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56篇
预防医学   128篇
药学   10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51.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附34例病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2.
谌××,女,33岁。1982年5月6日诊。一月前始感口甜口粘,欲吐不吐,渴而不饮,厌油纳差。曾服中西药治疗20余日,罔效。刻下神倦肢酸,便溏,苔白厚,脉缓。处  相似文献   
53.
二十余年以来,笔者用自拟椒梅槟贯汤治疗胆道蛔虫病二百余例,除少数住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多数均在门诊治愈。介绍如下: (一) 方剂组成及剂量乌梅、黑醋各30克,川椒50个,贯仲60克,槟榔、木香、枳壳、厚朴各15克,苦楝皮12克。以上为成人量,小儿酌减。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电灼伤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方法检测26例电灼伤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选择素、内皮素(ET-1)、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凝血因子Ⅱ、Ⅴ、Ⅷ、Ⅸ促凝活性,并加以分析.结果在电灼伤早期,P-选择素和ET-1显著增高;ATⅢ:A先下降,然后在1周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凝血因子Ⅱ、Ⅴ、Ⅷ、Ⅸ促凝活性变化不明显,但1周后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电灼伤激活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致使病人处于血栓前状态,或局部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5.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1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华 《天津中医药》2009,26(4):283-283
急性腰扭伤为推拿科常见病,属中医"腰痛"范畴.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推拿手法配合自拟中药汤剂,观察治疗该病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中药消除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中药消除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的研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消除机理,研究对开发中药消除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是儿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严重肝功能损害,凝血障碍及神经系统受累等多脏器病变,骨髓细胞学显示有分化良好的巨噬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1985年Hadchouel等。第一次报道了soJIA患儿病程中出现类似MAS的临床表现,提示可能与大量异常活化的非肿瘤性巨噬细胞所致的噬血细胞现象相关。  相似文献   
58.
59.
案一:患者,男,45岁,已婚,农民。1969年11月24日初诊。10月下旬,患者于旅途之中突受暴雨,湿透衣衫。翌日起床,则感头痛头胀。自用生姜、葱白、红糖煎汤服之,未效。28日出现恶寒发热,周身疼痛,微汗微咳,口苦纳少等。前医予麻黄加术汤,再加黄芩、焦三仙,1剂而诸证好转,唯汗出而热不减,且大便干燥,数日不解,予调胃承气汤后,大便得泻而体温上升至40.2℃,并见唾粘涎而臭,时而昏蒙欲吐,脘痛拒按,咳咯稠痰,或痰中带血,或咯鲜红纯血。  相似文献   
60.
程××,男,55岁。1984年7月3日诊。患者于四天前,以发热,头身痛收入本院。两天后,出现面颈潮红,如酒醉状,呕吐,尿闭,咽部及球结膜充血。尿检:蛋白((?)),红血球、白血球、上皮细胞均少许。血压50/30。西医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与少尿期”。予补液、抗休克、利尿之后,血压升至126/84,但尿仍闭,遂邀余诊。证见食已即吐,面目微肿,腹痛拒按,大便微结,苔黄厚,舌质微淡,脉滑数。此乃胃中湿热也,遂用大黄9克,甘草3克,白茅根90克(鲜者),车前草15克。一剂后,吐得泻止,腹痛大减,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