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7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51.
目的研究双辛鼻鼽散(SXBQS)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药效。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致敏和鼻内滴注激发的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的BN大鼠AR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组及SXBQS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干预3周,基于行为学评价初步探讨SXBQS治疗AR大鼠的时效量效关系,通过检测血清Ig E、组胺含量,镜下观察大鼠鼻黏膜病理学变化,研究SXBQS药效。结果 SXBQS灌服后1 h即可明显缓解BN大鼠鼻部过敏症状,起效时间长于12 h。SXBQS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抑制鼻黏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黏膜水肿。SXBQS各剂量组及盐酸西替利嗪组大鼠血清Ig E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其中SXBQS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XBQS各剂量组及西替利嗪组血清组胺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SXBQS高剂量组及盐酸西替利嗪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XBQS通过抑制炎性水肿,下调血清组胺、Ig E水平,发挥治疗AR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2.
实现对高度复杂性的证候混沌运动的阶段性预估,也就是中医理论的辨证,这一对证候运动的阶段性评价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主要包括体内因素、体外因素,而两者又有多种子因素,而其核心主要以疾病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治疗因素四要素为主。辨证的难点在于证候具有动态性、长期不可预估性,以及难以兼顾证候高维高阶性质下的众多复杂因素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对具有较高权重的四要素的综合分析,对在相对时空下的证候某一阶段进行相对意义的预估与评价,才能对临床辨证具有导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3.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发病人群与年龄分布逐渐扩大,使其成为当今医学与科学研究的又一主题.在之前研究中对于NAFLD的发病原因仅限于不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等,而随着研究的逐渐展开,提出慢性应激也是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探讨慢性应激对NAFLD发病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防治NAFL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4.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期放化疗中适合中国人的顺铂单药化疗每周方案剂量。方法 ⅠB2~ⅣA期需放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Ⅰ期临床试验(15例)为剂量递增试验,顺铂剂量以20、25、30 、35、40 mg/m2逐渐递增(≥3例/剂量),40 mg/m2后不再增加剂量。依据Ⅰ期临床试验所得出的最大耐受剂量(40 mg/m2)进行Ⅱ期临床试验(36例)。盆腔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方法。结果 Ⅰ期临床试验剂量递增至顺铂40 mg/m2未出现限制性不良反应。Ⅱ期临床试验中住院的9例患者都完成了6周化疗,门诊治疗的27例患者18例完成6周化疗,19例完成5周化疗,25例完成4周化疗。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放疗。主要不良反应为1、2级胃肠道反应与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655.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P16蛋白对胃癌发生和发展 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3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正常胃黏膜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4.4%,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位于贲门部、胃底体部和幽门部的胃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高分化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④癌组织侵犯肌层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侵犯肌层组(P<0.05);⑤有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暴露于不同侵袭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胃 癌中P16的表达缺失无差异。  相似文献   
656.
从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背景、目标、内涵和特色出发,介绍全国伤寒论课程虚拟教研室的组建背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教学活动,创新教研形态,整合教学资源,编写教学参考资料,构建平台以实现“云端”共享。梳理出立德树人为本,立足经典定位;依托课程联盟带动中西部发展;线上线下密切结合,虚拟促进实体;强调教研医并重,突出三位一体等特色,以点带面将教研室逐步拓展至全国全联盟全覆盖,开展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思路探索,打造跨高校的课程建设知识结构,共享伤寒论“新范式”教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657.
目的 了解新疆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致病菌分布,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新疆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的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2018—2021年共监测病例30 115例,其中男性14 945例,女性15 170例;报告病例以第三季度最多,共10 475例、占34.78%;年均发病率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最高60.50/10万,和田地区最低10.22/10万;报告病例数以0~5岁年龄组最多(6 442例、占21.39%),病例职业以农民最多、占25.42%,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占98.45%;可疑暴露食品中水果及其制品占比最高25.76%,可疑进食场所中家庭占比最高72.90%。共采集标本8 393份,检出阳性909株,检出率10.83%;检出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高32.41%,哈密市最低1.78%;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6.61%,副溶血性弧菌连续4年未检出。结论 2018—2021年新疆各地区(州、市)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检出率存在差异,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第三季度,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家庭是主要可疑进食场所;应继续...  相似文献   
658.
目的 了解新疆阿克苏市居民食源性肉毒中毒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当地外环境中肉毒梭菌污染情况,为减少当地食源性肉毒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阿克苏市1个社区的居民,采用问卷星软件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收集问卷;利用公式计算网格间距,将阿克苏市划分8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选取1处采集1份土壤样品,对发生过肉毒中毒事件的单元再采集5份土壤样品;对各农贸市场出售的黄豆及家庭种植的黄豆采样,进行肉毒梭菌检测。结果 纳入分析915人,2021年阿克苏市居民食源性肉毒中毒总知晓率为36.4%;不同职业(χ2=12.712)和是否看过宣传知识(χ2=42.151)的居民食源性肉毒中毒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趋势χ2=8.872)及文化程度的增高(趋势χ2=11.212)知晓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岁~组、50岁~组和60岁及以上,高中、本科及以上,看过相关宣传知识均是知晓率的保护因素。共采集...  相似文献   
659.
胆汁炮制中药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历代中医药学家皆有继承和创新,其作用在于增强中药功效、降低毒副反应和扩大临床应用范围。能作为炮制液体辅料的胆汁包括牛胆汁、猪胆汁和羊胆汁等,常用于天南星、黄连、黄芩和化风丹药母等中药的炮制,其中尤以胆汁炮制南星的记载最为详尽,最能体现胆汁炮制中药的特色。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本草学专著收录的动物胆汁炮制中药的文献,以期为胆汁炮制的现代研究提供依据,也为扩大胆汁炮制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0.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结"字的条文共55条,大致可分为四类:症状(如少腹急结)、脉诊(如脉沉结)、病证名(如藏结)和病机(如水与血俱结在血室)。其中涉及病机者最多:从气血津液辨证来看有结气、血结心下、水结在胸胁等;从八纲辨证来看有热结在里、结寒微动、阳微结、纯阴结等;从邪正盛衰来看有邪结在胸中、正气却结于脏等;从病位来看散布于全身,从病势来看有轻重缓急。由此可见,"结"是张仲景医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病机概念。对"结"病机的溯源有助于深化对张仲景医学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