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9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71.
腰麻适用于下肢、下腹部、盆腔、会阴部的中小手术,麻醉效果良好,但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大,容易发生低血压,尤易见于老年病人,对合并冠脉病变的老年人,低血压有诱发心肌缺血的威胁。为预防腰麻后低血压,通常都在腰麻注药前静脉输注一定量液体以进行扩容预防,或于低血压发生后应用血管活性药升压,但均存在潜在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72.
伤后严重感染甚至脓毒血症是威胁重症创伤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研究认为免疫抑制是导致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感染的主要原因[1 ] ,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笔者观察严重开放骨折患者伤后早期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与其伤后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A  相似文献   
373.
咪唑安定长期镇静对重症脓毒症病人免疫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科ICU(SICU)严重腹内感染病人使用咪唑安定镇静48 h 对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为SICU镇静药物的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8例符合重型脓毒症诊断的外科严重腹内感染病人术后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和对照组,另设健康组5例,咪唑安定组给予咪唑安定镇静,时间超过48 h,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检测两组病人入SICU即刻和48 h后血清IFN-γ、TNF-α、IL-10、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结果 两组病人入SICU后即刻各细胞因子均明显高于健康组,HLA-DR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组间无差别,咪唑安定平均负荷量0.063 mg/kg,维持剂量0.054 mg·kg-1·h-1。48 h后咪唑安定组TNF-α、IL-10较入院明显下降,IFN-γ变化不显著,单核细胞HLA-DR表达有恢复趋势(P=0.057)。对照组IFN-γ、TNF-α、IL-10、HLA-DR均较入院时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IL-10、HIA-DR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咪唑安定长期镇静不仅可发挥其作用平稳、可控性强、遗忘作用好等药理特点,而且在抑制TNF-α等促炎因子、减轻SIRS损伤的同时,降低抗炎因子IL-10分泌、促进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平衡。在外科高危病人术后恰当应用咪唑安定可能对病人预后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374.
丁丙诺啡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起效时间是评价硬膜外阻滞临床效果的重要指标。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其特点是毒性低、作用时间长和感觉运动阻滞分离,但硬膜外阻滞的起效时间仍偏长。目前有关阿片类镇痛药对罗哌卡因起效时间影响的报道很少,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对丁丙诺啡0.15mg加入0.75%罗哌卡因后硬膜外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75.
非全麻手术中病人清醒,各种不良刺激引起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导致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因此非全麻术中适度镇静是必要的。靶控输注(TCI)技术是静脉麻醉给药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将微机技术和药理学相结合, 避免了间断给药时血药浓度的波动,使麻醉更可控平稳。目前临床上应用于TCI清醒镇静的药物主要有异丙酚、咪达唑仑。本研究拟探讨腰麻病人下肢手术时异丙酚、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的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376.
颅脑外伤致应激性高血糖术中调控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简单易行、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的应激性高血糖调控模式。方法 颅脑外伤24 h内入院急症手术患者80例,以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G1(<6)、G2(7~10)和G3(11~15)三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治疗亚组与对照亚组;术中每隔1h测定血糖1次。高血糖术中调控模式:1.用公式Ⅰ:胰岛素用量(U)=(末次血糖-正常血糖)×18×体重×0.6×10×1000-1~×2-1(胰岛素:葡萄糖=1:2),计算将入室血糖降至正常体内所需胰岛素总量M,用输液泵将M在2 h内输注完毕。2.根据公式Ⅱ:胰岛素拮抗度IR=[1-(末次血糖-正常血糖)/正常血糖]×100%,(1)IR<0,采用公式Ⅰ再次计算胰岛素值,并用2 h泵注,之后采用公式Ⅲ。(2)IR>0,直接用公式Ⅲ。3.根据公式Ⅲ:胰岛素维持量(U/h)=(末次血糖×18)/150,计算维持量。结果 GCS评分越低,血糖含量越高,胰岛素拮抗越严重;血糖含量越高,预后越差;治疗亚组与对照亚组的预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的三步法胰岛素调控模式安全、有效;早期、连续的胰岛素调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77.
378.
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患儿亲体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实施的112例胆道闭锁患儿亲体肝移植术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因素对患儿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结果 112例胆道闭锁患儿亲体肝移植患儿术后23例发生急性肺损伤,发生率为2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年龄(P=0.010)、术前白蛋白(P=0.012)、术前总胆红素(P=0.001)、术前血清肌酐(P<0.001)、术后1周内总胆红素峰值(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P=0.010,OR=0.830,可信区间为0.720~0.957)、术前总胆红素(P=0.001,OR=1.010,可信区间为1.004~1.016)及术前血清肌酐(P=0.001,OR=1.237,可信区间为1.104~1.387)是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急性肺损伤是胆道闭锁患儿亲体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术前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肌酐水平是患儿急性肺损伤发生的高危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9.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及手部手术的患者3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n=18),所用药物分别为0.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1ml(A组);0.5%罗哌卡因+布托啡诺100μg/1ml(B组)。臂丛神经阻滞选择锁骨下入路,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穿刺。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镇痛时间以及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阻滞成功率。结果二组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P〈0.05)。二组患者间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100μg可明显延长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时间,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80.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促炎和抗炎性因子(TNF-a、IL-lO、PGE2)以及HPA轴激素(ACTH、GC、β-EF)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的腹腔感染患者入院和入院48h各因子和激素水平,18例健康成人为对照,并将死亡与存活组及休克和非休克组间进行比较。结果除TNF-a、IL-lO明显下降外,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TNF-a、IL-lO和PGE2、ACTH和GC明显高于存活组,TNF-a:IL-lO比值明显下降并在48h后更明显。休克组TNF-a、PGE2、ACTH与β-ET明显高于非休克组,GC却明显低于后者,ACTH:GC比值增高。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抗炎反应优势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高水平的PGE2和HPA轴激活可能与此有关。早期血流动力学紊乱与炎性细胞因子增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