纳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89.
目的:构建hSCGF-α穿膜肽(TAT-SCGF),研究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SCGF-α基因重组插入pET-28a(+)质粒DNA,构建TAT-SCGF-28a重组DN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高效表达,包涵体纯化后,通过实验比较hSCGF-α及hSCGF-α穿膜肽(TAT-SC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刺激作用。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TAT-SCGF-28a重组DNA;纯化的蛋白纯度达90%以上;TAT-SCGF较不具有穿膜功能的SC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强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索小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在体外培养中的胰岛素分泌规律。 方法:对小鼠胰岛分离方法在心脏灌注、消化酶选择、分级分次消化和低温处理4方面进行改进;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培养胰岛的基础相、葡萄糖刺激、格列吡嗪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 结果:获得了一定数量、功能良好的体外培养胰岛。 结论:探索了体外培养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规律,以及格列吡嗪促胰岛素分泌特性,为体外培养胰岛细胞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