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5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27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55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9篇
综合类   1276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479篇
  9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颅内压过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6-01-2012-05间收治的12例脑外伤术后颅内压过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脑外伤术后颅内压过低的患者,及时行人工颅骨修补术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下立体定向颞部锥颅软通道置管并血肿外引流术(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20-35m L)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110例(20-35m L)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被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第二天再出血率(2例3.3%)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15例30%);试验组的血肿消失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试验组(47例78.3%)的肢体肌力偏瘫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28例56.0%),并且头痛(4例6.7%)和精神抑郁(2例3.3%)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28.0%;7例14.0%),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总住院日(12±4)d明显短于对照组(25±7)d(P0.05)。结论在治疗中等量的(20-35m L)基底节脑出血的时候,颅内压监护下的颞部锥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可以减少再出血率,改善患者预后,优于内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护(ICPM)在广泛脑挫裂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3例广泛性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采用颅内压监测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行ICPM监护的患者GOS预后评分为完全恢复15例,轻度残疾4例,严重残疾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4例;优于对照组的完全恢复5例,轻度残疾5例,严重残疾5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电解质紊乱7例,肾功能损害2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对照组电解质紊乱15例,肾功能损害7例,上消化道出血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M监护在治疗广泛脑挫裂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4.
黎琳 《山西临床医药》2014,(12):911-913
目的:探讨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病因中,药物因素45.2%,呼吸道感染19.1%,急性中耳炎14.3%,幼儿急疹9.5%,急性黄疸型肝炎4.8%,缺铁性贫血7.1%。药物反应和感染性疾病是诱发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原因,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使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降颅压,所有患儿均痊愈。结论:婴幼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预后良好,其原因多为小儿用药剂量过大及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甘露醇与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颅内压增高体征及症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起效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降压幅度分别为(0.47±0.21)h、(1.00±0.42)h、(4.31±1.41)h、(10.81±4.41)mm Hg,与对照组(0.48±0.23)h、(0.98±0.45)h、(4.35±1.37)h、(10.69±4.47)mm Hg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36/38),与对照组92.11%(35/38)比较,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且治疗前后血常规和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相比甘露醇来说,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效果相当,且二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起效时间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性,因此临床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吡拉西坦注射液与甘露醇治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用于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6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对于伤后3天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测,监测完后进行头颅 CT 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打分,结合无创颅内压值对照表分析 CT 演变过程。结果:由同期头颅 CT 计分结果和患者的无创颅内压值,中型患者要低于重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头颅 CT 计分和无创颅内压值呈显著相关(r =0.92,P <0.05)。有头颅 CT 证实的20例迟发创伤性颅内血肿,以及监测的入院24小时内的无创颅内压值,发现,颅内压力差会随着颅内血肿的增大或颅内一侧的脑挫伤加重而增大。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可以简单、无创以及较准确的反应出无创颅内压值,对早期判断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对临床的研究、治疗以及评估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44-3345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临床治疗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式分为颅内监测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脱水剂使用剂量、术后GCS评分及预后。结果 对照组甘露醇使用时间为17.1±7.3d、剂量为900±75g,颅内监测组分别为10.4±5.7d、500±80g,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3.962、19.979,P0.01)。两组患者颅内压均逐渐下降,GCS评分均逐渐升高。术后第1d开始,颅内监测组患者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d开始,颅内监测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监测组预后不良率更低。结论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救治具有重要价值,可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并给予有效处置,可避免盲目使用脱水剂,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121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单一阈值控制颅内压;观察组61例给予分段式不同阈值控制颅内压;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发生率、甘露醇平均使用量和ICU平均住院时间评价2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预后良好率85.24%,对照组预后良好率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露醇平均使用量和ICU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9.
吕加希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04-106,111
目的探讨茚甲新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后顽固性颅内高压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36例重型颅脑创伤后出现顽固性颅内高压的患者,应用茚甲新治疗,比较治疗前后ICP、CCP以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VmMCA)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预后。结果用药30、60、120min后的ICP水平低于用药前,CCP、VmMCA水平均高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持续静脉点滴期间平均ICP和CCP水平较之首剂量后变化不明显,6例患者应用茚甲新后ICP和CCP变化不明显,随访6个月生存率为为61.1%,预后良好率为27.8%。结论茚甲新对于顽固性颅内高压患者,可显著降低其ICP、增高CCP,对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血脑屏障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的5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接受颅内压监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和常规心电监护,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颅内压监测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周意识状态(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血脑屏障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2周时,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2周时,观察组血脑屏障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功能损害、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结合颅内压监测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脑屏障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