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9篇
  免费   901篇
  国内免费   1207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1166篇
口腔科学   432篇
临床医学   1492篇
内科学   1464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752篇
特种医学   5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30篇
综合类   5450篇
预防医学   488篇
眼科学   372篇
药学   1287篇
  3篇
中国医学   2469篇
肿瘤学   277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1091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1000篇
  2006年   853篇
  2005年   953篇
  2004年   1138篇
  2003年   1089篇
  2002年   1028篇
  2001年   652篇
  2000年   558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兔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兔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1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在双侧下颌骨第一前磨牙前方无牙区行骨切开术,用自制牵张器固定。经过7d潜伏期,以每次0.5mm的速度牵张,每天2次,连续7d。分别在潜伏期末、牵张结束、固定期第14天、第28天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行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全部动物的下颌骨被成功延长,牵张间隙逐渐被新生骨组织充填。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52.
山羊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刚  郑杰  吴烨 《口腔医学研究》2006,22(4):387-389
目的:建立一个可行性良好的山羊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方法:将6只山羊的下颌骨截断,安置牵引器,延迟期4 d后以0.5 mm/次,2次/d的速度牵引10 d;随后进入固定期。分别于固定期的2、4、6、8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标本和放射学观察。结果:牵引过程被所有山羊耐受,牵引长度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山羊是一种良好的牵引成骨动物模型;该模型有助于DO临床的应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外科方法建立大动物腭裂模型的解剖基础及其稳定性,以及牵张成骨术整复其硬腭部骨质缺损治疗腭裂的价值。方法20只家猫中,18只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切除一侧硬腭0.8cm×2.5cm软硬组织并延长至软腭内约1.5cm,形成口鼻腔组织洞穿缺损,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腭裂实验模型中,3只为实验对照组,笼养6周后取材观察腭裂缺损畸形稳定性;实验组15只,应用新设计的牵张成骨术,以每次0.4mm的速度,每日2次的频率和恒定的方向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至裂隙完全封闭。术后第2、4、6、8及12周分5批处死动物,每批3只,观察缺损区及牵张间隙区组织整复情况。另设空白对照组2只,进行对比。结果建立的腭裂实验动物模型畸形症状类似人腭裂临床表现,且6周后无自行修复。牵张成骨术后12周,缺损区为骨运送盘移行封闭,且牵张间隙为原位新生骨组织修复。结论外科方法建立大动物腭裂实验动物模型,稳定性高,畸形特征典型,具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学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用共价偶联的方法,将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或前霍乱原类毒素进行偶联后,用灌胃的方法将不同的免疫剂进行大鼠免疫实验,检查不同时间大鼠体内特异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证实了霍乱素素B亚单位的佐剂效果,同时发现前霍乱原类毒素具有强的胃肠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建立山羊牵引成骨延长下颌支重建下颌支高度动物模型,对山羊下颌支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组织及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为牵引成骨术在下颌支缺损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实验用山羊在下颌切迹下方截骨,切除一侧髁突及其颈部,左右随机。再于下颌支后缘形成转移盘。牵引延长下颌支,于牵引结束后2、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组织学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并用Axioplan2imaging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处理,结果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从牵引结束后4周始,通过牵引成骨形成的新髁突已经具备与正常山羊髁突相似的外形;组织学及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牵引区新骨随时间推移,钙化程度增加。至牵引结束后6周时,牵引区新骨矿化率为(1.35±0.57)μm/d,已经接近正常山羊下颌支矿化率(0.95±0.13)μm/d(P〉0.05)。结论:以山羊作为下颌支及髁突缺损牵引成骨重建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临床情况具有相似性。牵引结束后6周,可以考虑拆除牵引器,以利新骨在生理状态下进行功能改建。  相似文献   
56.
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方法:实验用小型猪4头.手术造成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切除部分关节盘,破坏颞骨和髁突的关节面,制动关节.术前及术后4个月测量下颌张口度,作CT检查,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实验动物中的2只术后4个月时张口度减小近1/2;CT显示关节窝与和髁突之间有骨痂形成;组织学证实关节窝与髁突之间被大量纤维组织占据,其中间杂有新生骨岛和骨桥.结论:初步成功建立髁突矢状骨折继发关节强直的动物模型,但可重复性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大鼠牙周组织及其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以观察该药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D、E 5组,其中B、C、D、E 4组用细丝线结扎实验牙的牙颈部并给予高糖饮食,形成牙周炎动物模型,E组使用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治疗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而D组使用甲硝唑棒治疗.比较B、C、D、E 4组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数及其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变化,评价疗效.结果:E组和D组用药后,各项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大鼠牙周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大鼠牙周炎近期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RhBMP-2-珊瑚复合在腭板缺损修复中的可行性。方法:将珊瑚与RhBMP-2复合,制成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将其嵌入人造狗腭板骨缺损区。通过X片、扫描电镜、生物力学方法,观察复合人工骨在受植区的骨修复效果。结果: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具有很强的骨修复能力,珊瑚逐渐被降解、吸收,新骨不断形成,其抗压强度不断增大,三个月后抗压强度接近正常腭板,复合人工骨完全被成熟骨组织替代。结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腭板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9.
兔颞颌下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位动物模型的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动态改变,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日本大白兔26只,实验组20只行手术,在不打开颞下颌关节囊的情况下制成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术后不同时期关节区组织学的改变和软骨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术后1-2周为髁状软骨细胞凋亡的高峰期,集中于功能区的肥大层和增殖层。4-6周进入关节改建期。结论:关节盘前移位后可激活软骨细胞的凋亡机制,启动关节软骨的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60.
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初步研究。材料和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实验一组(单纯扩弓组)9只,连续扩弓5天;实验二组(反复扩缩组)9只,先扩弓5天,再缩弓5天,然后再扩弓5天…,如此反复25天,扩三次,缩两次;对照组4只,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在实验前、扩弓结束、缩弓结束时,拍腭中缝X线片,取大鼠上颌石膏模型。结果大鼠上颌咬合片中可以看到:扩弓后,大鼠腭中缝被打开,而缩弓结束后,腭中缝回复到扩弓前水平。模型测量发现:单纯扩弓组扩弓结束时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比扩弓前增大(P〈0.05)。反复扩缩组每次扩弓结束时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均增大(P〈0.05);每次缩弓结束时,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均缩小,与扩弓前水平相当(P〉0.05)。对照组腭中缝宽度、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均无变化。结论本研究利用扩弓和缩弓装置成功建立了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的动物模型;腭中缝宽度、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随着扩弓或缩弓而增大或回复,并且随着扩弓次数的增加,每次扩弓后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均比前一次扩弓增大,第一扩弓和第三次扩弓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