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17例,双侧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25例PD患者术后随访5~34个月,平均8.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50.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丘脑底核DBS是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人用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在构建猴脑深部电刺激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4只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按照猴脑立体定向图谱,在右侧丘脑底核(STN)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Medtronic 3389),其中刺激组2只猴同期皮下植入Medtronic 7495型连接导线和Soletra TM7426型脉冲发生器,术后一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另2只偏侧PD模型猴仅在右侧STN植入电极,不植入脉冲发生器,作为对照组。连续观察12个月,进行运动障碍评分观察和阿朴吗啡(APO)诱发旋转实验。结果术后影像学观察电极前端均位于STN核范围内;刺激组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猴偏侧帕金森样症状明显改善,有效高频电刺激可以立即停止APO所诱发的旋转,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人用DBS系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植入猴脑内特定靶点,可以有效的建立DBS动物模型,为DB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颈段哑铃型椎管肿瘤的临床特征、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19例颈段哑铃型椎管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Ⅰ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其中全切15例,次全切除4例.所有病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肿瘤病理学检查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共12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2例,脊索瘤2例.随访6月~5年,无肿瘤复发或残余增大病例.结论 颈段哑铃型肿瘤以神经鞘瘤居多.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保护好椎动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PET、SPECT功能显像研究探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猴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纹状体区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颈内动脉注入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ndine, MPTP)建立猴偏侧PD模型,行右侧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在刺激前及刺激后1、3个月分别行SPECT、PET功能显像测定。结果:PD模型猴在慢性高频电刺激下对侧肢体僵硬明显缓解,活动增多,步态稳定。SPECT检查显示注药侧纹状体区的多巴胺转运体(DAT)特异摄取率在给予有效刺激后较术前增高,多巴胺D2受体(D2R)的特异摄取率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侧水平。PET检查提示在电极植入术前右侧基底节区放射性摄取浓度较左侧偏低,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1个月后复查提示右侧放射性摄取浓度稍高于左侧,但双侧均较低, 3个月时复查右侧放射性摄取浓度明显高于左侧。结论:STN DBS可有效的改善偏侧猴PD模型症状。通过刺激后纹状体区DAT的升高, D2R逐渐下降以及糖代谢的提高提示在给予STN核有效慢性高频电刺激可能提高了纹状体区的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慢性高频电刺激对猴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脑内多巴胺(DA)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颈内动脉注入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猴偏侧PD模型2只,体内植入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行右侧STN慢性高频电刺激。在电刺激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微透析技术检测纹状体区细胞外液的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含量,腰穿取脑脊液标本测量脑脊液中DA、HVA含量,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测脑内纹状体区巴胺转运体(DAT)及多巴胺D2受体(D2R)的变化。结果猴偏侧PD模型在给予单侧STN慢性高频电刺激后纹状体区DA、HVA明显增高。SPECT显示在有效刺激后纹状体区DAT特异性摄取率增高,D2R特异性摄取率下降。脑脊液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微透析检测提示在给予STN有效慢性高频电刺激后提高了纹状体区DA及其代谢产物的升高,DAT特异性摄取率增高,D2R特异性摄取率下降提示纹状体区的代谢活性有明显升高,这可能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程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