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4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510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602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1820篇
内科学   1464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33篇
特种医学   2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89篇
综合类   3539篇
预防医学   71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785篇
  20篇
中国医学   887篇
肿瘤学   17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651篇
  2009年   649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林卓明 《检验医学》2020,35(3):270-27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变化,并探讨Fib、DD、PLT与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UC患者83例以及体检健康者40名(对照组)。将UC患者分为活动期组(52例)和缓解期组(31例),并将活动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16例)、重度组(9例)。比较各组Fib、DD、PLT水平,并采用Spearman分析评估Fib、DD、PLT与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Fib、DD、P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Fib、DD、PLT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Fib、DD、PLT与UC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2、0.687、0.291,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Fib、DD、PL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Fib、DD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Fib、DD、PLT与UC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3、0.876、0.595,P<0.05)。结论Fib、DD、PLT与UC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UC临床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心梗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初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均进行血清N末端脑钠肽及D-二聚体水平测定,判断两项指标水平和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另外与10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疾病组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HYHA分级越高,患者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越高,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的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P0.05;死亡患者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初诊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N末端脑钠肽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存在相关性,通过测定两项指标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检测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指标,对两组检测价值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肌酐、HbA1c指标分别为(2.31±1.02)μg/mL、(4.58±1.07)g/L、(3.77±1.14)mg/L、(383.09±133.55)mmol/L、(7.48±1.56)%,各指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1、10.608、20.048、16.643、15.989,P<0.05);对比两组甘油三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2,P>0.05);将糖化血红蛋白指标7%作为临界点,对比Cys-C指标(3.47±1.76)mg/L,糖化血红蛋白指标<7%患者的Cys-C水平比糖化血红蛋白指标≥7%患者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9,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D-二聚体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监测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缺血性肠病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近13年来该院消化科收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59例为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的内镜下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者除外)、胃肠道息肉患者共5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后24h内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观察组中有溃疡与无溃疡者、单发溃疡与多发溃疡者之间D-二聚体的差异。结果入院后24h内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中,有溃疡组与无溃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溃疡组与多发溃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不支持D-二聚体可用于缺血性肠病的临床早期诊断,且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小儿大叶肺炎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肺炎患儿,其中普通肺炎60例,大叶性肺炎60例,另选取健康组60例。干预前后空腹抽血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通过临床、体征及支气管镜镜下表现进行其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分析。对所有患儿进行血浆D-聚体检测,并对大叶肺炎组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普通肺炎组、大叶肺炎组、健康组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普通肺炎组和大叶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重症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质量浓度越高,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越重,支气管镜镜下表现肺损伤重,肺部感染重,提示其对小儿大叶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7.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慢性重性精神病,病程多迁延,该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常伴有症状各异的综合征[1],主要以感知觉认知功能、思维、情感等障碍为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数据显示该疾病患者经治疗后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新差异[2],本文就D-二聚体在精神分裂症诊疗和安全用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正>自然环境和医疗设备中普遍存在细菌生物被膜,往往引起难见治疗成效的慢性感染,探索和开发新的药物以防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或破坏已形成的生物被膜引起了研究人员极大兴趣。本文就细菌D-氨基酸的生成及其在调节生物被膜解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在生命物质中只存在L-氨基酸,随着分析方法的发展,相继在海洋动物、陆生动物、脊椎和无脊椎动物、藻类、种子植物,以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口服不同剂量的精氨酸以及精氨酸和葡萄糖的合剂来了解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变化情况,并与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相比较,初步研究口服精氨酸刺激试验。方法 2013年1—12月选取正常糖耐量非肥胖者20例,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人,分别为OGTT组、20 g组、25 g组、30 g组、30 g+OGTT组。OGTT组行OGTT,分别于口服葡萄糖75 g前后0、15、30、45、60、120 min测血糖、胰岛素。20 g组、25 g组、30 g组分别一次性给予口服精氨酸20、25、30 g,分别于口服精氨酸前后0、15、30、45、60、120 min测血糖、胰岛素。30 g+OGTT组一次性给予口服精氨酸30 g和50%葡萄糖75 g的混合液,分别于口服混合液前后0、15、30、45、60、120 min测血糖、胰岛素。采用Stata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口服20、25、30 g精氨酸后,在15、30、45、60、120 min各点血糖稳定,较空腹值无升高或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g+OGTT组较糖耐量试验组降低速度延迟,且最高峰浓度低于OGTT组。各组平均空腹胰岛素浓度为(1.97±1.04)m U/L。各组空腹胰岛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服20、25精氨酸后15、30、45、60、120 min各时点胰岛素浓度较空腹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口服30 g精氨酸后胰岛素浓度升高,在45 min时达最高值,与空腹胰岛素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此同一时点,较口服20、25 g精氨酸后胰岛素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胰岛素峰浓度明显低于糖耐量试验组和口服混合液组。30g+OGTT组在15 min时胰岛素即开始明显上升,4例均在60 min时达最高峰浓度,在此时点,峰浓度明显高于OGTT组,120 min胰岛素浓度下降,但仍持续于较高浓度,亦高于同一时点OGTT组。结论口服30 g精氨酸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30 g精氨酸可以作为口服精氨酸刺激试验的最小有效负荷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清中溶血磷脂酸(LPA)、D-二聚体(D-Di)、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DVT患者110例纳入观察组,依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和慢性期,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研究对象晨起空腹状态下血清LPA、D-Di、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LPA、D-Di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治疗15天后明显升高,亚急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持续降低,慢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LPA、D-Di和IL-6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或预警DVT的分子标志物,血清IL-10可能具有抗炎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