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昭通产乌天麻的变温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进  刘大会  崔秀明  代超  杨野 《中草药》2015,46(24):3675-3681
目的杜绝昭通产乌天麻Gastrodia elata传统干燥方式引发的硫超标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方法从不同断生时间及干燥参数对昭通产乌天麻药材外观、内在质量影响的角度探究了适应现代化加工设备的乌天麻干燥工艺。结果二级鲜乌天麻在95℃下蒸制4 min即可完成断生;最优干燥工艺为乌天麻在蒸制后室温下摆放12 h自然挥干表面水分再进行干燥,初始温度为30℃,1 d后每12小时升2℃直至40℃,再以每12小时升5℃的速度至60℃,直至乌天麻干燥,共耗时6 d。经该工艺干燥后的乌天麻外观呈浅褐色,整体形变小,表皮褶皱浅,厚重,无空心,天麻素量为0.93%,可溶性浸出物量为20.1%,总灰分为2.65%,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结论该干燥工艺适用于现代化加工设备,在保障乌天麻外观质量的同时可提高内在质量,并杜绝使用硫磺,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适宜在昭通地区乌天麻干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李琳  杨晓艳  杨野  崔秀明  王承潇 《中草药》2015,46(17):2563-2567
目的 研究三七素的理化性质及渗透促进剂对三七素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三七素的表观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皮和猪皮为模型皮肤,采用HPLC法测定三七素,评价最佳促渗剂。结果 三七素水溶性强,lgP值低,三七素在皮肤上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在小鼠皮上的渗透效果比猪皮好;通过对促渗剂种类和用量的筛选,发现5% N-甲基-2-吡咯烷酮(NMP)促渗效果最好。结论 三七素具有一定的经皮吸收能力,其经皮吸收与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速率有关,5% NMP显著增加三七素经皮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73.
该文以立体栽培下的三七(三年生)为研究对象,对温室大棚内垂直层叠立体栽培结构下,不同层及同层不同位置(左、中、右侧)的光照强度、气体温度、土壤温度及光合特征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气体温度和土壤温度日变化均表现为上层 >中层 >下层;同层不同位置,光照强度表现为上层无显著差异,中下层左右两侧相同,且显著高于中间位置,气体温度表现为每层的左中右位置均无显著差异,土温表现为苗床中间土层(12 cm)土壤温度最低,并呈向上下表面逐渐升高之趋势;三七净光合效率表现为上层 >中层 >下层;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显著相关,蒸腾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气体温度显著相关,说明三七叶片净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受气体温度和土壤温度间接影响。综上所述,研究表明三七立体栽培模式可行,改进苗床架构模式以提高中下层光照强度、增加苗床厚度以降低土壤温差和加强温室通风以调控气体温度等方式为今后提高立体栽培三七种植技术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4.
张定  王承潇  韩伟  杨晓艳  曲媛  崔秀明  杨野 《中草药》2014,45(20):2917-2923
目的 考察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Cl])对人参皂苷Rh1(Rh1)的体外经皮促渗作用及促渗机制。方法 以小鼠皮和猪皮为皮肤模型,以油酸、薄荷脑、肉豆蔻酸异丙酯和离子液体[BMIM][Cl]为促渗剂,采用摇瓶法测定Rh1在各促渗剂-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法测定研究离子液体的经皮促渗机制。结果 与其他促渗剂相比,5%的[BMIM][Cl]能够显著增加Rh1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同时对Rh1的体外经皮渗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TIR的研究结果表明,[BMIM][Cl]能够改变小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结论 [BMIM][Cl]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吸收促渗剂,在外用制剂领域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时机和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5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病死率3.9%,平均住院16.9d;手术治疗病死率1.0%,平均住院11.3d.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的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要高度重视外科治疗的时机及方法.早期手术治疗明显降低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不同功效的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的体外凝抗血活性差异。方法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实验,探讨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抗凝血活性的差异性;分析其抗凝血活性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竹节参、珠子参及三七可显著延长PT、APTT,降低FIB水平,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而人参、西洋参及屏边三七无显著变化。竹节参、珠子参提取物的抗凝血活性明显强于三七提取物。6种人参属药材中人参皂苷含量与其抗凝血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T与人参皂苷Rb2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且人参皂苷Rb2可显著延长PT、APTT。结论 6种人参属药材抗凝血活性存在差异,且抗凝血活性与人参皂苷Rb2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经利妥昔单抗标准化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的初治时临床病理特征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建立近期疗效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365例DLBCL临床资料,通过χ2检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与近期疗效相关的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365例患者中,缓解组292(80%)例,未缓解组73(20%)例。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在原发灶(P<0.001)、结外受累数(P=0.005)、B症状(P<0.001)、Ann Arbor分期(P<0.001)、ECOG评分(P<0.001)、IPI评分(P<0.001)、β2-MG水平(P<0.001)、LDH水平(P<0.001)、CRP水平(P<0.001)、PLR值(P<0.001)、NLR值(P<0.001)、LMR值(P<0.001)、BCL-6阳性率(P=0.034)、Ki-67增...  相似文献   
78.
该文总结了2021年中药材生产的“八化发展”概况,分析了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八化发展”概况:(1)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地方道地药材目录开始制定;(2)新品种保护进程加快,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3)生态种植理论得到丰富,技术示范效果突出;(4)部分中药材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形成典型模式案例;(5)追溯平台覆盖的基地数量增加,省级互联网交易平台获批设立;(6)产业集群建设提速,省级区域品牌数量快速增长;(7)新成立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多方式带动集约化生产;(8)地方中医药法实施加速,食药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发布。中药材生产建议:(1)加快制定全国道地药材目录,开展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认证;(2)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3)重视防灾基础工作,制定减灾技术措施;(4)统计常用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纳入国家常规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79.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化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肿瘤化疗耐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在肿瘤增殖、凋亡、耐药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lncRNA与结直肠癌耐药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lncRNA在结直肠癌耐药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中药生态农业服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贡献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当今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热点问题,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将对国内各行业的结构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药生态农业在生产优质药材的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常不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及生长调节剂,重视农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输出,因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是典型的低碳源和高碳汇农业。该文综述了中药生态农业在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潜力,并选择典型模式为案例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的具体方式,进而提出加强中药生态农业及"双碳"理论和方法研究,为低碳高效发展指明方向;全面推进中药生产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模式转变,提升碳中和贡献率的综合收益;探索建立中药生态农业碳汇补偿机制,为中药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强中药生态农业及"双碳"理论和技术培训,提升中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为中药生态农业的生态功能提升及通过生态功能助力经济功能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