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肿瘤位于腰段椎管内10例、胸段椎管内1例、骶管内1例。12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副神经节瘤。术后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脑脊液漏。术后随访3~102个月,平均57.67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按McCormick分级,Ⅰ级11例,Ⅱ级1例。结论 椎管内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大多为良性无功能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常难以正确诊断。手术全切肿瘤后大多预后较好,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应用微通道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5例症状性单发骶管囊肿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采用微通道牵开进行个体化骶管后壁切除(宽度≤1.5 cm),然后在显微镜下切除囊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囊肿有无复发。结果4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7.0±12.6)min(75~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1)d(5~9 d)。45例患者中,41例骶管囊肿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远端囊壁旷置)。所有患者的术后病理学结果均提示为单纯囊肿。除4例术后出现骶尾部麻木感外,其余41例患者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45例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中位时间为15个月),4例出现骶尾部麻木感者均恢复正常,未见囊肿复发。末次随访VAS为0~3分(中位数为0分),与术前的1~10分(中位数为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66,P<0.001);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28.7±1.1)分(22~29分)]较术前[(21.6±3.9)分(14~28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26,P<0.001)。结论应用微通道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3.
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交通意外或坠落伤,近年来,我国脊髓损伤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众所周知,脊髓损伤大多后果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尽管基础研究和医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但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脊髓的受伤机制极为复杂,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也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因此,加强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从动物模型的建立到受伤机制的分析,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使用效果比较,都非常重要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显微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法。临床症状以枕颈部疼痛、麻木为主,包括疼痛58例、麻木30例、肢体无力3例、无症状包块2例;首发症状为枕颈部疼痛55例、麻木6例、无症状包块2例。肿瘤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上表现为等T1或稍长T1、等T2或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直径1~3 cm。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尽可能保留颈2棘突;肿瘤切除严格在包膜内进行。结果: 肿瘤全切除60例,次全切除3例,无椎动脉损伤。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92.83 min;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5.97 d。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除9例出现载瘤神经支配区麻木外,无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随访6个月至8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术后新出现的症状均恢复正常。58例疼痛患者疼痛均消失;30例麻木患者中,27例完全恢复,3例残余轻度麻木;3例肌力减退者均恢复正常。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所有患者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X线未见颈椎不稳定或畸形。结论: 充分利用颈1~2的解剖间隙,进行个体化椎板切开,进行颈1~2硬膜外神经鞘瘤的切除是可行的;尽量减少颈2骨质破坏,保留颈2棘突的正常肌肉附着,有利于防止颈椎不稳定或畸形的发生;严格包膜内切除可有效防止椎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总结原发性椎管内脓肿的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原发性椎管内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20年来收治的13例原发性椎管内脓肿的病例,分别对其病史,病因,病原学,手术方式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病程从7 d到6个月不等,所有病例均以疼痛起病,有10例自觉肢体无力,有5例患者有发热史,8例血常规白细胞升高.13例中颈椎管内脓肿1例,颈胸段1例,胸段1例,胸腰段4例,腰骶段6例.病原学中,细菌培养阳性4例,病理学诊断结核3例,1例因发病前感染布氏杆菌(Brucella)按该细菌感染治疗,其余病例病原学结果均阴性.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手术目的主要为清除病灶并减压,引流.术后根据病原学结果及临床经验予以抗感染及激素治疗.有2例术后形成切口脓肿再次行手术治疗,手术为清创及转移肌瓣修复.随访0.5~3.0年,平均1.8年.随访期1例术后复发并沿椎管扩散,再次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最后炎症均完全恢复,神经系统体征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原发性椎管内脓肿发病相对较急,主要以疼痛起病,腰骶部最好发,细菌培养多以阴性为主.建议早期手术,使用广谱,足量抗生素.术后如出现切口脓肿形成,宜在清创基础上转移肌瓣修复.术后为缓解脊髓和神经根水肿,可在抗生素保障下使用激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寻找合适、安全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年龄>75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例,其中血肿量20~30 ml 5例,30~60 ml 16例。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均得到了有效清除,术后第1、3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升高。术后除1例少量再出血,2例肺炎、1例一过性肾功能障碍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者7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2例,无死亡。结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微创、安全、有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预防性单独及协同给药对脑胶质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浓度为107/ml、细胞成活率95%以上的U251MG脑胶质瘤细胞悬液,接种至6w龄雄性裸鼠脑白质内。接种次日给药,2次/w,分4大组,即消炎痛口服给药组(两个剂量组);榄香烯腹腔注射给药组(两个剂量组);消炎痛和榄香烯低剂量协同用药组;对照组(肿瘤对照和空白对照)。给药20和30d时,断颈处死裸鼠,脑标本做石蜡切片,3μm厚,行H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染色。结果肿瘤对照组:裸鼠脑内肿瘤增生明显,瘤内幼稚血管形成,瘤细胞向白质内浸润,GFAP染色强阳性。单独给药组:瘤细胞较肿瘤对照组少,GFAP染色阳性。协同给药组:给药30d时大量瘤细胞发生凋亡,GFAP呈阴性表达。结论预防性的两药协同作用可更好地诱导裸鼠脑内人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8.
经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微创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52例垂体腺瘤采用经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术。结果 此种术式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路径,且不影响美观。结论 经鼻中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是值得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9.
大咯血26例患者的病因学诊断均于激光光凝手术前经病检或细胞学镜检确诊。每次咯血量约 800~1 000 ml,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者血压下降至 8 kPa,心率 102~116次/mim。作者根据激光物理的理化机制和生物组织对激光的物理特性,以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功率,行激光光凝止血。临床实践一次照射,断端血管呈灰白色,渗血停止,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ChiariⅠ畸形(CMI)寰枕减压硬膜成形术后疗效与枕大孔区脑脊液(CSF)流动恢复的关系。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4月ChiariⅠ畸形18例,其中合并脊髓空洞14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0~57岁,(42.3±13.1)岁。采用后正中入路枕大孔区减压硬膜成形术,用人工硬膜(Neuropatch)修补硬膜。于术后10~12天采用PHILLIP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经枕部骨性减压窗测量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腹背侧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头向及尾向流动的流速。根据Tator评分评价术后效果对比分析术后改善组与术后稳定组CSF流速差异。术后MR复查脊髓空洞消减情况。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前13例为优(改善组),余5例为良(稳定组)。术后MRI示14例合并脊髓空洞者中10例有明显缩小(改善组7例,稳定组3例),余4例无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8例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背侧蛛网膜下腔均可见脑脊液的头向及尾向流动,与心动周期相关,尾向流速(8.52±5.28)cm/s[改善组(6.35±2.81)cm/s,稳定组(14.18±6.29)cm/s,t=-3.734,P=0.002],头向流速(6.42±2.17)cm/s[改善组(5.88±1.97)cm/s,稳定组(7.81±2.22)cm/s,t=-1.804,P=0.090)。结论寰枕减压硬膜成形术治疗CMI可有效恢复术后枕大孔区脑脊液流动,疗效肯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测量枕大孔区脑脊液流速恢复情况与疗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