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65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262篇
综合类   533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99篇
  1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81.
82.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结果分析凝血紊乱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器官功能障碍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PICU诊断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儿(n=62)的临床资料,于诊断脓毒症当天(D1)、第2天(D2)、第3天(D3)检测患儿血常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器官功能指标(ALT、TBiL、ALB、Cr、BUN、PaO2/FiO2)、乳酸、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APTT、PT、INR、Fib、D-dimers)、TEG指标(R、K、α、MA、LY30、CI).(1)比较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组组间D1~3 TEG结果;比较低凝、高凝组组间D1炎症指标、D1危重评分.(2)比较低凝、高凝组组间D1器官功能指标(ALT、TBiL、ALB、Cr、BUN、PaO2/FiO2)、D1~3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和器官功能障碍数目.(3)比较存活、死亡组组间D1~3 TEG结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分析D1CI和APTT、PT结果与脓毒症28d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凝血紊乱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严重脓毒症组(n=21)较脓毒症组(n=41) D1~3TEG结果呈持续低凝状态:D1~2R及D1、D3K延长,D1~3α减小,D1~3MA、CI降低(P<0.05);低凝组(n=16)D1PRISM Ⅲ高于高凝组(n=26) (P<0.05);低凝组D1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高凝组(P<0.05).(2)凝血紊乱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关系:低凝组D1器官功能损害重于高凝组:D1Cr、BUN、ALT升高(P<0.05);低凝组D1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D1~3器官功能障碍累积数目高于高凝组(P<0.05).(3)凝血紊乱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低凝组病死率高于高凝组(62.5% vs.15.4%,P=0.002);死亡组(n=18)较存活组(n=44) D1~3TEG结果呈持续低凝状态:D1~2R及D1、D3K延长,D1~3α减小,D1~3MA、CI降低(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凝、高凝、正常组28d生存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结果呈持续低凝状态可反映患儿脓毒症和MODS严重程度,TEG对预测脓毒症28d预后有参考价值.TEG对于综合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MODS和预测脓毒症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Coating surfaces of implanted devices with anticoagulants can reduce thrombosis and studies using a recombinant form of endogenous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rTFPI) are promising. The anticoagulant function of immobilized rTFPI is thought to occur primarily by its inhibition of plasma clotting factor Xa (FXa); however the kinetics of this reaction at a surface are as yet unknow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urface inhibition reaction under flow conditions,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delineating the roles of mass transport and reaction kinetics for an in vitro parallel plate device used in prior experimental studies [Hall et al., J. Biomech. Eng. 120:484–490, 1998]. As a first approximation, the kinetics of inhibition of FXa by rTFPI reported for static, homogeneous systems was considered. The unsteady con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was solved for different wall-shear rates and inlet concentrations of FXa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CFD-ACE (ESI Software Grou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terogeneous inhibition reaction is diffusion controlled prior to saturation of the rTFPI.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mpare favorably with the model at the lower shear rates (100–400 s−1). At higher shear rates (>400 s−1)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follow the same trend a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ut show a greater inhibition of FXa, implying an effect of flow or shear on the inhibition reaction.  相似文献   
84.
目的: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血凝酶效价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凝血质控血浆为底物,以凝血分析仪进行测定,利用血凝酶可以直接水解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凝固,并且在一定血凝酶浓度范围内,血浆的凝固时间与血凝酶效价成反比的原理,测得血凝酶效价。结果:本方法对血凝酶的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准确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在4.1%~4.8%之间,定量线性范围为0.4U.mL-1~2.5 U.mL-1,并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耐用性,通过市售3个规格9批次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效价测定,能够较好的控制产品的效价。结论:本研究避免了检验人对凝固终点判定标准的不同和人-枸缘酸血浆存在的差异,所导致产品之间效价存在的差异,实现血凝酶高效、准确的测定。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分析血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患者892例,根据入院后28d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n=705)和死亡组(n=187),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pH值]的差异,分析这些指标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PCT、CRP、WBC、D–二聚体、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PaO2、PaCO2、pH值等指标,死亡组的PCT、CRP、WBC、D–二聚体、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PaCO2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死亡组的PaO2和pH值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炎性反应(PCT、CRP、WBC)、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及血气(PaO2、PaCO2、pH值)指标对AECOPD预后均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6、0.744、0.720、0.831、0.676、0.822、0.867、0.863、0.632,其中PaO2预测AECOPD预后的价值最高(AUC=0.867,P<0.001)。结论 血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对AECOPD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加强对血清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检测,对临床医生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与非WUS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以探索WU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病72?h内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非卒中入院、既往无卒中病史且性别、年龄(±5岁)匹配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是否为WUS将AIS组分为WUS组和非WUS组。收集入组患者入院第2日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AIS组和对照组以及WUS组和非WUS组间的凝血功能差异。在AIS患者中,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凝血功能与WUS的相关性。 结果 AIS组和对照组各342例,AIS患者中WUS 67例(19.6%),非WUS 275例(80.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IS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23.2(20.7~26.3)s?vs.?24.0(21.6~26.8)s,P=0.019)和凝血酶时间[18.4(17.9~19.1)s?vs.?18.9(18.3~19.4)s,P<0.001]缩短,而D-二聚体[270.0(170.0~460.0)ng/mL?vs.?220.0(137.5~352.5)ng/mL,P<0.001]、纤维蛋白原[287.0(243.8~331.0)g/L?vs.?255.0(221.0~292.3)g/L,P<0.001]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1(0.6~1.6)μg/mL?vs.?0.7(0.4~1.1)μg/mL,P<0.001]水平升高。在AIS患者中,WUS组较非WUS组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NIHSS 3(2~6)分?vs.?2(1~4)分,P=0.005]、采血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更高(94.0%?vs.?84.0%,P=0.034),2组的发病到采血时间分布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1)。凝血功能方面,WUS组的APTT较非WUS组延长[24.8(21.5~27.5)s?vs.?22.9(20.5~25.9)s,P=0.004],其余凝血功能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延长与WUS独立相关(OR?2.082,95%CI?1.156~3.751,P=0.015)。 结论 WUS患者的APTT较非WUS患者延长,提示WUS患者可能具有更差的内源性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测定激素性骨坏死患者血栓形成和低纤溶倾向的指标,探讨激素性骨坏死的病因学,以用于对非创伤性骨坏死患者的早期预防诊断以及易感人群的筛选。材料和方法对70例激素性骨坏死患者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另取5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应用自动凝血仪测定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激素性骨坏死患者血液学因素改变明显,其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蛋白C(PC)、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活化蛋白c抵抗(APC-R)、纤溶酶原(PL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激素性骨坏死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异常,对激素性骨坏死易感人群可以进行高凝和低纤溶的筛选,APTT、PC、AT-Ⅲ、PAI、APC-R、PLG可以作为骨坏死易感因素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D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DP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能够调节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四逆散合寿胎丸加减治疗生育期崩漏脾肾亏虚证的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76例生育期崩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辨证为脾肾亏虚证,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使用地屈孕酮片治疗; 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四逆散合寿胎丸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常规指标、出血天数、子宫内膜厚度及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按时按量服药,退出本研究; 对照组38例均完成研究。停药3个周期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1.67%、81.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月经量、月经持续天数、面色和次症面浮肢肿、四肢不温、便溏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出血天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和对照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合寿胎丸加减可显著改善生育期崩漏患者中医症状和凝血功能,提升Hb水平,减少出血持续天数,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Crouse积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96例入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Crouse积分、血清Hcy、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分析中医证型与以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为风痰火亢证、风痰瘀阻证和气虚血瘀证,分别占比26.04%、21.88%和20.83%,分别划分为风痰火亢证组、风痰瘀阻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 三组在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和饮酒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虚血瘀证患者年龄高于风痰瘀阻证和风痰火亢证患者(P<0.05); 三组患者Hcy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组>风痰瘀阻证组>风痰火亢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风痰火亢证患者PT、FDP和D-D水平均明显低于风痰瘀阻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P<0.05),三组患者Crouse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瘀阻证组>气虚血瘀证组>风痰火亢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PT、FDP和D-D水平、Crouse积分之间分别互为正相关性(P<0.05)。结论:Crouse积分、血清Hcy及PT、FDP、D-D等凝血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呈不同表达,以上指标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的评估和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