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141篇
药学   195篇
中国医学   69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补阳还五汤的主要有效成分有黄芪甲苷、芍药苷、苦杏仁苷、山柰素等,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 效。补阳还伍汤作为中医经典的益气活血方剂,活血而不伤正,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常用复方,在动脉粥样 硬化的防治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该文从抗炎和抗氧化应激角度,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质 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补阳还五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沉积型禹余粮对出血模型大鼠血液中相关止血指标及血清中金属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华法林钠建立出血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粉末组、水煎液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测定给药15 d各组大鼠全血中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血栓素B2(TXB2),花生四烯酸(AA),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PS),Ca2+的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各组大鼠给药0,5,10,15 d血清样品中Na,Mg,K,Ca,Fe,Al,Li,Be,Ti,V,Cr,Mn,Co,Ni,Cu,Zn,As,Sr,Cd,Sn,Sb,Ba,Pb 23种金属元素或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粉末组、水煎液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液中6-keto-PGF的含量(P<0.05),均能显著升高TXB2,AA,ET-1,PAF,PS,Ca2+的含量(P<0.01),具积极有益的调节作用。粉末组对大鼠血清Na,K,Ca,Fe,Li,Ti,V,Co,Cu,Zn 10种金属元素具有显著积极的调节作用(P<0.05,P<0.01);水煎液组对大鼠血清中Na,K,Ca,Fe,Li,V,Ni,Cu,Zn,Sr 10种金属元素有显著积极调节(P<0.05,P<0.01)。粉末组能显著降低Cr的含量(P<0.01),水煎液组能显著降低Cr(P<0.01),Pb(P<0.05)的含量。结论:沉积型禹余粮粉末、水煎液均对华法林出血模型大鼠具有明确、积极的干预作用,可通过增强血管收缩能力、促进刺激血小板活化,从而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黏稠度等作用起到凝血作用。Na,K,Ca,Fe,Li,Ti,V,Co,Cu,Zn,Ni,Sr等金属元素群可能是其发挥止血效应的物质基础。根据以上检测指标,综合来看,粉末组与水煎液组干预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为了系统分析复方中药结肠炎奇效颗粒的化学组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对该制剂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 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0~2 min,5%B;2~16 min,5%~21%B;16~30 min,21%~95%B;30~33 min,95%B;33~34 min,95%~5%B;34~37 min,5%B),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 μL。质谱分析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60~1 200,MSE模式采集数据。通过与对照品、参考文献和自建数据库信息比对后对各离子峰进行鉴定。结果 从结肠炎奇效颗粒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02个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三萜类、苯乙醇苷类、鞣质类、环烯醚萜苷类等,其中黄酮及其苷类主要来源于骨碎补和山楂,苯乙醇苷类和环烯醚萜苷类来源于车前子,三萜类和鞣质类主要来源于山楂和诃子,且已鉴定化学成分包含骨碎补中成分28个,车前子中成分31个,诃子肉中成分53个以及山楂中成分58个。结论 建立的UPLC-Q-TOF/MSE能全面快速地分析结肠炎奇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初步阐明了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老年人营养与保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年龄进入老年期时,人生的历练与智能的累积是最丰硕的时期,而享受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是银发族最渴望也是最需要追求的方向。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健康与营养密切相关。营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抗病能力和寿命的长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要根据健康情况调整饮食结构,防止营养的不足或过剩。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5.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医院开展诊疗活动的物质基础。加强和完善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2006年6月,我市为保证百姓用上放心药,颁布了《石家庄市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药品的使用予以详细的规定。那么,医院药剂科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药剂科在保证药品质量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根据药剂科在实际工作各个环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应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预测黄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物质,揭示黄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物质基础.方法 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黄芩所含43种化合物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24个靶点进行对接筛选,并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多成分-多靶点网络模型.结果 黄芩中有14个化合物与12个以上的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筛选出黄芩中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为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对中药五味中苦味的中医药内涵,苦味药的来源及药用部位,苦味与四气、归经等药性理论及化学成分间的关系进行归纳与总结。并阐述电子舌等现代仿生技术在苦味表征中的运用,同时提出基于系统化学分离分析方法的苦味药物质基础拆分及化学表征思路。探讨苦味药物配伍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为苦味药性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网络方剂学具有将网络科学与中医方剂学特点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整合中医整体思辨的宏观思维与现代医学生物细胞分子的微观视角,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法,建立一个系统方剂知识库及病症结合网络,重点研究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配伍规律的阐明、源自方剂的中药新药创制及类方网络方剂学构建等特征。物质基础研究能揭示方剂作用机制,是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的保障;配伍规律是方剂的核心;方剂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备整合调节的优势,是研制多靶点新药的重要源泉;类方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及对方剂配伍规律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以上4方面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网络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网络方剂学的发展则有助于诠释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用药疗效,拓展新药的研发思路。该文对网络方剂学的特征进行总结,对基础研究、配伍理论、新药创制、类方研究4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有助于阐明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使用方式,促进方剂的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59.
评价桃红四物汤各分离部位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效应物质基础。采用比浊法测定体外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改进凝血酶时间法测定抑制凝血酶活性;采用UPLC-Q-TOF-MS对各分离部位进行定性分析鉴定。桃红四物汤醇沉沉淀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20%~30%醇洗脱部位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不溶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40%~70%醇洗脱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芳香酸类成分、苷类成分和苯酞类成分是醇沉沉淀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20%~40%醇洗脱部位的主要成分。桃红四物汤抑制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主要效应物质基础是芳香酸类成分、苷类成分和苯酞类成分。该实验为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证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探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观察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对Hep 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通过精密肝切片技术对细胞毒成分进行验证,探讨何首乌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运用MTT法检测何首乌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及柰类共11个单体成分对Hep G2细胞的毒性。将有明确细胞毒的成分与大鼠肝切片共同培养6 h后制备肝组织匀浆,通过BCA法测定匀浆液中蛋白含量,连续监测法测定并计算每1μg蛋白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以考察这些成分对肝组织的毒性作用。细胞试验结果显示,只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显示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IC50分别为71.07,125.62,242.27,402.32μmol·L-1,而其他7个化合物的毒性很小。肝切片试验结果显示,大黄酸4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ALT,AST,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1),1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5);随药物浓度增大,肝切片中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显示有一定的量毒关系。大黄素400μmol·L-1组可引起肝切片ALT,GGT,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1)。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8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ALT,AST,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1或P0.05),200μmol·L-1组能引起肝切片LDH漏出率的显著升高(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肝切片中ALT,AST,LDH漏出率呈升高趋势,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此外,浓度为800μmol·L-1的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还可使肝切片MTT还原能力显著下降(P0.01)。结果提示,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只有在高浓度(≥400μmol·L-1)时才可能对肝组织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但是,据文献报道这3个成分的体内暴露水平都很低,要达到毒性浓度(400μmol·L-1或800μmol·L-1)的暴露水平,转化为健康成人至少分别需要单次口服4 898,339,5 581 g的何首乌药材,这与何首乌的临床使用剂量(生首乌3~6 g,制首乌6~12 g)相差甚远,因此,"蒽醌类成分是何首乌肝毒性成分"这一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