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1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心房或心室程控刺激法有助于各种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处理,如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更常用于指导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持续性VT的治疗.在考虑心室程控刺激法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能否适用  相似文献   
52.
第五届岭南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暨近年来心血管病防治的前沿问题及新观点学习班于 2 0 0 3年 4月3~ 7日在广州市广东大厦举行 ,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海南及其他中南各省、市自治区从事心血管疾病专业人员共 10 0 0余人参加 ,会议期间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心脏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深得听众好评 ,本刊特将专家讲稿汇集刊登 ,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相似文献   
53.
室性早搏患儿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研究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对小儿无症状性室性早搏(VPC)的影响,对76例VPC患儿,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组(简称无器心组)46例,心肌炎组30例,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测定、二级梯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及心室晚电位检查。结果,无器心组自主神经活性增强者有37例(80%),明显高于心肌炎组的14例(47%,P<0.01)。运动试验:交感活性增强者18例,运动后VPC增多15例(83%);而迷走活性增强的23例中仅5例(22%)增多(P<0.001)。前者15例中4例心肌炎,后者5例均为心肌炎。提示VPC常见于无器心病的小儿,自主神经活性增强可能为其重要原因之一。应避免扩大心肌炎的诊断及不恰当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54.
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关系钱永如,胡蓉,彭芝琳,白永红小儿室性早搏(VPC)临床多见,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儿,亦见于健康儿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和血浆儿茶酚胺(CA)增高常导致VPC,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我们报道68例VPC患儿的临床...  相似文献   
55.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简称弹纤症)是婴幼儿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既往病死率高达100%。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不仅使病死率降低,而且多数早期接受适当治疗的婴幼儿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我院自1964年~1980年以来共收治弹纤症42例,现将其中追踪观察1~8年的21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5例急重型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年来我们收治了176例临床拟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5例为急重型。有2例表现为急腹症型,而心脏表现不明显,造成了临床上误诊误治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7.
完全性心房分离是指心房分别接受两个起搏点(通常是窦房结和心房异位起搏点)的激动所产生的一种少见的房性双重心律。由于心房内存在着完全性局限性传导阻滞,起源子阻滞圈内的房性异位心律不能下传以激动心室,故 Schamroth 称之谓完全性心房内阻滞。这一现象早在1900年已经 Hering 应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经导管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3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经导管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的介入治疗,年龄3~15(6.10±2.80)岁,体质量12~31(18.90±5.10)kg,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证实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缺损大小4~13(8.91±2.26)mm,分流口大小2.30~7.00 (3.30±1.06)mm,距离主动脉瓣0.50~8.00(4.21±2.10)mm,有假性室隔瘤形成7例(其中2个及以上分流口2例),部分三尖瓣组织附着19例.术后定期行TTE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本组封堵技术成功率100%,堵塞后即刻完全封堵率90.60%,术后6个月完全封堵率96.90%,仅1例存在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少许残余分流.除术中有一过性房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无1例发生Ⅲ°AVB,栓塞,溶血,封堵器脱落,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仅2例(6.30%)有轻微主动脉返流,2例有轻度三尖瓣返流,术后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LVDd、LVDs、LA术后明显缩小,MPA流速、MV流速术后明显减慢.随访时间6~22个月.结论经导管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是非常安全、有效可行的非开胸手术方法.长期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临床继续随访及累积经验.  相似文献   
59.
本文总结有关醋丁洛尔(Acebutolol)的电生理作用及其抗心律失常活性的重要作用。体外实验发现,醋丁洛尔是一种典型的β阻滞剂:可抑制4相除极,高浓度时可能对动作电位或快通道依赖纤维的除极速度有一定作用,可延长后者的有效不应期。然而多数病人一般接受200~600mg 每日2次,能否达到这样高的血浆效应尚有疑问。醋丁洛尔可抑制窦房结功能,但对心房有效不应期影响很小。事实表明,对于转复心房纤颤、心房扑动为窦性心律或对维持窦  相似文献   
60.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应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630014)钱永如近年来有关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方面的研究及抗心衰治疗观念的更新均有很大的突破,某些传统经典观念在实践中予以重新评价。儿科各种不同病因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一直是临床处理中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