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对DR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DR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葡萄糖毒性产物的形成及其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导致血管性病变和神经性病变。研究表明,DR的发生可能与多元醇通路的活跃、氧化应激的增加、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蛋白激酶C通路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增强等相关。db/db小鼠作为一种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其发病机制与人类常见的2型糖尿病极为相似,在DR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db/db小鼠在DR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DR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52.
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革新可以协助我们更好地观察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VAMD)的病程进展,并且监测其治疗效果。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抗VEGF)药物治疗这种新型方法,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治疗NVAMD,然而治疗后的长期随访和再治疗成为维持现有视力的关键问题。在抗VEGF治疗过程中, SD-OCT成像有助于早期识别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复发。本文将进一步阐述在NVAMD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后, SD-OCT在随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54.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是临床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致盲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类患者经常继发黄斑病变,包括黄斑水肿、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等,其中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功能损害的首要原因,长期持续的黄斑病变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目前新的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一些药物与激光的联合疗法,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较好的疗效;但是BRVO确切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手段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外路法视网膜复位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视网膜脱离伴有白内障患者13例(13只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外路法视网膜复位术。结果:所有手术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巩膜外环扎术,其中7只眼行巩膜外加压术,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入SF6气体,术后观察6个月以上,12只眼视网膜解剖学复位,10只眼矫正视力≥0.2,2只眼矫正视力<0.2,1只眼视网膜脱离再发。手术中无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无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外路法视网膜复位术是可行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56.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orbital fibroblasts.OFs)增殖的影响.探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j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发病机制。方法:OFs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TGF—β1(0.1、1.0、5.0、10.0、100.0μg/L)对细胞进行处理。计算细胞的数量,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椎虫蓝染色计算活细胞比例、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0.1、1.0、5、0、10、0μLg/L的TGF-β1作用后OFs生长曲线上移,活细胞数增加,A值上升,处于增殖期(S G2)的细胞比例增多。100.0μg/L的TGF-β1对OFs作用相反。结论: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双相调节性.其不同作用的发挥依赖TGF—β1的浓度,TGF—β1的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可能诱发PVR。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例局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无效的PCME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BCVA和CRT均改善[0.18±0.06 vs.0.62±0.11和(730.80±42.66) μmvs.(245.80±18.54) μm](P<0.01).随访5-12个月,未见复发,亦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CME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显著的并发症,是引起视力损害和丧失的重要原因[1].黄斑水肿的发病率与多因素密切相关[2,3].激光光凝治疗DME的效果与益处已得到充分肯定,且早期治疗效果最好[4~6].现就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角膜缘干细胞培养后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肖艺  刘庆淮 《医学综述》2004,10(11):645-647
角膜上皮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为保持上皮的完整性.其表层细胞不断更新,基底层细胞不断增殖以取代脱落细胞。1986年Schimer等通过研究首次明确指出角膜缘干细胞位于约1.5mm的角膜缘环形区域内的上皮细胞基质层内。此处的Vogt栅栏内的网状嵴上皮被认为是干细胞储存所。研究表明,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的源泉。角膜缘缺损或角膜干细胞的丧失将导致角膜表面顽固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各个损伤因素在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中所占的比率。方法:14只家猫28眼分为4组,处理因素为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摘除或不摘除晶体,以不同的能量摘除晶体。手术前后分别测量中央角膜内皮细胸密度。结果:不摘除晶体而单纯释放超声能量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摘除晶体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下降,且所使用能量的越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程度越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体核碎片引起角膜内皮损伤是首要因素,而其他因素在正常的手术过程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