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91篇
内科学   13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500篇
预防医学   18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06篇
  4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加味宣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风寒湿痹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及空白组,3组患者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双氯酚酸钠缓释片作为基础治疗,中药组加服加味宣痹汤,对照组加服柳氮磺胺吡啶,随访16 w观察各组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VAS评分、C反应蛋白及副作用的情况。结果:中药组及对照组治疗1 w后CRP、VAS评分开始下降;治疗16 w时,中药组CRP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治疗16 w 3组患者BASDAI、BASFI均有明显改善,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加味宣痹汤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能使风寒湿痹型AS病情得以较快控制,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是中西结合治疗AS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42.
查阅近年来发表的肝纤维化研究相关文献,从其动物模型、血清学指标、致病机制、中医理论、中西医治疗等方面对肝纤维化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牛纪霞  代红  王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400-2400
<正>Protaper手动镍钛根管锉是现代根管治疗技术中,重要的不可缺省的根管预备工具,使用镍钛器械和冠根向深入技术(Crown-down)进行根管预备已经成为牙髓病学界广泛承认的技术。笔者在对180例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中,采用Protaper手动镍钛锉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王荣 《中国药业》2012,21(3):84-85
目的 观察湿敷治疗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70例静脉滴注刺激性药物出现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1 mg维生素B12和4 g维生素C湿敷,对照组35例采用25%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组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静脉炎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5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1 mg维生素B12和4 g维生素C湿敷治疗刺激性药物致静脉炎的疗效显著,价廉而易于操作,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可溶型破骨细胞相关受体(soluble Osteoclast-Associated Receptor,sOSCAR)对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作用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5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 将以上患者分为颈动脉斑块组(A组,55例)和无颈动脉斑块组(B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2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等临床资料,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OSCAR 水平,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sOSCAR对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颈动脉斑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的血清sOSCAR水平明显低于斑块组(P<0.05),且sOSCAR水平预测颈动脉斑块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693-0.886,(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低血清sOSCAR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有独立相关性。结论:低血清sOSCAR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紫外线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耳廓免疫C57BL/6小鼠后,小鼠皮肤组织早期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 98只小鼠测定双侧耳廓厚度后,14只作为0 d组不感染/免疫,其余平均分为2组.一组经双侧耳廓分别感染正常尾蚴150 条/耳, 另一组经双侧耳廓分别免疫紫外线辐照致弱尾蚴150条/耳.感染/免疫后第1、2、4、7、14、21天分别剖杀2组小鼠各7只,测定耳廓厚度.取感染处的耳廓组织,左侧进行培养,收集上清检测相应细胞因子.右侧纵切为二,一半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另一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皮肤组织中IL-12和CD11c分子的表达.结果正常尾蚴感染的小鼠皮肤炎症反应在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第21天基本恢复;而辐照尾蚴免疫小鼠耳廓皮肤在第14天炎症反应才达高峰,第21天反应仍然十分强烈.尾蚴穿皮后第4天,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CD11c及IL-12分子表达.皮片培养细胞因子定量检测也显示:与Th1细胞应答相关的IL-12、IFN-γ及Th2型因子IL-10早期在正常、辐照尾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和正常尾蚴相比,辐照致弱尾蚴诱导的皮肤免疫应答持续时间长、强度高,但两者诱导Th细胞向不同方向极化并不发生于免疫应答启动阶段.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损伤与皮肤损害之间的关系,为砷中毒致癌的机理探讨、动态监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临床及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燃煤砷接触者进行分组,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其遗传损伤情况进行测定.结果①砷接触者的染色体畸变(CA)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明显高于对照组,微核(MN)仅在癌变组明显升高;②DNA-蛋白质交联(DPC)、DNA单链断裂(SSB)、程序外DNA合成(UDS)增加及DNA合成(DS)降低与砷中毒皮肤损害的加重一致,SSB及DS在病区非病人中即可发现;DPC在角化过度、癌前病变及癌变组显著增高;③病区非病人无皮肤损害时已有遗传损伤的发生,随着皮肤损害的出现及逐渐加重,遗传损伤各指标的发生率逐步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在角化过度、癌前病变及癌变组DPC发生率显著升高;MN、CA、SCE、SSB、DS及UDS发生率在癌变组明显增加.结论①燃煤型砷中毒能导致人体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遗传物质的损伤,并能抑制DNA的合成及修复功能;②遗传物质损伤、DNA合成及修复受抑参与并导致了砷性皮肤癌变;③SSB、SCE及CA敏感性好,DPC特异性强,它们结合对慢性砷中毒遗传损伤早期诊断及砷中毒癌变监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颅内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21例颅内脓肿患者采用钻孔导管持续引流术或微创清除术并配合全身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经抗生素液体、生理盐水及过氧化氢反复冲洗后,术后7~10 d拔除引流管,无1例死亡,治愈17例,仅3例留有轻瘫,无其他后遗症。结论采用钻孔导管持续引流术或微创清除术并配合全身联合应用抗生素是治疗颅内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农村地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防治哮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8年5月沧州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75例,于2011年5月-2013年10月,分阶段对患儿进行29项因素问卷调查及相关的临床体检,完成调查300例,分为哮喘组和非哮喘组。各因素与哮喘的相关性统计,采用软件SPSS 16.0,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患病率为26.33%;哮喘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X10)(OR=65.562;95%CI:21.604~198.963),一二级亲属过敏性鼻炎史(X6)(OR=8.161;95%CI:2.735~24.350),湿疹史(X3)(OR=5.538;95%CI:2.322~13.208),个人过敏史(X4)(OR=3.458;95%CI:1.529~7.823),一二级亲属哮喘史(X5)(OR=3.204;95%CI:1.330~7.721)。结论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生的强预测因子、一二级亲属过敏性鼻炎、哮喘史、湿疹史、个人过敏史是本地区农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