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41.
目的 应用CTA影像测量面静脉及颌后静脉位置与走行以及与下颌角的位置关系,为下颌角成形手术提供临床指导,避免因损伤面静脉及颌后静脉造成术中、术后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方法 选择30例正常成人进行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面静脉及颌后静脉距下颌角处颌骨各边缘的三维解剖位置关系.结果 面静脉在下颌骨的投影与下颌骨边缘交点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31.26±3.34)mm;颌后静脉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11.26±2.34)mm;距下颌角点上1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8.18±2.12)mm;距下颌角点上2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6.38±2.12)mm;距下颌角点上3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3.18±2.12)mm;距下颌角点上4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2.18±1.16)mm.结论 下颌角成形手术时,操作位置越高,颌后静脉距下颌骨越近,越容易损伤颌后静脉.参照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可为下颌角成形术提供手术安全范围,避免损伤面静脉及颌后静脉.  相似文献   
42.
目的:应用CTA影像测量下颌角周围动脉与下颌角手术的解剖关系,为避免手术中损伤下颌角周围动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0名正常成人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面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脉距下颌骨升支后缘各点的三维解剖位置。结果:面动脉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28.26±8.34)mm;颈外动脉据下颌角点的距离为(18.66±6.34)mm;颈外动脉在下颌角点上1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12.28±5.12)mm;在下颌角点上2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9.58±5.42)mm;在下颌角点上3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6.38±4.12)mm,在下颌角点上4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3.46±2.56)mm,左右侧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下颌角截骨或磨削手术时应注意面动脉和颈外动脉的损伤,位置越高颈外动脉距下颌升支边缘越近。手术安全范围应控制在距下颌角点上30mm以内的位置。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配对统计学测量方法通过对比单纯正颌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畸形的疗效,明确正颌治疗和正畸治疗的疗效及相互关系。方法:36例恒牙期骨性上颌前突病例,根据上颌前突程度两两配对,分配于A,B两组;A组上颌前突患者只接受正颌治疗,B组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上颌前突畸形均较术前有很大的改善(P〈0.05),B组术后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及较好的稳定性(P〈0.05)。结论:应用正颌和正畸一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均能取得良好的面型改善,正颌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可以对疗效及术后稳定性有良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对即刻负载微种植体支抗于不同的骨代谢率情况下骨结合率的比较,进而探讨骨代谢率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应用不同浓度丙基硫氧嘧啶化学诱导建立甲减动物模型A,B两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确立后,在大鼠每只左侧胫骨植入直径1.6 mm的微种植体2枚。植入术后即刻加力0.98 N,10 d、20d、30 d和40d后分别随机处死5只动物。通过x线片测量种植体骨内移动间距,镜下观察带微种植体的骨组织磨片,计算骨结合率。结果:3组大鼠微种植体均无松动。40d微种植体支抗位移小于10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种植体骨结合率高于A、B两组,40d种植体骨结合率明显高于10d种植体骨结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骨代谢率低会降低种植体骨结合率,从而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结论:骨代谢率对即刻负载微种植体的稳定性是有影响的,但不影响其临床的应用;而其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45.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AnglesⅢ类下颌骨性前突患者髁突,测量下颌支矢状劈开术(SSRO)术前术后髁突骨密度(亨氏单位)及体积,进一步探讨SSRO术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AnglesⅢ类双侧下颌骨性前突患者SSRO术前术后的CBCT图像,应用CBCT配套的软件观察髁突变化并计算SSRO术前术后髁突最高密度及髁突体积。结果:①髁突最高密度测量结果(亨氏单位):治疗前髁突最高密度最大值273,最小值252,均数260,治疗后髁突最高密度最大值261,最小值207,均数211。两组均数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髁突体积测量结果(mm3):治疗前髁突体积最大407,最小378,均数401;治疗后髁突体积最大492,最小444,均数465。两组均数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髁突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①CBCT能准确测量髁突密度及体积,在研究颌面部骨及附近解剖关系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②髁突骨皮质最高密度术前值高于术后值,但术前髁突体积低于术后,形态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23例唇腭裂术后成人牙槽突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将髂骨松质骨填充牙槽突裂间隙内,用髂骨皮质骨骨片恢复梨状孔底缘外形,单皮质钛钉固定。术前及术后对CT影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应用Bergland分级评价,临床成功率(I~Ⅱ级)为69.6%,临床失败率(Ⅲ、Ⅳ级)为30.4%。其中5例移植骨外露,经碘仿油纱加压后,创面Ⅱ期愈合。2例基本无连续骨桥,再次出现口鼻瘘孔。其余创面均I期愈合。结论自体髂骨移植可以有效修复牙槽突裂。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的原因,探讨术后钛板取出的适应症。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行钛板取出术患者60例。对钛板固定时间、骨折部位、取出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因心理因素,感觉面部不适要求取出29例(48.4%);遵医嘱取出10例(16.6%);因感染取出8例(13.3%);因术区局部疼痛或麻木取出5例(8.3%);因钛板钛钉暴露取出4例(6.7%);因造成功能障碍取出4例(6.7%)。结论:60例患者中,心理因素是患者取出钛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遵医嘱及因感染而取出,因麻木疼痛、钛板暴露、功能障碍而取出的比例虽不大,但应引起骨折内固定手术时的重视。钛板取出应遵循其取出的适应症并且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中三叉神经不同周围支在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上颌支18例,下颌支71例。治疗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病例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89例治疗效果均为优良,治疗过程中上颌支VAS评分中位数为7(5-9),下颌支VAS评分中位数为5(3-8)。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上颌支病灶会导致患者更为明显的疼痛。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舌旁正中岛状瓣在舌根癌术后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舌根癌患者切除原发灶后,在舌旁正中设计岛状瓣修复舌体缺损。结果:10例舌旁正中岛状瓣均成活,患者语言、吞咽等功能恢复较好。结论:舌旁正中岛状瓣在舌根癌术后缺损修复中具有血供丰富、创伤小、成活率高、无需断蒂等优势,适用于舌根癌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0.
报告了修复面中份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此种骨折不适当复位常常产生难以手术矫治的后遗症,为了恢复外形和功能,应及早开放复位。详细介绍了面中份骨折的损伤原因和分类及65例面中份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应用4种手术进路:①半冠状切口或冠状切口;②口内切口;③下睑结膜进路;④Le-FortⅠ型截骨。术后1~3个月拍摄X线片检查,全部骨折愈合良好,外部形态满意,达到了功能和外形的重建效果。这种修复方法是面中份骨折治疗的新进展。重点讨论了有关手术进路的适应证,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