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中国湖北地区IL-1RN内含子2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IL 1Ra)内含子 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比较其在不同种族间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了 2 5 1例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IL 1Ra基因内含子 2的可变数串联重复 (VNTR)多态性 ,并结合文献进行不同种族间的比较分析。结果 :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基因型以Ⅰ /Ⅰ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Ⅰ /Ⅱ型 ,Ⅰ /Ⅳ和Ⅱ /Ⅱ型较为罕见 ,分布频率依次为 0 .813、0 .167、0 .0 16、0 .0 0 4;其等位基因以Ⅰ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Ⅱ型 ,Ⅳ型较为罕见。与美、德和日本等国家人群相比 ,该VNTR多态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与国内江苏和重庆地区人群相比虽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在湖北地区发现了较为罕见的Ⅰ /Ⅳ和Ⅱ /Ⅱ基因型。结论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IL 1Ra基因内含子 2存在VNTR多态性 ,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IL 6基因 -5 72C/G多态性对健康人群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我院门诊体检的 2 0 3例健康人群的IL 6基因 -5 72C/G多态性 ,分析其与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的关系。结果 :-5 72C/G多态性与人群中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相关 ,G等位基因携带者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CC基因型者 ( 188.2 3± 5 2 .5 6× 10 9·L- 1 vs 181.3 0± 5 0 .10× 10 9·L- 1 ,P <0 .0 5 ) ,而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白细胞数量及分类等一般临床和生化特征均无差别 (P均 >0 .0 5 )。结论 :IL 6基因 -5 72C/G多态性可以影响健康人群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水平 ,G等位基因携带者血小板水平较高 ,这在血栓性疾病的一级预防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3.
地塞米松在甲亢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以及感染后疾病的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细胞因子、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等的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慢性化、纤维化,甚至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有关。因此,有关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逐渐受到世人关注,其不仅有利于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患者预后提供依据,而且有利于开辟新的基因治疗途径,为解决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奠定理论基础。现就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5.
86.
87.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110例 2型糖尿病和 115名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的基因型,以生物化学法测定他们的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E选择素基因型AA、AC频率在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0. 864、0. 136和 0. 948、0. 052;等位基因A、C频率在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0. 932、0. 068和 0. 974、0. 026。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 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C基因型患 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AA基因型 2. 868倍 (OR=2. 868, 95%CI:1. 070~7. 688)。E选择素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与国外报道的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 05)。结论 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 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AFP联合检测对诊断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19年9月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225例,其中HBV感染导致的HCC患者(HCC组)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41例,健康体检者(NC组)87例,分别测定三组人群的GDF15和AFP水平。计量资料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法检验各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性,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GDF15和AFP联合的回归模型,并绘制GDF15和AFP单独或联合检测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HCC组、CHB组和NC组的GDF15和AF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77、119.12,P值均<0.01);HCC组GDF15水平明显高于CHB组和NC组(P值均<0.01);HCC组和CHB组AFP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且HCC组AFP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DF15、AFP及二者联合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2、74.0%和68.3%,0.660、45.8%和85.4%,0.816、88.4%和68.5%。结论GDF15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HBV相关HCC的诊断性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研究观察氯丙嗪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效果。方法:将近10年来收治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即镇静药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组采用氯丙嗪治疗。用药7天后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氯丙嗪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较常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