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崔晓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7,34(12):889-889,932
前列腺癌细胞对激素疗法产生抵抗的机制目前仍然不很清楚,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患者意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2.
杨少伯教授所述热性病,是以体温聚升(多在39℃以上)身灼热,热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如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高热,西医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的高热, 急性感染性高热,以及慢性疾病并发急性感染的高热,与本文慢性疾病并发急性感染的高热,与本文所述相近似,可参考进行辩证和治疗,现将18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3.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巨核细胞生长及发育因子(PEG-rHuMGDF)是一种与天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不同的异体蛋白.在对PEG-rHuMDGF的临床试验中,因产生中和性抗体,使13/325名健康志愿者及4/650名肿瘤化疗患者发生了与使用PEG-rHuMGDF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84.
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具有病程的缓解和复发以及病灶多发性的特点,大多以急性或亚急性的方式起病,但以脑卒中样起病、酷似急性脑梗死的MS较为少见,表现为运动障碍的患者更易误诊为脑卒中,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较大差异,尽早诊断尤为关键[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形式起病的MS病例,旨在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及寻找对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5.
发作性共济失调(EA)是一类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自限性小脑功能障碍几乎不伴固定的或进行性神经功能异常[1].我们对1例EA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型离子型谷氨酸受体1型亚单位(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 mg/kg/d,灌胃30 d)和银杏叶提取物组(50 mg/kg/d,灌胃30 d)。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R1蛋白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NMDAR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延长,撤后台靶象限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银杏叶提取物明显改善了VaD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学习记忆成绩(P<0.05);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与银杏叶提取物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的NMDAR1蛋白及其mRNA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海马的NMDAR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这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内NMDAR1蛋白及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英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艳敏  刘岩  林静  崔晓  岳冬丽 《卫生软科学》2010,24(1):93-94,F0003
主要从实施背景、报告机构、路径、职责、定义、分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英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基本情况、实施后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建立我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8.
<正>针灸在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障碍中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报道证实,针刺特定的穴位,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1-3])。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痉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4])。影像学研究也逐渐证实,针刺特定穴位时,特定脑功能区的局部脑血流量、葡萄糖代谢率和脑电图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通过重新分配功能提高完整皮质的代偿作用~([5])。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听觉经典Oddball序列和视觉非经典Oddball序列分别对正常健康人、帕金森病不伴抑郁症患者、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进行ERP检查,记录其电生理指标。结果听觉模式下诱发的P300潜伏期和波幅,3组间无明显差异;视觉模式下诱发的P450,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组潜伏期较其他2组明显延长,波幅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组患者潜伏期与汉密尔顿得分呈正相关(r=0.382,P<0.05),波幅与得分呈负相关(r=-0.412,P<0.05)。结论一定模式下的ERP对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Ⅲ—Ⅴ级的70例患者,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随机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互动式头针组(35例)、传统头针组(35例)。互动式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顶旁2线作为头针刺激区。互动式头针组在实施头针治疗的过程中开展作业治疗,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捻转手法1次。传统头针组头穴刺激区同互动式头针组,头针治疗与作业治疗分开实施。两组头针治疗、作业治疗均每日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积分的改善情况;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pper-extremity Fugl-Meyer scale,UFMA)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脑卒中患者在SF-36各领域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互动式头针组在SF-36躯体功能、生理职能领域积分,与传统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FMA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作业治疗可以全面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互动式头针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方面优于传统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