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西医对于干眼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增加角膜表面水液存留,提高角膜湿性,刺激泪液分泌等,并未针对其潜在的病因进行治疗。针灸治疗干眼症采用眼周局部取穴、全身取穴及针药结合法等,有创伤小或无创伤,促进泪腺主动性分泌泪液的特点。临床和实验也反复证明了针刺对干眼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42.
免疫性结膜炎又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结膜经常暴露在外,易与空气中的致敏原如花粉、尘埃、动物羽毛等接触,也容易遭受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其蛋白质可致敏),药物的使用也可使结膜组织发生过敏反应.主要分为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接触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深入,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新西兰兔泪腺分泌泪液的神经通路。方法 在新西兰兔泪腺分四点注射微量假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10μL,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实验兔存活30h、38h、46h后荧光标记神经元在脑中的分布。结果 PRV注射到泪腺30h后,仅在脑桥上泌涎核出现阳性标记神经元;存活38h后,PRV跨突触感染的第二级神经元可见上橄榄核群的上橄榄外侧核和上橄榄内侧核;存活46h后,在脑桥斜方体核也出现阳性细胞,且上橄榄外侧核和上橄榄内侧核的阳性细胞更为密集,下丘脑的室旁核也出现阳性细胞。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与新西兰兔泪腺分泌泪液可能存在以下通路联系:下丘脑室旁核→脑桥上橄榄核群→脑桥上泌涎核→泪腺。  相似文献   
44.
夜明颗粒对小鼠微循环和大鼠血黏度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夜明颗粒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夜明颗粒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夜明颗粒可以加速血流速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降低大鼠全血比黏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黏度值、红细胞体积分数、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夜明颗粒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患者与干眼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5例(130只眼)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40例(80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36例(72只眼)无免疫系统疾病、无糖尿病者(对照组)进行临床症状积分,并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Sehirmer Ⅰ试验。结果免疫系统疾病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及角膜荧光素染色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系统疾病组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的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系统疾病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年龄呈正相关,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则和年龄呈负相关;糖尿病组的泪膜破裂时间和年龄呈负相关;对照组的泪液分泌量和年龄呈负相关。结论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是干眼病的易患人群。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检测可作为免疫系统痰病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血清C肽与干眼的关系及糖尿病发生干眼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102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明确诊断为干眼的患者44例88眼。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空腹及餐后1h血清胰岛素及C肽。记录患者的视力、瞬目次数、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test,SⅠt)情况。比较生化指标与眼表指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干眼的危险因素。

结果: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的BUT和SⅠt检查结果、瞬目次数、视力、FL和干眼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值与FL显著相关(P<0.05),8.1%P<0.01)。空腹血糖水平与FL评分、瞬目次数显著相关(P<0.05),餐后2h血糖与泪液分泌量和视力显著相关(P<0.05)。血清C肽水平与BUT有显著相关性(P<0.05),3.3ng/mL≤餐后1h血清C肽≤5.5ng/mL患者的BUT与其它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空腹血糖及血清C肽水平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胰岛素分泌功能差和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的危险因素,二者均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高血糖状态易导致泪液分泌减少,视力损伤及角膜上皮缺损。  相似文献   

48.
干眼是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常见眼表疾病。干眼的病因众多且易复发,难以有效地治愈。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等技术在干眼研究领域的运用,宏基因组学、基因工程动物及基因转染等基因组学事件在干眼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探索。本文旨在总结基因组学在干眼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进一步揭示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探索有效治疗干眼的新型药物和疗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滴眼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皮下注射制作水液缺乏型干眼兔模型各自的特点。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阿托品组、东莨菪碱组3组。正常组6只兔不接受任何处理;阿托品组6只兔双眼滴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东莨菪碱组6只兔皮下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剂。3组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第3、7、21、28天检查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东莨菪碱组在实验第7、14、21、28天,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3项检查与实验前相比(P <0.05),具有明显差异;阿托品组在实验第3、7、14天,3项检查与实验前相比(P <0.05),差异具有意义,且第7天差异达到最大,至实验第21天时,P >0.05,无明显差异;实验第3天东莨菪碱组比阿托品组相比(P <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实验第21天东莨菪碱组比阿托品组(P <0.05),差异具有义。泪腺病理学检查东莨菪碱组较阿托品组明显有大片炎细胞浸润,腺上皮细胞萎缩。结论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制作的干眼模型经济、便捷、起效快,但不能持久;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剂皮下注射制作干眼模型起效较慢,但稳定长久,并对泪腺上皮细胞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0.
陆燕  高卫萍 《河南中医》2009,29(8):829-831
综述了近10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医药在DR防治中应发挥整体调节的优势,辨证上选用能稳定发挥治疗DR,同时又能调节血脂、血压、胰岛素抵抗、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保护肾脑等其他脏器的有效方药,并通过大样本以客观评价。同时对DR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重视单纯型治疗,把病情控制在单纯型之内。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从根本上解决DR的发病原因,减少致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