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携带Smac基因的膀胱癌细胞特异性表达质粒peDNA3.1-UpIb promoter-Smac用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实验动物瘤体内的表达及促癌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将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注射到Balb/e-nu/nu雄性裸鼠的皮下,构建膀胱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当移植瘤长至直径约0.5era时,用脂质体将pcDNA3.1-Uplbpromoter-Smac包裹后隔天1次连续3次注射到瘤体内,间隔1天后,连续3天瘤体内注射适量丝裂霉素C诱导凋亡。设三组对照:单用脂质体质粒组、单用丝裂霉素C组和空白组。RT-PCR检测瘤组织Svaae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Smac蛋白的表达,苏木素伊红染色镜检、DNALadder带凝胶电泳分析和TUNEL-荧光标记检测观察瘤组织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膀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pcDNA3.1-Uplbpromoterm Smac后.与未注射脂质体质粒的对照组比较,Smac的表达增强约2.1倍:先注射脂质体质粒后丝裂霉素C处理和单用丝裂霉素C处理的瘤组织均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但前者的凋亡率为49.8%,显著高于后者的23.5%(P〈0.01)。结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瘤体内直接注射脂质体包裹的pcDNA3.1-Uplbpromoter-Smac后,所携带的Smac基因能够在癌组织中有效表达,并对丝裂霉素C诱手的瘤细胞凋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质柱配合丝裂霉素C等凋亡诱导药物的应用,可望为膀胱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一新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6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第2天;卡培他滨2000 mg/m~2,bid,口服,服10 d停4 d,14 d为1周期。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4例(8.5%),PR 24例(51.1%),SD 12例(25.5%),PD 7例(14.9%),总有效率59.6%,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51.1%。中位TTP为6.2个月(3.4~11.6个月),中位OS为11.3个月(5.9~14.6个月)。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较高,血液学毒性低,近期疗效较好,用药方便、安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在清醒镇静胃镜下的效果、安全性,并与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的镇静效果作出对比。方法:对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患者249名,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A组)及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组(B组),以检查期间MAP、HR、SpO2、苏醒时间及检查后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及费用对比。结果:A、B两组检查中MAP、HR、SpO2均有下降,但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A、B组患者中分别有71.8%及81.6%患者表示有意接受再次检查;A组患者较B组苏醒时间长,组间比较有差异;A组检查费用明显低于B组。结论:清醒镇静内镜检查对医患双方均有益处,咪达唑仑在清醒镇静胃镜中安全易操作,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54.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毒理学实验表明,2-乙氧基乙醇(EE)可引起生殖发育毒性、血液毒性和神经毒性。其毒代动力学特征表现为经呼吸道、皮肝同时吸收,且以后者为主,半衰期较长。EE的主要代谢产物为2-乙氧基乙酸(EAA),是导致生殖/发育毒笥的最终物质。EE的化学结构与甘氨酸类似,可选择性地竞争一碳单位合成,干扰了代谢旺盛的细胞组织系统,如性腺、血液、骨髓和神经等。本综述为我国开展安全性评价及健康危险  相似文献   
55.
韩伟  王竞 《浙江医学》2000,22(3):146-147
目的从视功能角度来观察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一些特点.方法用Humphrey-640自动视野计对51例(86眼)伴早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静态中心30°白色及蓝色视野检测.结果早期轻症DR患者白色中心视野指标平均偏差、矫正样本标准差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患者组Ratio值较对照 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无或仅有轻微DR的糖尿病患者中心视野可有明显异常,其中蓝色视野较白色视野更明显.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我院教职工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调查我院88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种类、时间趋势、人群分布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并五位恶性肿瘤的顺序为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其分布与性别、职业有一定关系。结论:恶性肿瘤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7.
原癌基因bc1 2属抗凋亡基因 ,它不促进细胞增殖 ,但能延长细胞的生命期限。Bc1 2在许多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组织细胞内bc1 2基因的表达 ,为临床上一些退行性疾病及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Bc1 2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遗传性和环境因素所致的视网膜变性。Bc1 2的过表达可以阻止实验性缺血、视神经挫伤、光诱导损伤以及一些视蛋白和cGMP磷酸二酯酶缺陷所致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凋亡 ,但对由于某些基因突变所致的凋亡无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本实验采用HPLC法和LC-MS技术检测了健康人和肿瘤患者人血清样品中的代谢产物,鉴定了与肿瘤生长相关的代谢物,以阐明癌症患者血清代谢组学规律.方法 HPLC条件: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水-75%甲醇(0.1%醋酸铵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15nm,进样量为l0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检测器(ESI)负离子模式下检测;毛细管电压为2.74kV;锥孔电压为25.52V;离子源温度为100℃;得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数据经SIMCA-P+软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投影判别分析(OPLS-DA),表达出与肿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利用LC-MS对相关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 检测精密度RSD在0.04%~0.61%之间,健康人血清和肿瘤人血清中代谢规律得到明显区分;5种相关代谢组分得到提取和鉴定,分别为苏氨酸,色氨酸,甘油二酯,磷酰胆碱和硬脂酸.结论 肿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代谢规律有明显差异,鉴定出的化合物与肿瘤生长代谢密切相关,可为肿瘤疾病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提供相关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脊髓NMDA受体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旨在探讨NMDA受体在吗啡耐受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吗啡耐受的受体机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建立慢性吗啡耐受大鼠模型,用MK-801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脊髓后角NMDA受体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MK-801抗吗啡耐受过程中是否对NMDA受体数量有影响.结果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NMDA受体数量增加;MK-801与吗啡合用有抗吗啡耐受作用,MK-801可以阻断吗啡耐受过程中NMDA受体数量的增加.结论吗啡耐受的机制可能涉及NMDA受体的上调,MK-801可能通过抑制NMDA受体上调而具有部分抗吗啡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60.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高表达和突变与40%左右的肺癌有关,已成为靶向治疗药物研究热点;随着Gefitinib和Erlotinib作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代表药物应用于临床,继而产生的耐药现象亦成为临床一大难题,部分耐药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H1650耐药机制.方法 选用real-time RT-PCR检测EGFR野生型NSCLC细胞系中EGFR mRNA表达水平;MTT检测癌细胞对Erlotinib的药物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EGFR突变NSCLC细胞系突变情况和Erlotinib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对EGFR突变型NSCLC细胞下游信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EGFR野生型细胞系中,EGFR mRNA表达水平高低不一,但均对Erlotinib耐药;EGFR突变型细胞系中,HCC827和H1650为同种突变类型,HCC827对Erlotinib敏感,H1650则相对耐药;检测显示,H1650细胞中PTEN表达缺失,给予Erlotinib和LY294002处理后,HCC827中P-AKT明显被抑制,但H1650中p-AKT下调不明显.结论 在NSCLC细胞系中,Erlotinib药物敏感性与EGFR的mRNA表达高低无关,但与EGFR的突变类型有关;H1650对Erlotinib相对耐药可能与PTEN缺失导致的P-AKT持续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