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DFNA)家系进行耳聋基因的定位研究。方法通过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绘制遗传图谱。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首先排除此家系的遗传位点与表型相似的已知DFNA位点连锁,然后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该家系致聋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2q13-q14.2上,最大LOD值在D2S363处,为3.22。通过单倍型分析将遗传位点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2S1888和D2S2224之间约8.4cM的区域。对区域内的候选基因PAX8进行突变筛查,没有发现突变。结论本家系的耳聋基因定位在一个新的DFNA位点上。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利用酶消化和机械解剖相结合分离大鼠耳蜗大上皮嵴(GER)的方法。方法:取出生后0~3d的SD大鼠耳蜗基底膜后,将其放人含有嗜热菌蛋白酶和少许DNA酶的D-Hank溶液中,37℃孵箱孵育25min进行酶消化,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显微机械分离;对分离的GER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扩增GER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Hesl的方法进行鉴定,并进行GER的原代培养以验证其活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分离的GER细胞是单一的上皮组织;对Hesl基因进行RT-PCR分析表明,分离的GER细胞表达该基因;分离的GER具有活性并可以进行原代培养。结论:利用酶消化和机械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分离出纯粹的有活性的GER,为进一步建立GER细胞系,进行各种基因转染试验以及耳蜗内的各种基础实验建立细胞模型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73.
紫癜性肾炎(HSPN)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其发病涉及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雷公藤治疗HSPN的疗效肯定。本研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增殖及分泌水平,以探讨HSPN的发病机制以及雷公藤治疗HSPN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4.
王华  郭维  孙琪 《西部中医药》2021,34(3):40-42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方对人胃癌MKN45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化痰散结方对体外胃癌MKN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裸鼠MKN45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02 mL/g,中药组灌胃化痰...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完整圆窗膜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20只白色红目豚鼠,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实验组(12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对照组(8只)以人工外淋巴液注入豚鼠圆窗龛内。分别于术后5天、14天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耳蜗冰冻切片观察。结果于圆窗龛内注入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的转导方法对听力无明显影响。转染耳蜗及对侧耳蜗内目的基因呈广泛表达。5天组表达产物最高,14天组逐渐降低。对照组耳蜗未见EPFP表达。结论于圆窗龛内注入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转导的方法对耳蜗无明显毒害作用,且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双侧耳蜗组织并广泛表达。  相似文献   
76.
Smad5基因敲除小鼠听生理和耳蜗形态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Smad5基因敲除小鼠(Smad5+/-)听生理和耳蜗形态改变,探讨Smad5基因是否为一种新的听功能相关基因。方法双盲对照法对Smad5(+/-)和Smad5(+/+)小鼠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s)的听阈检测和耳蜗毛细胞形态观察及毛细胞计数。结果ABR听阈Smad5(+/-)小鼠24周时为90.63±17.65dB(SPL),Smad5(+/+)小鼠为63±19.94dB(SPL),二者差异显著(P<0.01)。耳蜗基底膜铺片显示Smad5(+/-)小鼠内、外毛细胞缺失,其中在底回处尤其突出,Smad5(+/+)小鼠内、外毛细胞少量缺失。Smad5(+/-)与Smad5(+/+)小鼠外毛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内毛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mad5基因敲除导致小鼠中、重度听力下降,耳蜗基底膜毛细胞缺失,以外毛细胞为主。Smad5基因敲除导致毛细胞缺失是Smad5(+/-)小鼠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推测Smad5基因可能是听功能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77.
1981年6至8月,青海高原心脏病研究所、阜外医院赴青医疗小组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合作,在西宁(海拔2,261米)、与海西州人民医院合作,在德令哈(海拔3.050米)于体外循环下做心内直视手术共38例,其中17例在附医完成,21例在海西州医院完成。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最长者125分40杪,最短者26分钟,平均转流时间为50分34杪,阻断冠状循环时间最长者102分20杪,最短者9分钟,平均阻断时间为34分12杪,除1例外,其余37例转后均自动复跳,体外循环在高原地区应用取得成功。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8.
巴曲酶在实验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巴曲酶(Batroxobin,DF-521)对实验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用豚鼠,先测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麻醉状态下做实验性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当动物鼓室导抗由A型变为B或C型,动物造模成功。此时,用微量注射器将5μl巴曲酶(1BU DF-521)用0.3ml生理盐水稀释的巴曲酶注射入双侧中耳腔内(DF-521组,8只);同样将等量地米松(激素组,8只)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6只)分别注入双侧中耳腔做为对照,一周后,再测动物 导抗,ABR瓶值。取中耳标本进行形态学和中耳粘膜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DF-521组动物鼓室导抗图由B型变为A或C型比例高于激素组和生理盐水组,形态学检查,三组中耳标本比较,DF-521组中耳粘膜炎性反应最轻,免疫组化示中耳粘膜纤维连接蛋白在DF-521组表达最低。结论 DF-521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且能有效地预防其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是一种较激素为好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9.
了解噪声暴露后耳蜗微血管内白细胞是否参与微循环障碍的形成。用16只豚鼠暴露115dB(SPL)的4kHz窄带噪声4h,2天或4天后处死。耳蜗行:①台盼蓝染色,标记血管内失活的白细胞;②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标记毛细胞核。部分动物处死前行静脉注射FITC-右旋糖酐,标记血浆,处死后观察血管充盈状态。结果:耳蜗基底膜微血管发生失活的白细胞,嵌顿于血管内或分布于血管周围,造成红细胞聚集,管径增宽。FITC-右旋糖酐标记的血浆未出现在白细胞嵌顿的血管内,表明血液被阻断。白细胞嵌顿与毛细胞损伤虽都主要出现在耳蜗一回和二回,但二者并不一定发生在同一解剖部位。有趣的是白细胞嵌顿只出现在基底膜微血管,而在血管纹微血管内无此病变。提示噪声后白细胞参与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形成,它对噪声引起的损伤和修复过程的其它影响值得进一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