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18篇
  免费   4124篇
  国内免费   5549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419篇
妇产科学   235篇
基础医学   5563篇
口腔科学   872篇
临床医学   12780篇
内科学   3430篇
皮肤病学   226篇
神经病学   2024篇
特种医学   30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7009篇
综合类   21141篇
预防医学   3373篇
眼科学   370篇
药学   7235篇
  112篇
中国医学   7305篇
肿瘤学   1075篇
  2024年   507篇
  2023年   1587篇
  2022年   1694篇
  2021年   2159篇
  2020年   2625篇
  2019年   2655篇
  2018年   1189篇
  2017年   2200篇
  2016年   2583篇
  2015年   3114篇
  2014年   4686篇
  2013年   4673篇
  2012年   5967篇
  2011年   6615篇
  2010年   5557篇
  2009年   5149篇
  2008年   5267篇
  2007年   4580篇
  2006年   3802篇
  2005年   3828篇
  2004年   3143篇
  2003年   2620篇
  2002年   1942篇
  2001年   1464篇
  2000年   1096篇
  1999年   1105篇
  1998年   935篇
  1997年   820篇
  1996年   729篇
  1995年   541篇
  1994年   463篇
  1993年   281篇
  1992年   241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半月板前角撕裂应用关节镜下outside-in缝合技术与腰椎穿刺针关节内过线缝合技术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半月板前角撕裂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outside-in缝合,观察组行腰椎穿刺针关节内过线缝合,比较两组半月板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前角撕裂应用腰椎穿刺针关节内过线缝合与outside-in缝合技术具有相近的愈合效果,但术后前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疼痛更轻。  相似文献   
42.
腰椎吻合棘病,又称吻合椎综合征和棘间骨关节病等。该病于1933年首次被提出,主要由腰椎相邻两棘突互相碰撞而引起,常导致慢性下腰部疼痛。该病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以致其临床漏诊或误诊率极高,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现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不同类型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57-106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MRI STIR黑色线信号与PVP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5月~2016年1月来本院就诊并接受PVP手术治疗的单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482例,根据MRI STIR上是否出现黑色线信号187例列入阳性组,295例列入阴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VAS评分和JOA评分、伤椎高度比和局部Cobb角变化,以及末期随访时再发骨折、椎体高度丢失和Cobb角变化及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累及节段构成和骨密度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在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性组骨水泥弥散度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则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P0.05);但是,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阳性组再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25/162) vs(23/272),P0.05)],阳性组椎体高度丢失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43/144) vs(23/272), P0.05],阳性组Cobb角增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25/162) vs(42/253),P0.05]。[结论]PVP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有效手段,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MRI STIR黑色线信号对PVP术后疗效具有一定预判性,术中应充分把握骨水泥弥散情况,提高术后疗效,减少丢失率。  相似文献   
44.
45.
<正>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科对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不使用牵引床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68~87岁。Evans分型:ⅠA型4例,ⅠB型7例,ⅠC型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4 h内6例、24~48 h 8例、≤72 h 5例。1. 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皮  相似文献   
46.
<正>患者,女,61岁,2015年9月入院。入院前3个月出现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反复在外院及本院门诊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查体:L4~S1椎间隙及右侧椎旁肌压痛;双侧下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下肢足底感觉减弱,鞍区感觉正常;双侧跟腱反射对称,膝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征未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重建在腰椎峡部裂(L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经MSCT诊断为LS患者120例,分别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综合对比MPR、MIP、VR图像。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检出LS 227处,滑脱73例;MPR图像、MIP图像对LS检出率高于VR图像(P<0.05)。MPR图像可清楚显示LS情况及椎体滑脱程度;MIP图像也可显示LS情况,但对周围软组织观察效果不佳;VR图像可立体观察峡部结构,但对较小裂隙显示较差。结论MSCT重建技术可全方位评估LS情况,推荐MPR作为临床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4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20-3422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ME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腰椎恢复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优良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能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腰椎恢复。  相似文献   
49.
<正>侧方入路行突出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PETD),在局麻下操作,手术中不破坏腰椎重要骨关节韧带结构.对腰椎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不需要牵拉神经根和硬脊膜囊,对椎管内神经组织无明显骚扰,不会导致椎管内明显的出血和粘连,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78例,依据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32例采用前路手术,46例采用后路手术。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级、JOA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并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Cobb角、椎管减压程度、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前路组大出血2例、血气胸2例、脑脊液漏1例,后路组无严重并发症。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5~43个月,平均(29.56±10.35)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评级均较术前有明显进步,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测量Cobb角、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前路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改善优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均为有效的手术入路选择,前路手术减压彻底,但手术创伤大,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严重的患者;后路手术创伤小,适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程度轻及没有或脊髓神经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