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35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着重探讨介入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报告12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介入治疗结果,评价介入技术治疗PTE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12例确诊为PTE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男9例,女3例,年龄26~78岁。就诊时临床症状:休克3例,咯血9例次,胸痛和呼吸困难12例次。11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例上肢静脉血栓。全部患者作胸部CT增强扫描和肢体超声波检查。治疗方法有经导管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4例次,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和局部溶栓12例次,经导管肺动脉消融术2例次,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12例次。结果:12例患者治疗16例次,无并发症发生。4例先行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术,因效果不明显而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8例采用机械性措施(捣碎、抽吸、消融)清除血栓,辅以局部溶栓。结束治疗时复查肺动脉造影,lO例肺动脉内血栓被大部分清除、中央分支血流恢复,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平均82%增至94%。2例治疗后肺动脉造影有改善,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随访时间4~36个月,患者未再出现PTE复发症状。结论:单纯行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对治疗PTE效果不佳。机械性清除血栓技术,包括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和消融,联合局部溶栓术,是治疗PTE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2.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我院临床诊断中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8例早期胃癌的X线所见。其中1例表现为胃窦幽门前区大弯侧充盈缺损;5例以溃疡病变为主;1例术前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活检证实胃窦小弯侧慢性胃窦炎伴有腺体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后再复习其X线片发现胃窦小弯侧较平,轮廓毛糙,1例X线检查发现胃底贲门部有小气泡样充盈缺损,手术证实为腺癌。 通过本组病例复习,我们认为早期胃癌只要在粘膜上有一定的直观所见,在X线胃肠造影中是能够显示出来而且也可以被认识的,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为此简单地介绍了我院采用的口服发泡剂双重造影方法及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63.
囊性血管囊病罕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道如下。男,57岁。1981年6月27日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于外单位住院治疗。当时,头颅正,侧位片见多个颅骨破坏区。胸部及骨盆片示骨质正常。肝、肾B型超声检  相似文献   
64.
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无论在诊断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是棘手的问题。为了准确判定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收集了12例鼻部肿瘤侵犯颅底病人的临床与影像学(CT与MRI)资料,结果发现:①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的病人平均年龄偏低,本组12例的平均年龄为34岁;②对有鼻塞,鼻出血等鼻部症状的病人伴眼部症状时,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③从观察鼻腔。鼻窦肿瘤是否有颅底受累的角度看,以冠状位CT扫描最为适宜;④CT可以较好地显示筛骨水平板、筛骨纸样板、颅底等骨性结构,MRI能很好地显示脑膜、脑、视神经、颈内动脉等软组织改变,并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在临床工作中,CT的费用比MRI低廉,而且更为普遍,对怀疑有颅底侵犯的病人,应首先做CT检查,为了更好地观察颅底软组织的受累情况,以决定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最好加做MRI检查。  相似文献   
65.
神经元移行异常及其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神经元移行异常是CNS先天性病变中的一组常见病,以往由于检查手段所限,较少报道。近年来,随着神经放射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使本组病变的诊断已成为可能。本综述了神经元移行的正常过程、移行异常的原因、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并着重介绍了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66.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金山  王茂强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3):150-152,T018
作者报告16例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的临床应用结果,旨在探讨穿刺技术和评价近期疗效。结果:14例成功,2例失败,尤死亡并发症。建立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3.98±0.24kPa降至240±0.16kPa,Doppler超声显示门脉主干血流速度从术前14.0±4.5cm/s增至48.0±16.5cm/s。术后随访观察2~7.5个月(平均4.5个月),除1例分流道早闭外,其余保持通畅;7例静脉曲张近乎完全消失,6例明显减轻,4例术前少量腹水于术后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牛。结论:TIPSS创伤性小、降低门脉压可靠,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优良方法;此技术成功的关键是术前了解肝静脉与门静脉的空间关系;为建立有效分流,作者推荐用直径12mm内支架。  相似文献   
67.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的方法,本文应用血氧合水平磁共振成像法,通过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技术检测脑功能活动时的功能区信号变化。对8例右利手健康男性进行右手指随意运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实验。实验采用静止-运动-静止三个阶段,运动又有简单复杂之分。此外,亦将梯度回波与平面回波技术同时应用在磁共振功能成像中以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功能图像上可见左侧初级运动皮层区的信号变化,而在本实验中梯度回波图像上结果为阴性。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在平面回波磁共振功能成像中磁敏感性高,稳定性好,有良好的时间分辨率,而梯度回波序列则较为不敏感。  相似文献   
68.
69.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报告46例幼年强直性脊柱炎。重点分析了本病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外周关节及附病时的X线表现。鉴于本病在临床及X线诊断中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存在某些混淆,重点讨论了本病与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0.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报告我院50例应用TIPSS方法治疗门脉高压症过程中,所遇到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心包填塞、肝动脉损伤、术后重度黄疸、肝性脑病、胆道出血各1例。其发生率为10%。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制、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