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47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背景: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均能对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进行测量,但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精确性尚无定论. 目的:利用2种不同眼前节分析系统对屈光手术前后的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进行测量,分析2种仪器的可靠性,及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0-02/04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连续就诊的近视患者69例患者(136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33例65眼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36例71眼,比较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不同手术方法的角膜前后表面3 mm平均轴向屈光力和的测量值. 结果与结论:屈光手术前后,2种仪器前后表面屈光力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后表面屈光力的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在术后均变小,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无显著改变.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值与残余基质层厚度存在线性相关.提示2种仪器的测量结果不能相互替代使用.后表面屈光力,在屈光手术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较小,但在屈光手术后则相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并未发现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出的术后后表面前突.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索基于角膜球差的个体化非球面IOL植入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中,术前测定6mm直径范围内的角膜球差,以此为基础,选择不同球差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以使术后总球差趋向0μm。术后3月回访时,测定6mm直径全眼球差及角膜像差,并与术前和预测值比较。通过与非个体化及其他个体化研究的比较评估个体化方案的植入效果;通过对预测值和实测的球面像差之间的差异比较及误差分析评估个体化方案的可行性。结果共53例(60眼)纳入实验。所有纳入研究的60眼术前及术后6mm直径范围内角膜球面像差(Z4,0)分别为(0.250±0.111)μm和(0.250±0.107)μ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术后全眼球差为0.036 5±0.065 4μm较预测值0.027±0.0714μm略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全眼球面像差的预测误差为(-0.009±0.092)μm,其中小于(±0.10)μm的有49眼(81.7%),小于(±0.05)μm的有34眼(56.7%)。结论基于角膜球面像差个体化选择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具有可行性;这种方法可以减小术后全眼球面像差,使全眼球面像差更接近预设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配戴框架镜与配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72例接受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按术前矫正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配戴框架镜组50例,配戴角膜接触镜组22例,应用2007年中文版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QIRC)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后配戴框架镜组的生活质量(术后42.29±4.90,术前39.30±5.16)和满意度评分(术后86.51±9.14,术前71.58±13.24)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显著的模块是视功能与身体机能(P<0.01);增加显著的条目包括夜间驾驶(P<0.01)、夜间户外活动(P<0.05)、强光下不戴太阳镜生活或工作(P<0.05)、游泳(P<0.01)、担心花费(P<0.01)、自我感觉(P<0.05)及自信(P<0.01)方面。晨起视物(P<0.05)方面评分则较术前显著减少。(2)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后配戴接触镜组的生活质量(术后42.32±5.95,术前41.26±5.21)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满意度评分(术后87.14±10.64,术前73.77±21.26)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在社会活动模块(P<0.05)及游泳(P<0.01)、担心并发症(P<0.05)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术前。结论:配戴框架镜的近视患者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术后生活质量和对矫正方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视功能、身体机能、运动等方面提高显著。配戴接触镜的近视患者在接受准分子激光术后生活质量与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别,但对矫正方式的满意度增加,在运动、对眼部健康和花费的担忧方面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广州市眼科门诊病人当中年龄对各种眼病构成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05年1—12月共62003例眼科门诊病人按照年龄进行分组(10岁为一组),对各年龄段内疾病及性别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2003例病人中,各年龄段内性别差异有显著性(x^2=7985.622,P〈0.0001),较为突出的是1~10岁和11—20岁组男性病人较多,其比例分别为13.35%比8.82%和12.85%比9.83%。在51—60岁组,女性病人明显增加,男女比例分别为7.75%和14.05%;各年龄段内疾病构成差异有显著性(x^2=117286,P〈0.0001),屈光不正主要见于20岁以下的病人,1—10岁、11—20岁组的比例分别达到49.38%和56.82%。结膜疾病主要见于21~60岁的病人,各组构成比均在30%以上,较其他组明显增高。60岁以上白内障开始增多,尤其在70岁以上,构成比均在40%以上,视网膜疾病主要集中在51—70岁之间,51—60岁和61~70岁该病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5.32%和16.68%,较其他组明显升高。结论在眼科门诊病人当中,屈光不正、结膜疾病、白内障和视网膜疾病为主要疾病,在20岁以下组,男性病人较女性病人为多,在51—60岁组,女性较男性明显增多。20岁以下病人中50%以上为屈光不正病人;在20-60岁以结膜疾病为多,占该年龄段眼科门诊病人的1/3;白内障在60岁以上的人群表现得更加明显,而视网膜疾病主要集中在51—70岁的病人。  相似文献   
75.
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的结果及并发症。介绍 PRK及LA SIK治疗近视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 789眼不同屈光度的近视进行了准分子激光治疗 ,其中 PRK治疗 2 77眼 ,LA SIK治疗 512眼 ,观察手术后的视力、屈光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分别为 90 .3 %及 82 .4 %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欠矫和过矫。结论 准分子激光对于近视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预测性 ,其效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76.
目的调查40岁以上2型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住院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DR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0岁以上的2型DM患者240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眼部检查等,调查DR、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病率,分析并探讨影响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DR、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病率分别为35.00%、9.17%、7.92%。DM病程、收缩压、胆固醇、肌酐、尿素氮、24h尿白蛋白量、24h尿白蛋白浓度、尿微量蛋白浓度、胰岛素使用、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肾脏病变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24h尿白蛋白量、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DR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24h尿白蛋白量、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DR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40岁广东省直机关公务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40岁广东省直机关公务员为调查对象,共3844人,进行糖尿病(DM)筛查.根据WHO 1999年DM的诊断标准确诊并进一步行DR筛查.具体包括问卷调查、一般项目检查、实验室检测、一般眼科检查、眼底照相和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等.分析DM患者中DR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确诊DM患者155例,DM患病率为4.03%.155例DM患者中发现DR 11例,占7.10%.DR患者和非DR患者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是否使用胰岛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58,2.200,2.050;x2 =5.128;P<0.05).高的空腹血糖(Wald值=7.62,标准误=0.12,相对危险度估计值=1.40,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1.10~1.77,P=0.01)和使用胰岛素(Wald值=4.34,标准误=0.94,相对危险度估计值=7.01,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1.12~43.76,P=0.04)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40岁广东省直机关公务员DM患者中DR患病率为7.10%.高的空腹血糖水平和使用胰岛素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发育特点及眼底病变发生情况.方法 用带视频录像的双目间接眼底镜对番禺区670例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发育及其眼底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 (1)正常早产儿眼底表现:大部分视盘欠圆,色淡,边界欠清,视杯不明显.后极部视网膜动静脉血管条纹及其次级分支清晰可见.黄斑部轮晕明显,范围大,光反射强,大部分黄斑中心凹不明显.(2)眼底病变发生情况:发现ROP者8例,发病率为7.1%;其中,ROP1期者2例,2期者2例,3期者4例,未发现4期及5期病变.视网膜出血发生11例,均为自然分娩患儿.玻璃体病变3例.(3)并发症发生情况:21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球结膜下出血,2例患儿头皮下见大量出血点,1例患儿发生急性结膜炎.在检查前后过程中未发现有呼吸暂停、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基层医院早产儿胎龄、体重、ROP发病率、ROP严重程度等方面与三级医院有较大差异.在基层医院普及筛查制度,可以避免绝大部分严重致盲ROP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9.
郭瑞  郭海科  孟倩丽 《眼科研究》2013,(11):1026-1030
背景蛋白激酶B(Akt)与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从而参与多种细胞功能活动的调控,包括细胞的增生、迁移和代谢等,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可催化Akt活性并启动各种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P13K抑制剂能够抑制Akt活性,但是否影响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尚不清楚。目的观察P1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LECs中Akt活化的影响。方法对人LECs系HLEC-B3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然后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h后在培养板中加入LY294002,终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μmol/L,继续培养24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抑制率。在同一批接种于6孔板内无菌盖玻片上的传代细胞中加入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为诱导组,用20μmol/LLY294002预培养1h后再加入10Ixg/LTGF—β2进行共培养为TGF—B,与LY294005共培养组,以未加入TGF,p:和LY294002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中磷酸化Akt(p-Akt)的荧光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kt表达量的差异。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LY294002浓度的增加,HLEC—B3的吸光度(A)值逐渐减小,即LY294002对HLEC—B3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不同浓度LY294002组间HLEC—B3的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9.72,P=0.00);随着检测时间点的延长,HLEC—B3的4值逐渐增大,不同检测时间点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37.54,P=0.00)。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细胞仅有微量的p-Akt红色荧光,诱导组p-Akt表达明显增多,并向细胞膜聚集,细胞轮廓清晰,而TGF—β2与LY294005共培养组细胞中p-Akt表达的红色荧光明显减弱,细胞形态不清。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诱导组和TGF—β2与LY294005共培养组细胞中p-Akt的表达量分别为0.91±0.08、1.48±0.13和0.95±0.19,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4,P=0.00)。结论LY294002能够拈抗TGF—β2诱导的Akt磷酸化激活过程,有望成为新的有效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  相似文献   
80.
PRK和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2年后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镍术(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2年以上随访600度以下的68例(116眼)PRK患和53例(83眼)LASIK患得的术后视力、屈光度的变化,以及对其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PRK组术后1周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趋于稳定;LASIK组第2天视力明显提高,1个月稳定;2年时PRK组有95.2%的患达到术前矫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