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39篇
  免费   3899篇
  国内免费   1373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149篇
妇产科学   113篇
基础医学   543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6930篇
内科学   3429篇
皮肤病学   365篇
神经病学   667篇
特种医学   8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40篇
综合类   19740篇
预防医学   2622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22211篇
  67篇
中国医学   21388篇
肿瘤学   938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566篇
  2022年   720篇
  2021年   1153篇
  2020年   1308篇
  2019年   1858篇
  2018年   1052篇
  2017年   1985篇
  2016年   1996篇
  2015年   2397篇
  2014年   4266篇
  2013年   4155篇
  2012年   5276篇
  2011年   5610篇
  2010年   5097篇
  2009年   4884篇
  2008年   4938篇
  2007年   4489篇
  2006年   4334篇
  2005年   4388篇
  2004年   3791篇
  2003年   3621篇
  2002年   2799篇
  2001年   2537篇
  2000年   1903篇
  1999年   1426篇
  1998年   1103篇
  1997年   814篇
  1996年   714篇
  1995年   554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免疫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均进行化疗,所有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2月10日至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别实施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以及不实施任何药物。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IgM、IgA、IgG指标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IgM(2.31±0.61)g/L、IgA(2.81±0.51)g/L、IgG(16.71±1.11)g/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IL-6(17.66±5.85)ng/mL、IL-2(8.25±1.55)ng/mL以及WBC指标(5.65±1.05)×109/L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复方苦参注射液后,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2.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检索近年来国内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和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加以梳理,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ECOPD 15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3组各50例,A组给予AECOPD常规治疗,B组在AECOPD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组在AECOPD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B组明显高于A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应用于AECOPD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4.
目的在脑梗死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手段,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丹红注射液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方法,最后根据相关数据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上,观察组为95.0%,而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对其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我科室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为97.2%,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5.7%,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加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安全系数高,具有临床推荐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0):188-19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肺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肺切除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标准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经过7d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及血氧分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有利于降低肺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儿BPD 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_2水平高于治疗前,PaCO_2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早产儿BP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氧合。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7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76例PPHN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肺动脉压、相关血清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患儿短,治疗12 h后、治疗24 h后肺动脉压较对照组患儿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儿血清MMP–9、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患儿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正压通气治疗PPHN患儿,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还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以丁苯酞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的列为常规组,剩余辅助使用丁苯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的39例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62%,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1个疗程后血液的高切黏度为(4.02±2.43)mPa/s,低切黏度为(1.03±0.52)mPa/s,常规组治疗1个疗程后血液的高切黏度为(6.51±2.07)mPa/s,低切黏度为(2.97±1.54)mPa/s,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血浆黏度分别是(11.48±3.51)mPa/s和(11.39±3.14)mPa/s,差异并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半年后ADL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是(69.52±15.44)分和(6.33±2.57)分与常规组的(42.36±11.32)分和(11.23±5.64)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联合使用丁苯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全血黏稠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