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抗伊马替尼机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从而更深入阐明部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6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对象:选取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对治疗及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过程中应用的伊马替尼为Novartis公司产品,批号B-1701-0001-000005;氟波酯为浙川制药公司产品,批号030321495。②实验方法:抽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10mL,分离得到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FIk1^+CD31^-CD34细胞。以诱导造血集落的前48h,96h,120h内培养体系中含5μmol/L伊马替尼分别作为伊马替尼1,2,3组,设立空白对照,均体外培养18d,检测伊马替尼对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未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Ik1^+CD31^-CD3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将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Ik1^+CD31^-CD34细胞分为3个亚群,即G0期、G1期及S/G2+M期,分别评估氟波酯、伊马替尼、氟波酯联合伊马替尼对3个亚群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结果:①伊马替尼对处于分化阶段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Ik1^+CD31^-CD34细胞增殖及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伊马替尼1组每1000个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Ik1^+CD31^-CD34细胞产生的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红系爆式集落数无明显变化(P〉0.05),伊马替尼2,3组两种造血集落数均显著降低(P〈0.05)。在内皮诱导体系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伊马替尼3组CD31^+/vWF^+细胞出现率明显降低(P〈0.05),且分化形成血管样结构的时间延迟。②伊马替尼诱导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Ik1^+CD31^-CD34细胞及其分化细胞凋亡的比较:5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8h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Ik1^+CD31^-CD34细胞凋亡数量明显低于其分化的造血、血管内皮细胞(P〈0.05)。③氟波酯联合伊马替尼对白血病干细胞体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氟波酯联合伊马替尼能显著诱导处于G0期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Ik1^+CD31^-CD34细胞分化为造血细胞,同时也能显著诱导其凋亡。单独应用氟波酯或伊马替尼均对处于Go期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Ik1^+CD31^-CD34细胞凋亡无呀显影响.进入G,期及S/G2+M期后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 结论:①临床所观察到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运用伊马替尼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伊马替尼清除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②氟波酯联合伊马替尼可有效诱导原始白血病干细胞的分化及凋亡。  相似文献   
52.
K562/Vp16细胞系中边缘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阐明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方法经过对K562细胞系长期的鬼臼乙叉甙(Vp16)诱导和克隆筛选,建立了一株耐药细胞系K562/Vp16,利用干细胞高效能将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泵出细胞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术从K562/Vp16细胞系中分选出一小群细胞,即边缘细胞(Side population,SP),称为K562/Vp16SP细胞,并初步探讨了其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结果BCR/ABL和ABL蛋白在K562细胞、K562/Vp16SP细胞及K562/Vp16非SP细胞(K562/Vp16 non-SP)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P在K562细胞中不表达,在K562/Vp16SP及K562/Vp16non-SP细胞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与K562/Vp16non-SP细胞比较,K562/Vp16SP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更强,并且这种耐药性几乎不能被多种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另外,体内外实验显示,K562/Vp16细胞的致瘤性几乎全部来源于K562/Vp16SP细胞:结论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可能与数量极少的SP细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类数量极少的SP细胞应当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62岁.于2010年1月10日发现右上臂内侧近肘关节处数个肿物,大小约15 mm×20 mm,无触痛,活动度可,局部皮肤完整,无红肿、热痛,遂至我院骨外科行"右上臂软组织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右上臂)圆形细胞恶性肿瘤,Vim(+),LCA(+),提示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可能;免疫组化:CK(-),LCA(+),CD43(+),CD68(+),CD34血管(+),MPO(-),HMB45(-),Melan-A(-),EMA(-),S-100(+),CD99(+),Ki-67(+)(阳性指数约50%).2010年1月18日转入我科,查体:右上臂内侧近肘关节处数个肿物,大小约10 mm×20 mm,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可,局部皮肤完整,无红肿、热痛,余全身浅表未触及肿物.  相似文献   
54.
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较常规化疗能更好地清除瘤细胞,对于预后分层为低、中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经过auto-HSCT治疗多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1],且适用年龄范围广、所需经费较少、安全性高、移植后的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因此,auto-HSCT成为没有找到合适供者、经费困难患者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激活感染的方法。方法: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检测57名allo-HSCT受者642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结果:IgM抗体和DNA定量的阳性检出率为35.51%(228/642)和13.08%(84/642),连续阳性病例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33.33%(9/24)和87.5%(21/24),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allo-HSCT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110例CML患者,慢性期93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9例,97例接受亲缘移植,13例接受非亲缘移植。接受改良Bu/Cy、全身照射联合Bu/Cy预处理方案分别为96、14例。接受环孢素(CsA)联合甲氨蝶呤(MTX)和CsA、MTX、麦考酚酯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分别有86例和24例。结果:移植后5年感染率37.3%,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率30.9%。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6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6例。移植相关死亡(TRM)18例,10例死于GVHD,8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allo-HSCT是治疗CML有效手段,慢性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53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病例、17例在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对死亡病例危险因素进行探索。结果:17例死亡病例中,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其次是出血。高白细胞血症、高血清LDH水平和婴幼儿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是急性白血病患儿死亡危险因素(P<0.1)。结论: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LDH水平是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防治感染并及时纠正治疗早期出血倾向可有效降低化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构建C57BL/6小鼠FBL-3微小残留白血病(MRL)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5×106个FBL-3红白血病细胞经尾静脉接种至C57 BL/6小鼠,接种后第3天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TX),观察小鼠生存时间与药物剂量间的关系;根据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与CTX剂量和与接种FBL-3细胞数量的关系,确定构建小鼠MRL模型所需的化疗药物剂量.结果 C57BL/6白血病小鼠对CTX敏感,随CTX剂量增加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药物剂量与生存时间有较好的回归关系.移植生物试验显示,接种500个FBL-3细胞的小鼠生存时间与接受100 mg·kg-1 CTX化疗白血病小鼠相当.结论每只C57BL/6小鼠经尾静脉接种5×106个FBL-3细胞3d后给予100 mg·kg-1 CTX化疗可以建立MRL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姜黄素联合小剂量MP方案化疗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5例采用姜黄素联合小剂量MP方案化疗,姜黄素自化疗开始时给药,剂量450mg/d,长期治疗。化疗方案采用小剂量MP方案(马法兰6mg/d,口服,第1~8d,泼尼松15mg/d,第1~8d),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6个疗程。对照组25例,单纯应用小剂量MP方案化疗,方法及药物剂量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部分缓解21例,进展3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P<0.01)。治疗组疗效指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不良反应轻微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姜黄素联合小剂量MP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疗效明显等优点,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初始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鸿志  林晓贞  房佰俊 《中国药房》2011,(33):3148-3151
目的: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初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对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IM)、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初始治疗CML-CP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CML-CP一线治疗提高IM初始给药剂量(600~800mg.d-1)与IM标准治疗剂量(400mg.d-1)相比未显示明显优势,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可在血药浓度监测的基础上个体化给药;达沙替尼(100mg.d-1)或尼罗替尼(每次300mg,每日2次)在初始治疗CML-CP的Ⅲ期临床试验中较IM标准治疗方案显示更优疗效,可能预示更长期生存获益。成人CML-CP一线治疗可采用IM(400mg.d-1)、达沙替尼(100mg.d-1)或尼罗替尼(每次300mg,每日2次)方案,长期治疗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