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回顾性分析2000-01/2007-01收治的再次肾移植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析影响存活率的因素.首次移植肾失功的原因包括排斥反应17例,输尿管梗阻1例,血栓形成3例(肾动脉、肾静脉、肾内静脉各1例).再次移植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76%/62%,76%/53%和59%/42%.使用和未用抗体诱导患者1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3%和33%,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1年肾存活率分别67%和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是否超过40岁及距离首次肾移植的时间是否超过6个月均与1年肾生存率无关(P>0.05).21例患者中发生排斥反应11例次,发生率52%.其中超急性排斥反应3例,发生率14%,3例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阳性,分别为10%,15%和22%,立即切除移植肾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急性排斥反应8例次,发生率38%,经过激素冲击或OKT3治疗后均逆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6例,发生率29%,其中4例经血液透析后肾功恢复.受者年龄和距离首次移植时间与移植肾存活率不存在明确关系,采用抗体诱导治疗和选择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受者有利于移植肾的存活,移植后用药应选择肝毒性小的免疫抑制剂,当首次移植肾完全失功时为避免出现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应切除失功肾.  相似文献   
62.
魏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8045-8045
急性左心衰是常见的临床危重症病,我科于2009-01收治1例肝占位病变行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发生4次急性左心衰,经过及时治疗和护理,最终痊愈出院。治疗期间针对反复心衰给予科学观察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
背景:肾移植是治疗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如何提高移植物及受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仍然是肾移植的重要课题。B细胞群的浸润与移植肾失功间的关系尚处于争论阶段。 目的:分析CD20+ B细胞浸润与移植肾存活时间的相关性,探讨浸润B细胞在移植肾排斥反应病变中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89-01/2006-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研究室完成。 对象:纳入40例难治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失功并行移植肾切除的患者。 方法:切除的移植肾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中CD20的表达情况,CD20+ B细胞群在肾间质呈弥漫性浸润者视为阳性。计算移植肾的存活时间。 主要观察指标:统计分析CD20表达对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与移植肾排斥反应导致失功的相关性。同时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高血压以及是否为二次移植对CD20表达的影响。 结果:①40例切除的移植肾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CD20+ 19例(48%)。②失功的移植肾中CD20的表达与其性别、年龄、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高血压以及是否为二次移植不相关。③40例移植肾的存活时间最长为110个月,最短为2周,平均为35个月。CD20+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明显短于CD20-组[(34.9±5.4),(45.8±5.9)个月(P﹤0.05)]。 结论:CD20+的B细胞群浸润可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减少,导致移植肾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4.
肠功能衰竭患者长期依赖全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维持生存,一部分患者可因TPN发生肝功能障碍,甚至肝功能衰竭,如果这部分患者继续应用TPN维持生命,他们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6~12个月[1].肝小肠联合移植成为挽救这部分患者生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5.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多能祖细胞,最早从骨髓中分离得到。由于MSC具有独特的多谱系分化特性和天然的免疫抑制与调节功能,以及强大的组织修复能力,并参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建立,因此,MSC是当前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热点。本文现就MSC的体内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实体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论述如下。一、MSC的体内免疫调节作用MSC具有低免疫原性。体外实验显示,MSC能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和诱导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生成,还可分泌生长因子,能被诱导定向增殖和分化。同样,MSC在体内可以通过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应答的调节,以及对靶组织的旁邻辅助作用而发挥作用。Zappia等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初期进行MSC全身性输注,可以减轻中枢神经系统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且会诱导T淋巴细胞无应答。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高位脊髓截瘫病人尿动力学检测指标的变异性。方法选择15例高位脊髓截瘫患者在脊髓休克期后行尿动力学检测,在检测中重复膀胱充盈排尿期压力测定及尿道压力测定2次,将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前后2次测得的初始逼尿肌收缩容量(P=0.134)、初始逼尿肌收缩最大逼尿肌压(P=0.871)、最大膀胱容量(P=0.774)、最大逼尿肌压(P=0.972)、漏尿点逼尿肌压(P=0.730)、最大尿道压(P=0.870)、最大尿道闭合压(P=0.949)、功能性尿道长度(P=0.844)及膀胱顺应性(P=0.492)的变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骶髓排尿中枢在去除脑桥和中脑中枢及脑干上中枢的作用后,膀胱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
背景:原位肝移植因其移植过程复杂,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制约着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目的:分析肝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肝移植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6例,年龄25—74岁,平均(46.41±12.02)岁。原发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合并肾衰1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性癌7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细胞性癌13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豆状核变性3例,肝功能衰竭13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7例(合并肾衰1例)。所有病例供、受者均符合血型相符原则。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发生并发症102例次,其中腹腔内出血15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肺部感染21例,腹腔感染5例,胆道并发症21例,慢性排斥3例,急性排斥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乙肝复发3例,神经精神并发症6例,移植肝无功能4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24人,直接死亡原因腹腔出血6例,肺部感染6例,移植肝无功能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腹腔感染、移植物抗宿主、心脏骤停、胆管坏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例。提示重视肝移植患者围移植期的处理,改善肝功能、纠正凝血障碍、改善营养、控制感染,重视移植技术的完善和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回顾分析1 例肺移植患者病理过程及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相关的临床治疗经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女性患者,33岁,2006-04在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双肺移植术,术后出现严重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伴有严重高钠血症,同时合并严重代谢性碱中毒,pH值最高达7.6,经积极治疗后,血钠水平于术后第14天恢复正常,术后第3天起,从痰培养、气管切开伤口分泌物、血液培养中分离出细菌、真菌共计12种,根据药敏试验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真菌培养结果仍持续阳性,于术后第72天死亡。肺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消除各种诱发因素、及时给予足量、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是移植后真菌感染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LISPOT与肾移植术后6个月肾功能相关,可能为肾移植受者远期预后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