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76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左室假腱索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的普及深入,关于左心室假腱索(LVFT)的报道日见增多,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LVFT 是某些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受临床关注。本文选择经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有LVFT 的50例健康青年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及心室晚电位(VLP)检测。以探讨LVFT 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62.
心脏左室假腱索128例的超声检查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左室假腱索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均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假腱索患进行心脏杂音、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与假腱索关系、意义及机理的初步分析。结果本组128例有心脏杂音的55例.出现心电图异常46例,有临床症状27例。结论我们认为左室假腱索不是一种无临床意义的解剖学变异,而具有一定的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463.
目的 探讨改良人工腱索技术在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技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6月至2015年1月,经右胸微创切口应用改良人工腱索技术修复二尖瓣前叶或/和后叶脱垂引起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58例,术中在脱垂瓣叶对应的乳头肌上将不带垫片的ePTFE缝线作“U”型缝合,两头的针线则均在距缘3~5mm处缝合于脱垂瓣叶的游离缘,先将每根线在脱垂的瓣缘缝两针,在置入“C”型二尖瓣成形环后,通过左心室的反复注水试验,调整人工腱索的长度至最佳位置,直至完全纠正瓣叶脱垂和二尖瓣反流,最后每根针线再在瓣缘缝一针,打结固定。术中常规应用经食道超声(TEE)评价成形效果。 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每例患者平均植入2.1 ± 0.7根ePTFE人工腱索(1~3根)。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约85.7 ± 9.5 min(72~123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约61.9 ± 9.3 min(48~95 min)。二尖瓣成形术后,术中TEE显示二尖瓣无反流或微量反流47例,轻度反流11例。出院时,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无反流或微量反流41例,轻度反流15例,轻中度反流2例。术后随访6~73个月(平均29.4 ± 18.9个月),无远期死亡;无反流或微量反流36例,轻度反流18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2例。术后1年、3年、5年时,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免除率为96.6 ± 2.4%、93.9 ± 3.5%、90.1 ± 5.0%。 结论 改良人工腱索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中,操作简单易行,人工腱索的调整、固定方便,早、中期效果满意。术中根据二尖瓣的病变情况选用个体化的成形方法,适当的腱索数量、准确的腱索缝合部位及适宜的腱索长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4.
假腱索的发生率较高,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自身变异。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部分假腱索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导致J波发生;引起T波倒置;发生室性早搏甚至室性心动过速;影响传导系统。假腱索引起心律失常的具体机制及其干预对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5.
目的 分析重度肺动脉高压并发自发性三尖瓣腱索断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并发自发性三尖瓣腱索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中其他3例病例资料,总结该病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临床表现:5例患者均表现为原有病情急性加重并快速进展,4例出现心原性休克,1例表现为顽固的重度右心功能不全。治疗及转归:1例患者行急诊三尖瓣置换术,术后临床症状缓解;1例患者行房间隔球囊造口术,术后临床症状轻度减轻;1例患者行肺移植术,围术期死亡。临床随访:2例患者分别在发病4周和8个月死于心原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自发性三尖瓣腱索断裂是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少见并发症,患者病情危重,多进展为心原性休克,预后不佳;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三尖瓣手术治疗缓解病情;心肺移植可能是此类患者最终的治疗方案,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可以作为一种姑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6.
左心室假腱索(LVFT)是左心室心腔内一种常见的解剖变异,为连接室间隔与乳头肌或左心室游离壁的一种条索状结构,其形态和分布多样。LVFT并非是不发挥作用的“旁观者”:在电学方面,LVFT的附着部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异位激动点;在力学方面,LVFT的牵拉与心室重塑密切相关;此外,LVFT也可能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现对LVFT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67.
<正>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本病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目前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急性IE基本病理变化在心瓣膜表面附着由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原和病原体沉着而形成的赘生物。赘生物下心内膜可出现炎性反应和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