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61.
袁汉文  吕梦颖  罗江溢  邱伊星  刘杨  彭彩云  王炜 《中草药》2022,53(17):5491-5496
目的 建立能有效区分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与其易混淆品种关黄柏Phellodendri Amurense Cortex的特征图谱及一测多评方法,促进黄柏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利用HPLC对黄柏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色谱条件,建立特征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特征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和确认差异性化合物,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物,建立一测多评方法测定黄柏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及一测多评方法能鉴别黄柏与关黄柏,以木兰花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以及一未知化合物(7号峰)为差异性化合物,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高于关黄柏,黄柏中盐酸巴马汀峰面积极低而关黄柏中其峰面积较高。黄柏中木兰花碱的含量较低而未知化合物(7号峰)峰面积较高。结论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和一测多评方法简便,可作为《中国药典》修改标准的参考,用于黄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支架与前臂游离皮瓣即刻修复上颌骨部分洞穿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收治的19例上颌部肿瘤患者,于切除肿瘤后即刻应用钛网支架修复骨质缺损,并以前臂游离皮瓣覆盖于钛网支架表面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结果 19例中16例患者术后功能与外形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发音清晰,进食时无口鼻腔返流现象;有3例术后钛网支架部分外露、感染,遂去除钛网支架,将挛缩的前臂游离皮瓣重新展开,并缝合于缺损部位,口鼻腔瘘得到关闭,患者的发音、进食功能无明显影响,仅面中部有轻度塌陷.结论 应用钛网支架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部缺损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吞咽与语言功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同时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63.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4.
发生于舌尖腹部的粘液囊肿 ,通常局部手术切除或二氧化碳激光灼除 ,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反复发作。本文根据该区舌前腺的解剖特点 ,自 1 990年至1 997年 ,收集囊肿复发病人 58例 ,采用舌前腺摘除术治疗 2 8例 ,对照组 30例仍采用局部切除或二氧化碳激光灼除。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8例舌前腺摘除组 ,男 1 6例 ,女 1 2例 ,年龄 8~ 58岁。原发部位 ,左 1 1例 ,右 1 7例。复发部位 ,同侧 2 2例 ,对侧 3例 ,双侧 3例。复发次数 ,第 2次 1 3例 ,第 3次 9例 ;3次以上 6例。复发与前发间隔时间 ,2天~ 2月。原治疗方法为局部切除或…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preS2)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构建S2/S(preS2 HBsAg)与GM—CSF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出S2/S大小约846bp的编码基因片段和带有15个甘氨酸接头序列的GM—CSF约450bp编码基因片段,经T-A克隆后分布克隆至载体PcDNA3.1中,获得PcDNA3.1-S2/S-GM-CSF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利用酶切、PCR和DNA序列测定进行鉴定插入片段的大小和方向。结果经过鉴定该融合基因全长约1300bp,证实为S2/S-GM-CSF融合基因。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S2/S和GM—CSF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表达和生物学活性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乙型肝炎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乙型肝炎S基因约680bp的片段和GM—CSF(包括甘氨酸接头)基因450bp的片段。通过基因定向克隆技术,构建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GM-CSF,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结果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融合基因表达质粒pcDNA3.1-S-GM-CSF成功构建。将其转染HepG2细胞后,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抗-HBs、抗-GM-CSF单克隆抗体(mAbs)均产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s-GM-CSF的成功构建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融合基因疫苗奠定了一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7.
本文探索了五例胎盘血(PB)的收集及位一单系祖细胞集落(CFU-GM体外培养观察。结果表明:每个胎盘可收集约80±ml血。CFU-GM培养3天后集落开始生长。14天后体积增大,细胞数增多,多数集落细胞>40个。提示PB中有丰富的CFU-GM祖细胞。因此,本实验将为我们下一步临床应用PB治疗有关疾病或重建造血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8.
唇黯证治验     
李××,男,30岁。1984年7月20日就诊。患胁痛已两年。半年前,下唇近嘴角处出现两块紫黯的斑块,经多方求治无效。症见:唇黯,右胁呈阵发性刺痛,舌下青筋显露,脉弦。此因久痛致瘀。处以血府逐瘀汤加郁金、玄胡。服四剂,不仅无效,并且劳动汗出后唇黯更明显,时有恶心欲吐,苔中心黄腻,脉弦。详察病因、病机,此因平素喜嗜  相似文献   
69.
<正> 为了进行基因替换治疗,研究者都使用了从两种不同小鼠株中得到的、事先克隆化,完整的 EX 基因。这两种小鼠几乎含有完全相同的 EX 多肽链。将这种完整的 EX 基因用微注射法注入免疫缺陷小鼠的受精卵中,结果产生了几只转移基因的小鼠。这些  相似文献   
70.
人P53基因位于17 号染色体短臂上(17p13.1) ,编码一个由393 个氨基酸组成的核磷酸蛋白,有调控细胞的生长,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其突变、缺失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野生型P53 基因的抗肿瘤特性,我室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了重组野生型P53 真核表达载体(pxT1—P53) ,用磷酸钙—DNA 共沉淀法将其导入人肝癌HepG 2 细胞内,通过标记基因NeOR 筛选带外源P53 基因的G418 抗药性克隆,对G418 抗药性克隆细胞的生长增殖和粘附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导入野生型P53基因能使肝癌HepG 2 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较对照细胞明显减慢,细胞粘附能力下降。提示野生型P53 基因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本研究为肝癌的P53 实验性基因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