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6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31.
本文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特色,详细阐述了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古今演变以及中医证侯疗效评价研究的原则和理念,并具体介绍了本团队通过系统复习、采纳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等方法分别在病证结合模式和单一证候模式下研制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构想与结果,同时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冀以为证候类新药疗效评价研究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32.
冬虫夏草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的功效,临床治疗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缓慢性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文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生物医学专辑)、Embase数据库、Proquest期刊全文数据库(生命科学相关学科)、PubMed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系统(SinoMed)9个数据库中关于冬虫夏草含砷情况的研究。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冬虫夏草中的砷主要是以无毒性或低毒性的形态存在;冬虫夏草中的含砷化合物可能是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砷糖类化合物。其无机砷含量低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中药含砷标准。暂不能确定不同的测定方法是否可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总含砷量确有不同,但就现有研究的结果暂不能得出不同省、区县产冬虫夏草总砷含量高低的普遍规律。冬虫夏草中的砷主要富集在其虫体部分,与子座含砷量相差较大,而菌丝体中未检测出砷的存在。虫草生长区域的土壤砷含量普遍较高,这或许是造成冬虫夏草含砷量高的重要原因。冬虫夏草作为...  相似文献   
633.
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守正创新,需要在理论内涵、作用机制、疗效评价及新药研发等各个环节获取多元化的有力证据。病证结合是当前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是证候本质研究的关键手段。在探寻证候实质,深化机制研究的过程中,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载体。其建立宗旨在于探索病理生理变化与证候特征之间的关联,从基础研究的角度为中医药疗效实质及作用机理发声,提供客观有力的支持。因此,本文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研制思路、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四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介绍该领域当前研究现状,启发读者思考与创新,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63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ChEMBL数据库筛选出丹参通络方3味药丹参、三七、银杏叶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获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的冠心病血瘀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最终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R软件和Bioconducto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7个,其作用的生物路径与IL-17信号通路等关系密切。结论 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网络药理学结果可为实验验证其机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35.
目的:探讨三七通过miR-4732-5p/PCSK9/LDLR途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中药三七治疗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临床参考和研究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小样本自身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纳入31例2021年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符合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诊断标准的受试者,给予中药三七粉连续治疗3周。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后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脂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同时收集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浆样本,检测PCSK9表达水平,收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样本,检测hsa-miR-4732-5p、hsa-PCSK9 mRNA及hsa-LDLR mRNA指标。结果:1例受试者脱落,其余30例受试者经过三七干预3周后,LDL-C、TC、TG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HDL-C与治疗前相比升高(P<0.05),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血浆PCSK9含量下降,PBMC hsa-PCSK9 mRNA表达下调,hsa-miR-4732-5p、hsa-LDLR mR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63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主要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已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故对慢病的预防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医药预防慢病的方法,归纳为3个层次,以期能发挥中医药在防病保健中的优势,为慢病防治工作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637.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638.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 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39.
广义的中医理论应包括高度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浩如烟海的现代相关研究也应涵盖于其中。由于中医理论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或提示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应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时代性。创新和把握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对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有效应对“洋中药”、“植物药”、“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挑战,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工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0.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