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的疗效,归纳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辨证为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患者108例,对照组(5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54例)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炎症因子、症状积分、免疫指标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胃泌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治疗后2组TGF-β、EG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NO、胃泌素、IL-17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愈率48.15%、总有效率83.33%,研究组治愈率64.81%、总有效率90.7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胃脘疼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差、大便溏稀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治疗后2组以上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前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治疗后2组RC-C3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RC-ICRR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应用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后炎症因子下降,红细胞免疫指标升高,症状积分下降,临床总有效率上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52.
《内经》中对寒证概念、范畴、表现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内经》中不但体现寒气与藏象的密切相关性,更明确地指出了寒热与人体、五脏其象相应。现代医学对寒证的深入研究以内分泌代谢及免疫等生化指标的研究较多,而对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研究相对不足。现基于《内经》条文中的启示来探讨寒证及现代医学对寒证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3.
目的:讨论应用老蔻丸对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治疗的45例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雷尼替丁实施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老蔻丸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脾胃虚寒证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应用老蔻丸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654.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炒白芥子冲服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寒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小青龙汤加炒白芥子冲服.结果 总有效率90%.结论 小青龙汤加炒白芥子冲服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急性发作期寒性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55.
比较虚寒证与虚热证模型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虚寒证与虚热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使用中药复方虚寒证、虚热证大鼠模型,基因芯片检测各组大鼠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类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模型组与虚热模型组比较有114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氧化还原酶相关基因。脂代谢相关氧化还原酶基因显著下调,细胞色素P450家族基因显著下调,提示虚寒证模型大鼠脂代谢与生物转化能力的降低。结论虚寒证与虚热证虽然同为虚证,但有寒证和热证不同的表现,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虚寒证与虚热证出现不同症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56.
张洪林  胡宸韶 《山西中医》2011,27(12):56-56
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宋版)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喟,此为逆也。”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为仲景辨治风寒束表,阳郁烦躁所设。笔者用该方辨治夏日空调病患者1例,效果显著,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57.
脉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弦脉是临床常见脉象,现行《中医诊断学》教材对于弦脉临床意义的叙述不够全面,忽略了弦脉见于寒证的情况。论述了弦脉见于寒证的重要事实,提出应在今后编写教材时加以补充,以使弦脉临床意义的叙述完整全面。  相似文献   
658.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1,31(7):734-736
阳虚肝寒证之关键在于"水寒土湿,木郁不达",其症状表现一般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阳虚肝寒证,以畏寒肢冷为特点;二是肝气不升,气郁不畅证,以气短而善太息为特点;三是以肝经所循行经脉之路线上出现的各种病症表现为特点.在辨证上,脉弦细无力,或脉弦紧而沉是最主要的证据.其治法是温肝散寒,首选吴茱萸四逆汤,其次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  相似文献   
659.
吕淑华 《河南中医》2011,31(6):627-628
目的:观察足浴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温胃舒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足浴配合食疗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足浴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60.
目的:观察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证之上感、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太阳伤寒证之上感、流感各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6例,分别采用麻黄汤或青霉素、病毒唑治疗。观察体温、症状变化,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8%,愈显率93.94%,对照组分别为87.88%、81.82%(P〈0.05);麻黄汤对太阳伤寒证之上感、流感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疗效优于青霉素、病毒唑(P〈0.001)。结论:麻黄汤对太阳伤寒证之上感、流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