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8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063篇
内科学   266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1768篇
预防医学   45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614篇
  8篇
中国医学   22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心室起搏管理(Managed Ventricular Pacing,MVP)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累计心室起搏比例(cumulative ventricular pacing proportion,Cum VP%)的影响。方法 (1)42例患者植入具有MVP功能的起搏器后,分别在常规DDDR和MVP两种工作状态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先以常规DDDR状态工作1个月后,再以MVP状态工作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计算累计心房起搏百分比(Cumulative atrial pacing proportion,Cum AP%)和Cum VP%;(2)计算在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下Cum VP%小于40%的人数比例;(3)了解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传统DDDR模式工作1个月后,42例患者Cum VP%为(95.12±26.32)%。MVP模式工作下第1、6和12个月Cum VP%分别为:(19.63±44.80)%;(17.11±39.63)%;(15.62±46.80)%,(P0.05);(2)常规DDDR工作状态下Cum VP%小于40%的人数为0;而MVP模式下随访期间分别为(95.21±7.81)%;(96.73±3.20)%;(97.70±2.80)%(P0.05);(3)随访期间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与传统DDDR模式相比,MVP模式可显著减少Cum VP%。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26例,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后,以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模式治疗7天,以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N末端脑钠肽为疗效评价指标,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衰的短期疗效.结果: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术后第7天较术前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由术前的( 279±46)m提高至(312±37)m;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28±7)下降至(22±5);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由术前的(167±22)ms缩短至(132±8)ms;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0.29±0.07)提高至(0.33±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由术前的(75±8)mm减小至(69±7)mm;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由术前的(105±29)ms下降至(62±8)ms;N末端脑钠肽由术前的(3 086±1 265)pg/ml下降至(1 976±760)pg/ml;患者的各疗效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衰患者右心房、左心室起搏的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比较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电极参数和心功能的变化趋势,选择更为有利的起搏方式。方法选取心尖部起搏21例和间隔部起搏21例,术时、12个月、24个月随诊,分别作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起搏心电图测量Ⅱ导联QRS波时限、抽血查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起搏器程控仪记录阈值、阻抗、R波感知进行比较。结果间隔部组比心尖部组QRS时限和电极阻抗小,随起搏时间延长QRS时限、NT-proBNP、LVEDD增加、LVEF(%)下降,心尖部组表现较为明显。结论间隔部起搏QRS波较窄,LVEF(%)下降缓慢、LVEDD(mm)和NT-proBNP(pg/m1)升高缓慢,与心尖部起搏比较,心室同步性好、可延缓心功能减退,是右室起搏较好的选择部位。  相似文献   
74.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xcimer laser-assisted lead extraction. Methods Consecutive lead extraction in 16 patients using the excimer laser sheath from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Medical Cent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between March 2008 and December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basic disease,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ion and reason for lead removal, lead characteristic, and complication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irty one leads ( laser sheaths were used in 25 leads) in 16 patients [mean age (67.4 ±9. 1 )years, range 54-82 years] were extracted. All leads were extracted successfully without complication.Most patients had severe heart diseases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f 20% -60% (mean 36. 4% ±13.4% ). Mean implant time was (73.9 ±62. 9)months (range 3 -251 months). Nine patients had Class Ⅰ indications for lead extraction, 7 patients for Class Ⅱ indications. Atrial lead fractured in one patient during lead extraction, 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lead was taken out from femoral vein by a snare-catheter apparatus. Another patient developed CS dissection and small pericardium perfusion during LV lead implantation (upgrade to BiV-ICD ) post successful lead extraction and patient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Our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Excimer Laser Sheath Lead Removal System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extracting pacemaker and ICD leads.  相似文献   
75.
自1958年Furman首次经静脉安置心脏起搏器至今已逾半个多世纪,随着电子、能源、材料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脏起搏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心脏起搏器功能的不断提高,使心脏起搏的作用从最早仅限于救命,发展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一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心脏起搏技术已成为医学治疗学上应用高精尖技术最有成效的实例.本文将对传统心脏起搏部位进行一些再认识.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益肾坚骨汤治疗老年生理性肾虚质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 2014年7月间收治的70例老年生理性肾虚质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5例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益肾坚骨汤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4(IL4)、6(IL-6)水平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个炎性因子含量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 (31),对照组为71.43%(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生理性肾虚质牙周炎时采用益肾坚骨汤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7.
蔡雪   《护理与康复》2018,17(11):53-56
总结序贯联合希浦系统起搏及左心耳封堵术治疗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术后评估疗效并排查各类相关并发症,加强抗凝药物及起搏参数程控随访。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序贯联合术式,病情好转出院,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心电图RV1SI波型预测CRT治疗植入双室起搏器(BiV)术后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植入BiV 起搏器213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1年随访.根据是否出现RV1SI波型将其分为RV1SI波型组(n=56)和非RV1SI波型组(n=157),记录所有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非计划住院和晚期心力衰竭治疗、综合性结局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改变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应用Kaplan-Meier 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混合型心肌病患者中出现RV1SI波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出现RV1SI波型患者的比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出现RV1SI波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未出现RV1SI波型患者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BiV 起搏器术后ECG 出现RV1SI波型患者1年后非计划住院、综合结局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未出现RV1SI波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G 监测RV1SI波型能预测患者1年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特异性为81.2%,敏感性为 33.0%,出现RV1SI 波型的患者1年内未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比未出现RV1SI 波型患者高1.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5).[结论]心电图RV1SI波型对预测CRT治疗植入BiV 起搏器术后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对是否需要进行晚期心力衰竭治疗、指导CRT治疗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9.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心电学会心散点图工作委员会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功能科已于2014年5月19~24日在武汉举办了"全国心电散点图应用技术学习班"。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学员参加了学习班学习。学习班所用教材为《心电散点图》(李方洁、向晋涛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心电散点图形成的原理与应用研究(学习班资料)》,为方便未参加学习班学习的医师或心电图技术人员学习,《心电散点图》作为书讯介绍(本期第321页)。  相似文献   
80.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心电学会心散点图工作委员会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功能科已于2014年5月19~24日在武汉举办了“全国心电散点图应用技术学习班”。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学员参加了学习班学习。学习班所用教材为《心电散点图》(李方洁、向晋涛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心电散点图形成的原理与应用研究(学习班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