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1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病例 男,38岁,汉族。因发作性胸闷1周于1998年8月入院。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冠状动脉造影示:左旋支(Lcx)中段次全闭塞。于1998年9月4日行择期PTCA,扩张Lcx并安放支架(NIR3.0/25mm)。术后服阿司匹林、抵克立得及合心爽等药物(后二药于术后3月停用),患者未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包及纵隔引流液。方法:以2003年80例患者为对照,2008年86例患者为实验对象。结果:术后心包、纵隔引流液由2003年的平均465mL减少到2008年的平均235mL。结论:采用综合止血方法可以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引流液,从而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后肝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研究利用真菌转化人参根总皂苷的方法,测定其含量变化。方法利用实验室的菌株,对柱层析分离后的人参根皂苷进行微生物转化,运用HPLC对转化后的皂苷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菌株能将人参皂苷Rb1转化为人参皂苷Rd,为稀有人参皂苷Rd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结论筛选出的真菌对二醇型皂苷具有转化活性,Rb1质量浓度明显减少,Rd的含量增多,由此得出结论该真菌能将皂苷Rb1转化为Rd。利用真菌转化人参根总皂苷方法是最适条件,为其规模化操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高脂饮食和运动量减少使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找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日益迫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其在糖尿病发生的作用尚未阐明。TGF-β信号通路可被多种因素激活,直接或间接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和胰岛素抵抗(IR),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新靶点。TGF-β相关信号通路包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糖基化终产物受体、c-Myc、SnoN、Smurf1、miR-335-5P等信号分子,参与IR、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障碍、脂肪细胞纤维化表型及脂肪细胞代谢障碍的发生发展,并抑制白色脂肪棕色化,在人类糖尿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为气阴两虚,后期除气虚外兼有阳虚血瘀,治以益气养阴,后期兼有温阳活血。研究发现部分中药和复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与其对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高度相关。现综述TGF-β信号分子相关多条信号通路,阐明其在糖尿病形成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并就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与TGF-β信号通路相关性进行展望性分析。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桑叶总黄酮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药效学作用,并基于肝脏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l)蛋白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醇提法+大孔树脂纯化法提取、纯化桑叶总黄酮,并进行鉴定。利用高脂肪饮食(HFD)+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选择血糖≥11.1 mmol·L-1的大鼠,以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300、150、75 mg·kg-1)分别灌胃给药8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及血糖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PPAR-α及CP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桑叶总黄酮干预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肝脏指数、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摄食量、空腹血糖、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HE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空泡变性且有炎性浸润;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血脂四项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桑叶总黄酮可有效降低T2DM大鼠血糖,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其发挥降糖调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调控PPAR-α和CPT-1蛋白、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发挥调控脂质代谢,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67.
例1,女,52岁,哈族。自感腹胀、腹痛、腹泻、消瘦2年余,近期加重,来院就诊,行常规B超检查。采用美国RtfiNO-型黑白B超,探头为凸型,频率:3.5MHz。经腹部超声检查,于腹腔内可见17.2cm×13.6cm液性暗区,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其内可见细小密集点状回声,分布均匀(图1)。超声诊断:腹腔内囊性肿物性质待定(1.克隆病可能性大;2.不排除肠梗阻)。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价对常规治疗(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疗效不佳的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左西孟旦的有效性及安伞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入选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接受左西孟旦或多巴酚丁胺治疗,试验组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初始负荷量为12 μg/kg,注射时间10 min,随即以0.1 μg·kg~(-1)·min~(-1)静脉点滴,1 h后增加到0.2 μg·kg~(-1)·min~(-1)并持续23 h;对照组用多巴酚丁胺2 μg·kg~(-1)·min~(-1)初始静脉点滴,1 h后增加到4 μg·kg~(-1)·min~(-1)并持续23 h,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2家临床医疗中心共入选病例试验组1 19例,对照组106例.至试验结束,共对225例患者进行了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31.9%(38/119),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17.9%(19/106)(P<0.01);治疗24 h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均值分别为6.4%和4.6%(P>0.05);治疗24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每搏心输出量(SV)上升均值分别为11.1 ml和2.8ml(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全身临床状况显著改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钾、低血压以及室性早搏等.结论 与多巴酚丁胺相比,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9.
灸法适应证广,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部分病症疗效可靠,受到医生和广大病患者的喜爱,它除了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随着近年来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加强,使传统灸法大有复兴之势。笔者根据临床传统灸法和现代灸法的对比,感觉传统灸法的优越性和神秘之处,但由于大量使用艾灸致使烟雾影响了医务人员呼吸道发病率增加,在目前针灸治疗中具有防范意识的医务人员并不多,而如何在施灸过程中防止过量吸入烟雾导致医生呼吸道疾病的增加在目前的报道中没有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传统灸法的基础提出了一些改良方式,提高了施灸的温热效应和治愈率,同时对于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提出了新的看法,希望通过这个办法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繁忙中注重健康,也希望医者注意施灸后病人的调摄,它对施灸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予以加减身痛逐瘀膏外敷联合强阿片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本院40例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操作下,使用加减身痛逐瘀膏外敷。观察两组疼痛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中度疼痛数据为(4.11±0.43)分、(2.28±0.3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肺癌骨转移中重度疼痛使用加减身痛逐瘀膏外敷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临床价值较高,可显著改善病情,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