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37篇
  免费   1081篇
  国内免费   417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265篇
基础医学   265篇
口腔科学   87篇
临床医学   3592篇
内科学   820篇
皮肤病学   161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66篇
综合类   8035篇
预防医学   2347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5414篇
  22篇
中国医学   8058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702篇
  2014年   1364篇
  2013年   1355篇
  2012年   1742篇
  2011年   1761篇
  2010年   1695篇
  2009年   1553篇
  2008年   1832篇
  2007年   1731篇
  2006年   1608篇
  2005年   1789篇
  2004年   1630篇
  2003年   1439篇
  2002年   1127篇
  2001年   1048篇
  2000年   862篇
  1999年   698篇
  1998年   572篇
  1997年   438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正常分娩期间发热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12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表格随机双盲分组的方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观察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为连续硬膜外下分娩镇痛,对照组为自然分娩,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鼓膜温度变化、第一和二产程时间、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是第二产程较对照组稍长、镇痛期间各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镇痛2、4 h两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4 h后观察组产妇体温> 37. 5℃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出生后1 min和5 min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在初产妇分娩中,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显著减少产妇分娩期疼痛,保证分娩者以及婴儿的健康;易出现产妇产间发热现象、延长第二产程,却对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分娩过程中采取一对一陪产模式结合体位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8年1—6月期间生产的产妇为对照组,以7—12月期间生产的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生产模式,观察组采用一对一陪产模式结合体位管理,对2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分娩结局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常规模式生产产妇(对照组)93名,一对一陪产模式结合体位管理产妇(观察组)93名,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孕周、平均年龄、生产时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出血率分别为2.15%(2/93)、47.73%(44/93),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08%(1/93)、18.28%(1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0.05)。观察组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为72.0%(67/93)。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一对一陪产模式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血量,并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与提高Apgar评分,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患者对医院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客观检测指标及用药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评价升髓合剂对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Docetaxel Combined with Cis-platinum,DP)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符合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DP方案化疗同时加服地榆升白片,治疗组:在DP方案化疗基础上加用升髓合剂。2个周期后观察患者化疗后第3、7、14 d外周血细胞变化及骨髓抑制情况,化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及疗效以及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KPS)、体质量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化疗完成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显著,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化疗后1周观察组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疗后2周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化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方面,观察组症状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症状上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在总体症状改善率方面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组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髓合剂对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引起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基于miRNA-29a探讨肠激安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三因素(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法复制IBS-D大鼠模型,分组后给予肠激安方干预,给药结束后定时考察大鼠的体重、糖水偏好值、自主活动行为特征,并通过腹部回缩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直肠扩张实验评估IBS-D大鼠的内脏敏感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D-乳酸(D-lactate,D-LA)的含量; RT-qPCR法检测结肠中miRNA-29a的含量。结果 AWR评分、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三因素法复制大鼠IBS-D模型成功。与空白组比较,IBS-D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明显降低,糖水偏好值显著降低,内脏敏感性评分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肠激安方高剂量组、肠激安方低剂量组的大鼠体重升高,糖水偏好值升高,AWR内脏敏感性评分降低。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组织形态学无明显的病理变化。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中D-LA和DAO的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肠激安方高剂量组血浆中D-LA明显降低,匹维溴铵组、肠激安方高剂量组、肠激安方低剂量组血浆中DAO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中miRNA-29a的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匹维溴铵组、肠激安高剂量组、肠激安低剂量组大鼠的结肠组织中miRNA-29a的含量降低。结论肠激安方对改善IBS-D脾虚泄泻具有一定的作用,肠激安方能够降低IBS-D大鼠结肠组织中miRNA-29a的含量,提示肠激安方干预IBS-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miRNA-29a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改善剖宫产产妇不良情绪和术后泌乳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92例产妇,年龄21~32岁,均为足月、单胎、宫内妊娠。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文护理组,每组46例。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的不良情绪。统计2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48 h内乳汁充足率,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2组产妇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人文护理组改善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护理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48 h内乳汁充足率及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围术期,可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泌乳质量及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0.
《临床儿科杂志》2021,(1):I0001-I0002
2020年12月,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营养学组主办、美赞臣协办的2020年国际临床营养科学论坛圆满落幕。国际临床营养科学论坛围绕肠内营养主题,展开了“功能性胃肠病”“早产儿与新生儿营养”“婴幼儿营养与健康发展”“孕期营养与产妇健康”“过敏与消化道疾病”五大专题对话,聚集国内外儿科顶级专家,以线上直播形式面向全国广大临床一线医师开展母婴营养教育,旨在提升医师临床营养知识水平,最终促进中国妇女及婴幼儿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