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4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72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430篇
预防医学   12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8篇
  5篇
中国医学   4116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李东垣是"补土派"的创始人。后学对其建立的学说多归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一端,而对东垣当时经历金元之交"壬辰大疫"这一因素的影响缺乏进行系统深入的专业探讨。顾植山教授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视角,对东垣重视脾胃、强调补土的学术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学术脉络、运气条件,流派发展等多个维度对"补土派"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顾植山指出:李东垣所经历的"三年化疫"所化的大疫为土疫,当时的大司天是寒湿,其遇到的疫病病机多属脾胃内伤。李东垣根据运气特点,抓住脾胃病机进行治疗,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顾植山认为:对古代学术流派的研究,要重视与五运六气的关系,不同的运气条件产生不同的疾病,造成不同的学术主张和学术流派。学术流派的传承,最终要完成其历史使命——融入主流学术中去,提升中医的整体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62.
通过分析郑寿全《医理真传》,认为郑氏虽为"火神派"的代表,虽然擅用姜、附、桂,但是其更加重视中土脾胃,即贵"中"。贵"中"思想更能代表郑氏的学术思想。提出贵"中"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继承郑氏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7例(住院/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奥美拉唑,20mg/次,2次/d;铝碳酸镁,1000mg/次,3次/d;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使用阿莫西林胶囊,1000mg/次,2次/d,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治疗组39例辨证分型治疗,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脾胃虚寒-黄芪健中汤;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脾胃湿热-连朴饮;1剂/d,水煎10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疗效指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4.
李德新教授认为眩晕发病多与脾胃相关,脾胃虚弱,失于健运,气血不足,脑失所养;脾虚失运,水湿痰饮,阻遏清阳。李德新教授融汇各家学说,既重温补脾阳,又不忘濡润胃阴,脾胃同调,分清主次,兼顾肝肾,辨证论治。强调辨证虚实,实证多为肝火、痰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以及本虚标实之阴虚阳亢,治疗上多用药性平和之品,以免伤及正气。  相似文献   
65.
结肠黑变病系苦寒伤脾,攻邪伤正,伤脾败胃,导致气血津液受损,大肠失司,引起便秘,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胃和肾,脾胃气虚,肾阳亏虚,治以补益中气,佐以温阳通便,补中益气汤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分期干预脾胃亏虚艾滋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54例住院及门诊患者分期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四组,潜伏期分中医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病期分联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潜伏期:对照组44例不使用任何药物;中医治疗组42例参苓白术散颗粒剂(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10g/次,3次/d,温水冲服。发病期:西医治疗组34例一线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组34例参苓白术散颗粒剂与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同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CD4+T淋巴细胞、肝功能、血常规、中医症候、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CD4+T淋巴细胞四组均有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改善分别优于西医治疗组、对照组(P0.05)。发病期中医症候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发病期肝功能、血常规白细胞变化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分期干预脾胃亏虚艾滋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7.
林上助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胃脘痛""痞症"等范畴,乃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提出"分型辨治,治标求本",分脾胃虚弱、肝气犯胃、寒热错杂、湿热中阻、胃阴不足、瘀血内阻等六型,补益脾胃,益气培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不可一味佐以健脾益气之药。临证注重黏膜微观辨证,充血、水肿、浸润、出血、糜烂等活动性炎性病变属热证,常用川连、牡丹皮、蒲公英、栀子等清热凉血之品;胃黏膜苍白属虚寒证,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益气之品;黏膜色泽灰黯,黏膜下血管显露者或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属多属血瘀,加三七、莪术、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黏膜充血或出血加白及、三七粉等止血之品;胃黏膜分泌粘液量少,多为阴液亏损,加玉竹、沙参、麦门冬、乌梅、白芍药、石斛等养阴生津之品;肠上皮化生,可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八月札、薏苡仁、藤梨根等清热化湿解毒之品;不典型增生,加三棱、莪术、丹参、炮穿山甲、铁树叶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避免滋腻石虫,顾护正气,少用甚至不用滋腻类、矿石类、虫类药物;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注重调理,指导养生,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8.
陈镜合教授临证50载,学贯中西,对心脑血管病和内科急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张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强调以脾胃为本;重视气郁致病;善用经方,灵活化裁;坚持病证结合;心身同治,形成了"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现代中医诊疗风格。  相似文献   
69.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DM)患病率为9.7%,糖尿病成人总数达9240万人,而DM患者中糖尿病腹泻的发病率达15.6%~20.0%[1]。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因糖尿病治疗不当或迁延不愈而形成,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无痛性、反复性腹泻,轻者3~5次/d,重者每日数十次以上,不但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影响降糖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严重影响患者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稳定,使患者背负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糖尿病腹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腹泻有其独特的优点,特别是从脾论治这方面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将今年来关于糖尿病腹泻的从脾(胃)方面的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相传古时有一个以善做面食著名的面馆,不但味道好,而且拉面筋道有力,颇有嚼头,食后耐饥持久,回味无穷,凡是入店的食客吃面后必须喝汤.有一壮士,自恃脾胃好,只吃面,偏不喝汤.店小二尾随其后,好言相劝则不从.此人回家后不久,腹痛难忍,上下不通辗转反侧,气息奄奄后悔莫及.这时店小二提着面汤破门而入,撬开牙齿,顷刻只听肠鸣漉漉,胃气通达,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