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表达并纯化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pET32a-MPB64。方法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pET32a-MPB64测序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内。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并进行蛋白纯化。结果质粒pET32a-MPB64经测序,结果与Geneback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核苷酸序列基本一致;SDS-PAGE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其分子质量约为24 kDa,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该蛋白经MagExtractor-His-tag-磁珠纯化试剂盒纯化后浓度达2.49mg·mL^-1;Western-blot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可与抗His-Tag标签的单克隆抗体结合。结论成功得到高纯度的重组目的蛋白pET32a-MPB64,为进一步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脊柱结核椎间植骨、单节段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椎间植骨后脊柱结核单节段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使用10具小牛脊柱标本(T12-L3)模拟体外L1-2椎间盘周围型脊柱结核前路病变椎体切除手术,即切除L1-2间盘和邻近终板,行自体髂骨植骨、后路用单节段短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测试模型对照组、植骨组和非植骨组在垂直压缩、侧弯、屈伸和旋转方向上的力学稳定性。结果在垂直压缩、侧弯、前屈和后伸载荷下植骨组的相对运动范围(RROM)明显小于非植骨组(P〈0.05),在扭转载荷下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轴向载荷方向上非植骨组后路内固定棒的应变较植骨组明显增加。结论椎间植骨后可明显增加模型在垂直压缩、侧弯、前屈后伸方向上的稳定性,减少后路内固定棒的载荷分怖,然而在非融合状态下,对于扭转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测试使用横连在单节段短椎弓根钉内同定中的牛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使用10具小牛脊柱标本(T12-L3)模拟体外L1-2椎间盘周围型脊柱结核前路病变椎体切除手术,即切除L1-2间盘和邻近终板,行自体髂骨植骨,后路用单节段短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测试该模型在不使用横连、使用1根横连、使用2根横连状态下在垂直压缩、侧弯、屈伸和扭转方向上的力学稳定性.结果 在扭转载荷下,1根横连组和2根横连组分别与无横连组相比其相对运动范围(RROM)明显降低(P<0.05);而1根横连组和2根横连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扭转方向上横连能够明显增强结构的稳定性能;在单节段短椎弓根螺钉固定中,使用1根横连即能够达到最佳的抗扭转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8年5月采用行单侧经椎弓根外穿刺入路PKP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VCFs患者38例;年龄55-72岁,平均60.3岁。结合体检、MRI及X线片确定责任椎体,骨折部位为T4-T12。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X线片测定,观察患者疼痛、病椎高度的恢复以及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骨水泥注入量为3.2±1.4ml,随访6-24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背痛明显缓解,36例(95%)VAS评分获明显改善;椎体中线高度矫正率为50.9%,冠状位X线未发现椎体侧方楔形变增加。有3例共5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经椎弓根外入路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VCFs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背景:测定结核病化疗药物在病变椎体组织中的生物分布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建立吡嗪酰胺在骨组织中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并测定其在脊柱结核病椎组织中的浓度。 方法:取10例脊柱骨折患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的椎骨制备成空白骨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嗪酰胺骨组织药物浓度。取18例脊柱结核患者(2HRZ/H2R2Z2化疗方案)的病椎硬化骨、亚正常骨、坏死组织以及髂骨为骨组织标本,采用高氯酸蛋白沉淀法获得骨匀浆吡嗪酰胺上清,对方法的专属性、回收率与精密度以及线性范围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吡嗪酰胺在265 nm波长下有较大吸收,保留时间7.48 min,无干扰峰出现。在0.048~3.120 μg/g骨匀浆浓度范围内吡嗪酰胺峰面积与骨样本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1),绝对回收率在89.18%~93.75%,方法回收率为96.30%~100.45%,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4.26%~8.78%和5.12%~9.01%。应用此方法测得吡嗪酰胺在病椎硬化壁为最低抑菌浓度,壁外亚正常骨及对照髂骨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壁内核心病灶未检测到分布。提示吡嗪酰胺在脊柱结核病椎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分布差异,硬化壁是其经正常椎体向核心病灶穿透的组织屏障。  相似文献   
46.
背景:测定结核病化疗药物在病变椎体组织中的生物分布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目的:建立吡嗪酰胺在骨组织中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并测定其在脊柱结核病椎组织中的浓度。方法:取10例脊柱骨折患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的椎骨制备成空白骨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嗪酰胺骨组织药物浓度。取18例脊柱结核患者(2HRZ/H2R2Z2化疗方案)的病椎硬化骨、亚正常骨、坏死组织以及髂骨为骨组织标本,采用高氯酸蛋白沉淀法获得骨匀浆吡嗪酰胺上清,对方法的专属性、回收率与精密度以及线性范围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吡嗪酰胺在265nm波长下有较大吸收,保留时间7.48min,无干扰峰出现。在0.048~3.120μg/g骨匀浆浓度范围内吡嗪酰胺峰面积与骨样本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1),绝对回收率在89.18%~93.75%,方法回收率为96.30%~100.45%,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4.26%~8.78%和5.12%~9.01%。应用此方法测得吡嗪酰胺在病椎硬化壁为最低抑菌浓度,壁外亚正常骨及对照髂骨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壁内核心病灶未检测到分布。提示吡嗪酰胺在脊柱结核病椎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分布差异,硬化壁是其经正常椎体向核心病灶穿透的组织屏障。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INH-RFP-BSA-NPs)经静脉给药后异烟肼(isoniazid,INH)在兔腰椎及其椎旁肌中的生物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为两组,以普通异烟肼制剂作为对照,经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INH-RFP-BSA-NPs溶液与异烟肼注射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检测各时间点(1、2、4、8、12、24、36、48、72、96、120h)兔L6椎体和椎旁肌组织中异烟肼的药物浓度。使用DAS 3.2.1软件计算各组织中异烟肼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半衰期(t1/2)、平均驻留时间(MRT)等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纳米制剂与异烟肼普通制剂在各时间点靶器官组织药物浓度及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比值,计算靶向指数(DTI)及相对靶向效率(RTE),评价INH-RFP-BSA-NPs对兔脊柱及椎旁肌的靶向性。结果:各时间点实验组兔L6椎体及椎旁肌组织中异烟肼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兔椎体中AUC0→∞为(533.71±162.44)μg/g·h,t1/2为(55.32±38.38)h,MRT为(58.12±44.26)h;椎旁肌中AUC0→∞为(17.40±4.89)μg/g·h,t1/2为(25.78±6.05)h,MRT为(27.77±8.51)h。对照组兔椎体中AUC0→∞为(278.61±41.90)μg/g·h,t1/2为(14.90±7.10)h,MRT为(18.92±6.11)h;椎旁肌中AUC0→∞为(7.38±0.93)μg/g·h,t1/2为(5.97±2.68)h,MRT为(5.20±0.8)h。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兔椎体和椎旁肌组织中AUC值显著增高(P0.01),MRT、t1/2延长(P0.05或P0.01)。兔椎体及椎旁肌中的DTI、RTE值基本都大于1。结论:与异烟肼普通制剂相比,INH-RFP-BSA-NPs使异烟肼在兔腰椎及其椎旁肌组织中浓度升高、消除减慢,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明显提高了异烟肼在兔腰椎及其椎旁肌的药物分布。  相似文献   
48.
我院自1994年6月~1999年6月,应用天津激光研究所生产的LH-120大功率氦氖激光仪对下肢开放软组织创面86例进行治疗,为总结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10~67岁。创面部位:小腿34例,踝足部28例,大腿及膝部24例。创面情况:部分开放引流的感染切口21例,皮肤溃疡21例,浅层软组织开放挫裂伤40例。创面面积15~12cm2,均肿胀、渗出、无骨外露。12 对照观察资料 另收治21例开放引流的感染切口患者进行非激光治疗,与本组中21例感染切口病例对照,创面条件相近。观察激光对部分开放引流感染切口…  相似文献   
49.
后路脊柱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不稳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融合术在腰椎不稳症应用的临床疗效及重要性。方法 手术治疗腰椎不稳症78例,其中男34例,女44例;年龄18-74岁,平均52岁;单节段71例,多节段7例。78例患者均采用经后侧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或经后侧路后外侧融合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有神经根和马尾受压表现的,作减压术。结果 随访3-24个月,结果优60例,良10例,可8例。临床植骨融合率96%。结论 后路脊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症疗效确切的方法之一,内固定可显著提高融合率,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50.
利福平在脊柱结核患者不同组织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平化疗时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药物分布规律。方法:15例应用2SHRZ/3HRZ化疗方案 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连续服药4周后手术,RFP每日顿服剂量为600mg,于术晨服药后120~130min、240~250min手术中分别取血浆、髂骨、病椎硬化骨、病椎非硬化骨、死骨及坏死干酪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本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利福平的血药浓度最高,髂骨与椎体非硬化骨次之,死骨及坏死干酪组织则未检出利福平。被测组织中,硬化骨中利福平浓度仅为髂骨中的10%(P<0.05),病椎非硬化骨及自身对照髂骨的利福平浓度相近(P>0.05)。结论:利福平可在脊柱结核化疗强化期正常髂骨及病椎非硬化骨组织中达到有效杀菌浓度,而在硬化骨中仅相当于最低抑菌浓度,死骨及硬化包壳内的坏死干酪中基本无利福平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