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何宇鸿  余华峰  赵毅  隗亚梅 《广东医学》2004,25(11):1280-1282
目的 探讨眼震电图 (EN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35例临床确诊的VBI患者及 110例非VBI眩晕患者进行ENG及TCD检测。结果 ①VBI组患者上述两项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 86 6 %和 77 8%。ENG提示 :前庭中枢性异常 6 6例 ,前庭周围性异常 16例 ,前庭中枢及周围均异常 35例。TCD提示 :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异常 79例 ,基底动脉和单侧椎动脉流速异常 2 6例 ,低流速 87例 ,高流速 18例 ,伴有阻力指数异常 4 6例。②非VBI眩晕组患者上述两项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 2 1 8%和4 4 5 %。ENG提示 :前庭中枢性异常 6例 ,前庭周围性异常 13例 ,前庭中枢及周围均异常 5例。TCD提示 :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异常 2 7例 ,基底动脉和单侧椎动脉流速异常 2 2例 ,低流速 31例 ,高流速 18例 ,伴有阻力指数异常 2 1例。③VBI组与非VBI眩晕组的对照研究表明 ,VBI组的ENG和TCD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VBI眩晕组。结论 ENG和TCD对VBI的早期诊断有肯定意义 ,此两项检查均为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 ,两者结合 ,相互补充 ,对VBI的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52.
平野小体(Hirano bodies)由日本学者平野于1965年在太平洋关岛上、从患有帕杰森氏痴呆的尸检脑标本中首先发现。该小体在我国尚未见到报道。本文报道了75例尸检脑标本中海马神经元平野小体的检出材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iNOSI)氨基胍 (aminoguanidine ,AG)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R)后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onga改良法 ,建立局灶缺血 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即刻给予AG(10 0mg/kg ,每天两次 ) ,测定再灌注后不同时点 (6h ,12h ,2 4h ,48h ,72h ,7d)脑内NOS活性的动态变化及脑梗死体积 ,并对顶叶皮层半暗带区进行光镜下观察。结果 再灌注后 12h~ 72h ,AG治疗组NOS活性明显降低 ,梗死体积减小 ,光镜下病理学观察也表明 ,各时点AG治疗组顶叶皮层神经元变性数目及变性程度均减轻 ,微循环障碍也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3h ,于再灌注即刻给予AG ,可使脑梗死体积缩少 ,使半暗带区神经元变性、微循环障碍程度减轻 ,起到对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派瑞松(1%硝酸益康唑与0.1%曲安奈德霜)治疗湿疹38例,与新肤松(硫酸新霉素与氟轻松软膏)30例对比,两组患者均治疗14天,每天早晚各1次,于治疗当天、第7天、第14天进行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实验组有效率89.48%,对照组有效率70.00%,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5.
丁宁  梁熙虹  余华峰 《北京医学》2006,28(3):156-158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疗效.方法经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硬脑膜动静脉瘘27例,其中海绵窦区18例,横窦、乙状窦9例,均经静脉途径予以栓塞治疗.结果本组27例中治愈22例,症状好转5例,无加重和死亡.随防2个月~8年,无复发及加重者.结论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褪黑素/低聚糖对亚健康老年人和非急性期心脑血管病病人的血压和多种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单胺氧化酶-B(MAO-B)的影响。方法将222例60岁以上亚健康和非急性期心脑血管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4例)与对照组(108例),观察组予褪黑素/低聚糖胶囊,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服用褪黑素/低聚糖3个月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均值较服用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此后4个月、5个月、6个月血压始终显著低于服用前和对照组相应血压值(P<0.01)。观察组较服用6个月时较服用前和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褪黑素/低聚糖服用3个月对舒张期血压和MAO-B活性的降低效应有显著性相关。结论老年人服用褪黑素/低聚糖3个月后有较显著降低血压的生理作用,并有降低血清MAO-B活性的作用,从而对衰老进程可能有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57.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简称Leber病,1871年由德国眼科医生Theodor Leber首先报告,为一种独立性线粒体病。本病急性期常表现为视盘炎,晚期则以视神经萎缩为眼底征象,故又称Leber视神经萎缩。本文总结了同仁医院神经科及眼科近2年中收治的Leberr病20例,从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线粒体DNA突变类型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8.
自由基与脑缺血-再灌流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缺血-再灌流的重要环节。抗自由基药物具有抑制自由基生成,促进其分解、转化的作用,本文就脑缺血与自由基的关系及自由基清除剂的分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视觉诱发电位在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在初诊为视神经炎的急性视力下降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 列。研究对象 66例(115眼)初诊为视神经炎的急性视力下降患者。方法 比较66例不同病因急性视力下降患者的图形翻转 视觉诱发电位(P-VEP)异常。主要指标 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P-VEP在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 (IDON)、其他类型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和压迫性视神经病中异常率分别为89.7%、93.7%、100.0%和60.0%;颅内疾病导 致的视盘水肿、心因性视力下降和原田氏病未发现VEP异常。P-VEP潜伏期延长在IDON、其他类型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 分别为64.1%、62.5%和16.7%。P-VEP振幅下降在该三组则分别为30.7%、68.7%和83.3%。IDON组P-VEP潜伏期(152.0ms± 18.5ms)与其他类型视神经炎组(136.0ms±20.2ms)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3.603,P=0.01)。结论 P-VEP有助于急性视力下降 患者的病因诊断,并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视神经病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0.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381例发病在72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观察血尿酸水平、临床表现及预后等,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发现血液中尿酸的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病初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好。结论尿酸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以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损伤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