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2篇
综合类   479篇
预防医学   219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28篇
  2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背景:体外研究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然而,在体内环境下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分化的影响。方法:①杂种犬12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在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析转染率。②开胸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将存活犬(n=10)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5),采用OTW球囊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周,免疫荧光法比较两组梗死心肌内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共表达Ⅷ因子和肌钙蛋白I的数量。结果与结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成功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率达85%;灌注后免疫荧光显示,23.5%的切片可以看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阳性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共表达Ⅷ因子和肌钙蛋白 I 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因此,经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更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采用该途径联合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心脏修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提高内痔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康复时间。方法:根据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二、三期内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内痔结扎术的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30例以内痔套扎与消痔灵联合应用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出血评分、康复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共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但治疗组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出血评分、康复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内痔套扎与消痔灵联合治疗二、三期内痔的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调查 90岁及以上长寿老年人的视力状况和眼部疾病情况。 方法 对 135例9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检测视力 ,外眼、眼前节、眼底及眼压。对合作者进行验光 ,矫正屈光不正。 结果  135例老年人右眼视力平均 0 4 6± 0 5 0 ,左眼 0 4 9± 0 5 0。盲和低视力分别为 7(5 9% )例和14 (10 3% )例。 4 3例 (81 1% )老年人验光后视力提高 1~ 5行 (平均 3行 ) ,验光前、后视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所有老年人均有眼睑下垂、角膜类脂环、眼底动脉硬化、老视等老年性眼部变化。平均每位老人患有 2 4 (2~ 7)种眼病和 7 6 (3~ 12 )种全身主要脏器病变。对视力产生普遍影响的因素是屈光不正 ,诸多眼病中白内障居首位 ,严重影响视力的眼病是黄斑病变和各种原因的视神经萎缩。 结论  90岁以上老年人盲和低视力的发生率高 ,其原因既有衰老退化因素 ,又有老年人常见眼病和屈光不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动脉导管未闭的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例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ECG特点是:心房颤动,右心房增大,QRS电轴左偏,V1呈Rs或rsR’型或者V5-6呈rS型,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V5-6单纯T波倒置或低平。肺动脉压正常至中度升高的30例,ECG是:正常电轴,V1呈rS型和V5-6呈qRs型,双室肥厚仅7%,无单纯左心室肥厚。单纯ST-T改变伴左心中双心室肥厚是PDA左室容量负荷过重常见ECG特点,属高压、低阻、大分流;而表现T波倒  相似文献   
65.
2001年2月~2002年2月,我们应用血液灌流(HP)救治老年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2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脑梗塞西医属于脑缺血性疾病;其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而且往往留后遗症,近几年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168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体外观察雌二醇(E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半固体休落培养观察17例SLE患者骨髓CD34^ 细胞、CD34^ CD38^-亚群、混合细胞集落(GEMM-CF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GM-CFU)的改变。体外观察E2、E2+其拮抗剂他莫西芬对SLE患者骨髓GM-CFU的作用。结果 ①SLE患者CD34^ 细胞、GEMM-CFU、GM-CFU的形成校正这对照组明显减少;②E2对女性SLE较男性SLE、正常对照组的GM-CFU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③他莫西芬可逆转E2对女性SLE患者的GM-CFU抑制作用。结论 SLE患者较后期的干细胞、祖细胞存在异常,雌激素可能介导了SLE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聚左旋乳酸/无定形磷酸钙(PLLA/ACP)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置入猪冠状动脉6个月内支架弹性回缩及有效性。方法将16枚新型生物支架随机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后即刻、随访终点)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术后即刻、1个月、6个月),并且,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处死12、4只动物,取支架置入部位血管固定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和支架贴壁情况。结果各小型猪随访终点造影复查可见支架置入段血管血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等现象。IVUS检查提示,平均支架面积和平均支架直径在置入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分别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支架面积:(6.08±1.30)mm2、(6.00±0.60)mm2比(5.97±0.53)mm2,P〉0.05;平均支架直径:(2.76±0.30)mm、(2.76±0.14)mm比(2.75±0.12)mm,P〉0.05],提示支架未发生显著弹性回缩;病理形态学分析提示,支架置入段血管轻度狭窄,未见支架贴壁不良。结论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6个月后,未发现显著支架弹性回缩,具有足够的支撑性能;内膜增生程度较轻,能够保证管腔通畅。  相似文献   
69.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表现。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会导致冠状动脉支架的膨胀不全和贴壁不良,将显著增加血管夹层或破裂的风险,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早期、准确地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对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指导PCI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阐述临床上常用的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影像学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秦超师  牛晓琳 《心脏杂志》2021,33(4):447-45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素/kexin9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9,PCSK9)是前蛋白转化酶家族中的一种,通过将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介导到溶酶体中被降解,来参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的代谢,使循环中LDL-C的水平升高,进而导致AS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显示,PCSK9可以在不影响血脂的情况下加速AS的发展。也就是说,PCSK9除了调节血脂代谢,还有独立的促进AS进展的机制。本文对PCSK9促AS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