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 mTOR 抑制剂(雷帕霉素)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坎地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24只2型糖尿病模型 db/ db 小鼠随机均等分为糖尿病组(D组)、雷帕霉素治疗组(R 组)、坎地沙坦治疗组(C 组)、雷帕霉素+坎地沙坦治疗组(R + C 组);同时6只 db/+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ND 组)。治疗16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重、血糖、血肌酐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组织病理指标的差异。结果与 D 组比较,雷帕霉素、坎地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延缓 db/ db 小鼠体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16周后,R 组、C 组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水平均低于 D 组,R + C 组低于 R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ND 组比较,糖尿病各组肾小球体积、系膜区基质显著增加,雷帕霉素、坎地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延缓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系膜基质增加;与 R组、C 组比较,R + C 组肾小球体积及系膜区基质占肾小球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镜结果显示 D 组肾小球基底膜出现弥漫性或节段性增厚,雷帕霉素、坎地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显著延缓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结论雷帕霉素联合坎地沙坦可进一步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肌酐水平,延缓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系膜区基质沉积;在减轻糖尿病肾损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病原菌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的87例确诊PD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透出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24例)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6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PDAP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血清标志物RCT、RDW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36.51%),革兰氏阴性感染组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1.67%)。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相比,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PDAP患者的透出液有核细胞数(Z=-2.745,P=0.006)、透出液多核细胞百分比(Z=-0.273,P=0.005)、血清PCT(Z=-4.345,P<0.001)、C反应蛋白(Z=-2.859,P=0.004)、RDW(Z=-2.908,P=0.004)及纤维蛋白原(t=-2.602,P=0.01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t=2.091,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PCT(OR=1.034,95%CI:1.001~1.069,P=0.045)、高RDW(OR=1.499,95%CI:1.037~2.167,P=0.031)是PDAP患者发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PCT联合RDW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PDAP发生的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17~0.890,P<0.001)。结论高血清PCT、高RDW水平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PDAP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导致的PDAP有着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治疗前D-二聚体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按照治疗效果把161例确诊为PDAP患者分为治疗成功组及治疗失败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成功组的血清白蛋白(t=3.359,P=0.002)及首次腹膜炎发生率(χ^(2)=6.155,P=0.013)明显高于治疗失败组,其透析龄(Z=-3.314,P=0.001)、第3天透出液白细胞计数(Z=-3.951,P<0.001)、hs-CRP(Z=-3.093,P=0.002)、PCT(Z=-2.344,P=0.019)、纤维蛋白原(Z=-2.197,P=0.024)、D-二聚体(Z=-4.152,P<0.001)低于治疗失败组。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长透析龄(OR=1.025,95%CI:1.011~1.039,P<0.001)、高hs-CRP(OR=1.007,95%CI:1.002~1.012,P=0.008)、高PCT(OR=1.018,95%CI:1.002~1.034,P=0.029)、高纤维蛋白原(OR=1.568,95%CI:1.052~2.336,P=0.027)、高D-二聚体(OR=1.523,95%CI:1.165~1.991,P=0.002)、低血清白蛋白(OR=0.0915,95%CI:0.840~0.997,P=0.043)是PD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长透析龄(OR=1.024,95%CI:1.008~1.039,P=0.003)、高D-二聚体(OR=1.419,95%CI:1.064~1.893,P=0.017)是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ROC曲线,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和76.2%。结论PDAP患者长透析龄、治疗前高水平D-二聚体与治疗失败独立相关,D-二聚体是预测PDAP治疗失败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