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17篇
  免费   4339篇
  国内免费   1778篇
耳鼻咽喉   117篇
儿科学   176篇
妇产科学   174篇
基础医学   1800篇
口腔科学   212篇
临床医学   6019篇
内科学   4950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481篇
特种医学   12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5468篇
综合类   14943篇
预防医学   6407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5918篇
  50篇
中国医学   12760篇
肿瘤学   4244篇
  2024年   447篇
  2023年   1705篇
  2022年   1678篇
  2021年   2054篇
  2020年   2031篇
  2019年   2092篇
  2018年   1143篇
  2017年   1649篇
  2016年   1936篇
  2015年   2113篇
  2014年   3393篇
  2013年   3055篇
  2012年   4002篇
  2011年   3940篇
  2010年   3781篇
  2009年   3562篇
  2008年   4007篇
  2007年   3395篇
  2006年   2791篇
  2005年   2591篇
  2004年   2201篇
  2003年   2050篇
  2002年   1600篇
  2001年   1463篇
  2000年   1213篇
  1999年   880篇
  1998年   789篇
  1997年   669篇
  1996年   673篇
  1995年   529篇
  1994年   475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225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本研究主要对急性肺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热、毒、痰、瘀"贯穿急性肺损伤的始终,"热、毒"为急性肺损伤的发病基础,"痰、瘀"为急性肺损伤的致病因素。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离不开"热、毒、痰、瘀"4种发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以治疗上通过辨证可应用"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等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异黏蛋白(MTDH)基因和自噬相关基因7 (ATG7)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6例CRC患者的CRC组织及癌旁组织,比较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TDH mRNA和ATG7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特征CRC患者的CRC组织/癌旁组织MTDH mRNA、ATG7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C组织/癌旁组织中MTODH mRNA和ATG7 mRN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MTDH mRNA与ATG7 mRNA的相关性。结果 CRC组织中MTDH mRNA和ATG7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1);TNM分期为Ⅲ~Ⅳ和有肝转移的CRC患者中,CR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MTDH mRNA和ATG7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Ⅰ~Ⅱ期和无肝转移的CRC患者,低分化程度的CRC患者中CR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MTDH mRNA和ATG7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P <0.01)。ROC曲线分析结果 CRC组织/癌旁组织中MTDH mRNA、ATG7 mRNA的AUC面积分别是0.934、0.900,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0.91%、89.39%,特异度分别为86.37%、84.35%。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CRC中MTDH的表达与ATG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2,P=0.002)。结论 CRC组织中MTDH mRNA、ATG7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CRC组织中MTDH mRNA、ATG7 mRNA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伴肝转移相关。CRC组织中MTDH mRNA、ATG7 mRNA具有诊断价值且两者具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利水方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与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成年患者)与观察组(青少年患者),对照组40例,观察组30例。所有患者进行益气逐瘀利水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吸收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后纵韧带破裂型和后纵韧带非破裂型的吸收率比较,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采用益气逐瘀利水方治疗效果较好,虽然青少年患者与成年患者再吸收几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后纵韧带破裂型重吸收较容易。  相似文献   
44.
【摘要】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酚化合物,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衰老,抗炎,抗癌等作用。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白藜芦醇作用于结直肠癌的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白藜芦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ncRNA-MVIH、micRNA-141和micRNA-363的表达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间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结直肠癌患者,取患者术后病理肿瘤组织和肿瘤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5cm外),检测IncRNA-MVIH、micRNA-141和micRNA-363的表达水平。结果肿瘤组织中的micRNA-141和micRNA-36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肿瘤旁正常组织,肿瘤组织中的IncRNA-MVIH水平显著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icRNA-141和mi NA-363的水平与肿瘤组织呈负相关,IncRNA-MVIH的水平与肿瘤组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ncRNA-MVIH、micRNA-141和micRNA-363是肿瘤组织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IncRNA-MVIH、micRNA-141和micRNA-363单独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99、0. 765和0. 733,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 906,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 9%和71. 1%。结论 IncRNA-MVIH、micRNA-141和micRNA-363水平均与结直肠癌有较大的关系,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率和敏感度更高,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7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发生6例恶心呕吐,4例腹泻,4例脱发,2例静脉炎,3例周围神经炎,4例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率较高,但均为Ⅰ~Ⅱ级,给予相应治疗或用药间歇期均可恢复,无1例因无法耐受而停止化疗或死亡。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优于未化疗患者,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治疗中的成功使得该疾病的免疫治疗得以重视。然而,失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结肠癌患者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免疫治疗应用到疾病的早期阶段,包括辅助一线治疗,以及检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哪些患者能够从该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类药物具有自身免疫毒性。PD-1的配体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作为一种检测生物标记物,其检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实现。但其免疫组化的检测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包括应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不同的免疫组化临界值、肿瘤组织的采集准备方式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原发与继发的活检标本、肿瘤源性或诱导的PD-L1表达,以及肿瘤与免疫细胞的染色等。目前的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过表达PD-L1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临床效果更理想,而有些低表达的肿瘤也对该治疗有所缓解,这使PD-L1的分析中存在复杂性。阐明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针对PD-L1药物是否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48.
49.
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结合络病学理论,总结白癜风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方药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内容,提出从络病学论治白癜风,认为白癜风发病总病机为:气血失和,脉络瘀阻;白癜风发生、发展及变化为络脉失养、外邪袭络及络脉瘀滞,络脉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其瘀滞导致皮肤失于滋养,发为白斑;络瘀既是发病原因亦是病理产物,遂形成恶性循环;治疗以“散邪通络”“祛瘀通络”“通补兼施”三个方面为原则,亦采用火针、艾灸中医传统治法祛邪通络,获效甚佳,以期为临床治疗白癜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