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影像学确诊、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为3~8分)、并行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比较3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分别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_1,Q_3)]或例数(百分率)表示;依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Kruskal-Waills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比较。生存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65例患者,每组各55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28 d累积存活率较正常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明显下降。应激性高血糖组28 d病死率43.27%(26/55)糖尿病组23.64%(13/55)正常血糖组18.18%(10/55),两两比较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及糖尿病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4周内的并发症及ICU住院时间比较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4周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58.18%(32/55)和34.55%(19/55),P0.05],而较糖尿病组[49.10%(27/55)]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颅内感染、继发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ICU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HR=1.16,95%CI 1.07~1.26)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及糖尿病史患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桡腕背侧(dorsal radiocarpal, DRC)韧带MRI成像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 解剖15例无明显关节病变的腕关节标本,分离出桡腕背侧韧带,测量桡腕背侧韧带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α1,然后过桡骨远端背侧Lister结节作一条与桡骨长轴垂直的水平直线L1,并经DRC韧带的起止点连线作一条直线L2,测量L1 和L2 2条直线所成的夹角α2.根据解剖所得结果,制订扫描方案,对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腕关节MRI扫描,扫描方位包括冠状面及斜断面,扫描角度为解剖所得角度,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urbo 3D T1WI.并对T1WI和Turbo 3D T1WI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得到桡腕背侧韧带MRI成像的最佳层面及序列.结果 桡腕背侧韧带在冠状面上显示最完全清晰,扫描角度冠状面为0°、斜断面为20°时显示最佳,T1WI扫描序列显示最清,Turbo 3D T1WI序列显示并不满意.结论 MRI评价桡腕背侧韧带时,选择合适的层面及序列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有利于对其损伤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3.
周末,阿若躺在床上,慵懒地,伸着懒腰。床头地下,玫瑰花瓣、蝉丝内衣、绵软抱枕,一片狼藉。空气中隐隐飘浮着淡淡的香水味,夹杂着一些来自身体运动的气息,丝丝扣扣入侵着阿若的嗅觉。纷乱的,是隔夜的温情。  相似文献   
74.
1技术背景介绍食管癌位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及死亡率第4位,每年大约有10万新增病例,占全球50%以上。食管癌病因复杂,发病隐匿,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预后较差。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以及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三野清扫为目的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已成为一种趋势,其在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切口疼痛程度、快速康复以及预后等方面较传统术式有明显优势,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1]。本视频旨在展示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入路、操作要点及术后情况。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高通量测定人血清伏立康唑(VRC)血药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阐明不同年龄段患者VRC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方法:以VRC同位素(VRC-d3)为内标,建立UPLC-MS/MS法测定人血清VRC血药浓度,并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室间质评活动验证方法准确性.对临...  相似文献   
76.
省预防医学科研课题(Y2018109);镇江市社会发展重点研发计划项目(SH2019041);镇江市第五期“169工程”科研项目 背景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多项指南提出T2DM患者NAFLD的筛查应得到充分重视,但临床及基层操作困难。目的 探讨T2DM患者心脏代谢指数(CMI)与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501例,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336例以及非NAFLD组(non-NAFLD组)16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依据CMI三分位数法将患者分为T1组(CMI<0.765)、T2组(CMI 0.765~1.375)、T3组(CMI>1.375),每组167例。比较NAFLD组和non-NAFLD组患者临床资料,T1组、T2组、T3组患者NAFLD发生率;分析CMI与其余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究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及CMI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NAFLD组患者年龄低于non-NAFLD组,T2DM病程短于non-NAFLD组,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与皮下脂肪面积比值(V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MI高于non-N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on-NAFLD组(P<0.05)。T2组、T3组患者NAFLD发生率高于T1组(P<0.05);T3组患者NAFLD发生率高于T2组(P<0.05)。CMI与DBP、BMI、VFA、SFA、VSR、ALT、AST、TC、GGT、UA、空腹血糖(FPG)、FC-P、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T2DM病程呈负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0.996,95%CI(0.994,0.999)〕、BMI〔OR=1.400,95%CI(1.264,1.551)〕、FC-P〔OR=1.959,95%CI(1.442,2.661)〕、CMI〔OR=2.053,95%CI(1.422,2.964)〕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P<0.05)。CMI预测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0.691,0.784),P<0.01〕,最佳截断值为0.69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6%、51.5%。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CMI联合BMI进行拟合,拟合方程Log(P)=-9.103+0.938×CMI+0.358×BMI,CMI联合BMI预测T2DM患者发生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76,0.856),P<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2%、64.8%。结论 CMI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且CMI联合BMI对NAFL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CMI有望成为T2DM患者N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7.
崔梅  徐建华  于凡 《中国药业》2012,(20):79-80
目的了解地高辛临床使用情况,以利其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分析医院88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首次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0~2.00 ng/mL范围内者51例,占57.9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22例,占25.00%;血药浓度低于0.80 ng/mL者15例,占17.0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有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其中合并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很大。结论应加强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使用地高辛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于凡 《北方药学》2012,9(4):77-78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61例抗生素会诊的病例特点及会诊意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对2009~2010年期间笔者参与呼吸科会诊的61例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会诊中药师给予明确意见57份,没有提出建议4份。42份病例采纳了临床药师会诊意见,对治疗药物进行调整,采纳率为74.4%。结论: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能够发挥作用,但应不断学习临床知识和药学知识,才能提高会诊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点评,对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各月使用情况及使用不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数较2011年有所下降.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的点评,促使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及不合理呈逐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考察“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对“发汗”与非“发汗”两种加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将同一批次丹参鲜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发汗”与非“发汗”处理,对两组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组丹参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发汗”后丹参酚酸类成分和丹参酮ⅡA含量上升,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略有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汗”处理后基于效应成分的综合评分更高。结论 “发汗”丹参质量优于非“发汗”丹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